2013中国小微企业创业案例大赛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专家共话普惠信用创新发展

2013-11-29 17:26

11月13日,由《经济观察报》联合宜信普惠共同推出的“普惠信用·圆梦中国”2013中国小微企业创业案例大赛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全国政协委员许善达,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高新技术产业司副司长李嘉岩,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顾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陈永杰等领导出席会议并发表了主旨演讲,共话普惠信用创新发展。

普惠信用

共建社会信用环境体系

“普惠信用·圆梦中国”2013中国小微企业创业案例大赛由《经济观察报》联合宜信普惠主办发起,是中国小微企业领域的大型创业案例大赛。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秦志辉,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郭田勇,北京大学金融系主任、教授吕随启,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经济学教授刘鹰,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经济学家黄震,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杨德林,全球中小企业创业联合会、中国创业协会会长卢飞成,《经济观察报》执行总编辑文钊,宜信公司CEO唐宁等嘉宾以及小微企业主代表出席了颁奖典礼。

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众多,业态多样,在就业、富民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中国经济改革和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如何才能让小微企业在市场中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一直是当下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议题。中国梦是由千千万万个创业梦组成,创业是经济社会活跃的一个基石,创业需要一个友好的环境给予基础支持。对应产业发展环境、发展形态和发展组织的这些变革,需要金融创新的推动。

当中国经济进入到中速增长阶段之后,可预见的是小微企业可能会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经济观察报》执行总编辑文钊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本次和宜信普惠举办小微企业创业案例大赛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努力帮助那些没有受到重视的高成长性人群,让他们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的应用将成为推动中国小微企业未来发展的动力。

为帮助中国广大未被覆盖的人群释放信用价值,宜信公司早在创立之初就面向小微企业提供信用服务。宜信CEO唐宁表示,他很高兴看到“微”这个概念从之前的不存在,发展到今天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小微金融面临很多困难,其破解之道就是进行创新。在近8年的创新实践中,普惠信用和普惠金融一直是宜信的工作重点和使命所在,宜信也通过信贷技术创新,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高科技创新,帮扶了近百万名小微企业主和经济上活跃的农户建立信用、筹措资金和提升能力。

2013中国小微企业创业案例大赛旨在鼓励中国小微企业全面提升“重视信用,提升信用,使用信用”的能力,在获取资金的同时,提升能力水平,实现创业梦想。大赛历时2个半月收到各行业共200多份参赛案例。经过大赛组委会综合评审,最终上海蒙特梭利教育集团、福州海享捞火锅店、苏州加减乘除家居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脱颖而出,获得优秀奖。来自全国各地近百位小微企业参赛者参加了此次颁奖典礼,大赛获奖代表在会上做了发言,并与与会专家做了面对面的深入交流。

小微金融服务

创新坚持互联网金融应用

小微金融服务创新中重要的一环是互联网金融的应用,与会嘉宾对金融改革应当渗透到各行各业、信用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保障、互联网金融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等观点达成了共识。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综合处处长童有好表示,在这样一个信息化发展的快速时代,电子商务是哪个企业不容忽视的,网上获得一些差评也是不好的。如果没有信用的基础,不能立业。作为小微企业,信用还是很重要的。小微企业要学会利用互联网资源积累信用价值,提升经营水平。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郭田勇在提到三中全会金融改革体系中强调,百业兴金融兴,百业的发展是金融的前提。金融改革应当渗透到百业,不能去把过多的资金投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那里去,这样就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化。北京大学金融系主任、教授吕随启表示,中国企业对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要通过创新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小微企业的活力激发出来。更主要的是通过互联网的创新,也给现有的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提供一个挑战,为未来的创新提供一个更好的模式。

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经济学教授刘鹰表示,我们国家只有在所有的这样一种创新力释放了以后,然后让这样的小企业成为社会的主体,经济的主体,他们这些人就形成了我们的一种中产阶级,以中产阶级为社会的主体。一个是经济主体,一个是社会主体,我们的中国梦就会实现了,这是让人们真正感觉到非常感动的地方。

宜信公司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中心负责人俞怡然分享宜信普惠在帮扶小微企业释放信用价值的实践,他表示,很多的一线服务人员以及做信用调查的人员,冒着风霜雪雨到小微企业客户那里做调查,解决金融方面的问题,这充分体现出市场化运作模式,以客户为中心服务模式对于小微金融服务的重大意义所在。

谈到互联网金融在小微金融领域应用的时候,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顾强分享了“中国梦由创业梦组成”、“社会经济活力来自于创业友好型的环境”、“产业创新促进新兴产业、新兴企业、新兴模式的发展”三个观点。他肯定了宜信公司多年来为创造创业环境贡献的力量以及在金融创新方面所做的努力,“宜信的普惠信用是把产业创新和金融创新融合的一个积极的、大胆的尝试和探索,这样的探索应该坚持下去,为小微企业融资难探出一条可行的途径。”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经济学家黄震表示,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应该说是小微企业的福音,我们已经看到了可喜的成效和变化。首先信用是有价值的,已经显现出来了。

小微金融重在能力建设

会议期间,由宜信普惠携手中信出版集团出版发行的《小微企业生存之道》的新书发布同期举办。《小微企业生存之道》是宜信普惠针对服务小微企业推出的第一本专著,将真实案例和宜信公司多年来调研并指导数百家小微企业发展的一手资料和切身经验结合起来,通俗易懂,实操性强。针对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7大领域的难题,给出了具体的案例解析和切实可行的对策。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秦志辉表示,相信这些举措对于小微企业的创业、创新、成长都是十分有帮助的。新书的出版应该说是宜信公司和清华大学以及有关机构合作,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推出的一本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是看的懂,愿意看,用的到而且效果好的一本教材。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杨德林则表示,小微企业要发展光有理论不行,应该有实践的能力,在教育方面也要强调的。近几年清华大学和宜信在促进教学相长,整合实践方面也下了功夫。其中一个办法是相关的合作,比如说宜信从2009年开始就专门为小微企业安排一系列的课程,共同去实践。基本的需求是由企业提出,然后去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小微企业能力水平提高。

颁奖典礼现场,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与宜信普惠共同签属战略合作协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秦志辉表示,通过搭建小微企业与行业机构沟通交流的高端平台,促进高校智力资源,小微企业需求和行业机构对接,共同推动小微企业的长远发展。

 

【资料链接】

作为中国知名的小微借款咨询服务专业机构,宜信普惠致力于为城市及农村高成长性人群,即小微企业主、工薪阶层、大学生和农户,提供快捷方便的普惠金融服务,让更多人建立、释放和使用信用,传递信用价值,积极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和诚信社会,并通过多种创新模式为小微企业筹措资金,提升能力水平。

目前,宜信普惠在遍布全国100多个城市和20多个农村建立分支机构,为个人客户推荐广泛的借款资金来源渠道,同时为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行业研究、创业咨询、培训、渠道拓展等一系列增值服务,为他们的发展成长提供助力。

普惠金融的载体之一宜信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中心 (简称MFC)专注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服务。MFC的客户经理走街串巷,“把手弄脏”,帮助客户分析现金流,把小额资金送到他们手中。MFC在北京、杭州、太原、沈阳、无锡、上海、石家庄、青州、临朐、南宁、济南、苏州、宁波、绍兴、唐山、天津、武汉、长春、福州、成都等多个城市扎根发展,并将以很快速度覆盖全国大部分网点。

宜信普惠已经服务了近百万小微企业主,三五万元的小额资金,助力小微企业成长,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