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疾行海外发债

经济观察报 关注 2014-05-27 08:50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胡群 5月20日,建设银行在德国法兰克福发行15亿元、票面利率为3.38%的2年期人民币债券,获得近3倍的超额认购。这已是建行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第二次在海外发债。

事实上,建行只是这轮中国银行业海外发债的晚来者,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四大行累计在海外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近150亿,且发债的战场正在由亚太市场向欧洲转移。

工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樊志刚向经济观察报表示,中国银行业海外债券融资仍处在初步发展阶段,鉴于海外债券融资具有良好的成本优势和内外资金统筹功能;加之去年11月底,发改委集中批复了375亿元金融企业债券额度,预计下一步金融机构在境外发债的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短期内还会有较大规模的境外债券融资。

多位经济学者认为,大量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增加了离岸人民币的市场流动性,企业选择使用人民币的意愿也不断增强。如果商业银行优先股的发行受到数量限制,海外发债仍然可能增加。由于美联储下半年有可能进入加息通道,目前是海外发债的较好时机。据麦肯锡预测,在未来五年内中国银行业需要通过股票和债券销售来筹集约2万亿元的资金。

海外发债疾行

在建行法兰克福发债之前,农行已经抢先一步,于5月8日在法兰克福成功发行12亿元人民币莱茵债,债券期限两年,票面利率3.25%,获国际投资者超额认购。而就建行而言,其在4月28日已通过建行(亚洲)发行了首支瑞郎债券,总额为3亿元瑞郎(约合近21.3亿元人民币)五年期债券。

相比建行、农行,海外业务占比最高的中行海外发债时间更早且更频繁。中行在今年累计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已达90亿元。最近的一次是5月份通过其卢森堡分行发行了总值人民币15亿元、票息3.50%的3年期人民币债。在前四个月中,中行发债是在亚太区,其中1月份,中行伦敦分行发行总值人民币25亿元、票息3.45%的3年期离岸人民币债券;2月份中行通过新加坡分行发行了总值人民币30亿元两品种点心债,包括人民币20亿元、票息3.30%的2年期债,以及人民币10亿元、票息4.00%的5年期债;4月份又通过悉尼分行发行总值人民币20亿元、票息3.25%的2年期点心债。

而据樊志刚透露,今年以来工行在海外发行人民币债券累计达25亿元。

除四大行外,国开行3月份在香港发行了10亿元3年期人民币债券,利率3.35%,认购倍数达1.87。本轮大行发债潮也已经传递至股份制银行,华夏银行4月25日发布公告称,该行已获央行及发改委同意在香港发行金额不超过10亿元的人民币普通金融债券,发行债券所募集人民币资金汇回境内使用。

由于中国银行业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大都获得惠誉A级评级,因此大都被海外投资者超额认购。樊志刚认为,近期离岸人民币市场流动性比较充裕,利率曲线下移。海外投资者往往手里有人民币,需要配置人民币资产,而市场上人民币资产有限,人民币点心债收益率也一般高于美元债,银行是比较优质的资产,较受投资者欢迎。另外,中长期来看,海外投资者还是看好人民币的。

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研究员杨驰认为,由于美联储下半年有可能进入加息通道,目前是中国金融机构海外发债的较好时机。同时,境外发债满足了海外投资者加大人民币资产配置的需要,加之中资金融机构在世界金融危机中的良好表现,人民币债券事实上是一种较好的避险资产,因而受到市场热捧。

融资成本远低于国内

当前中国四大行海外业务正加速发展,随着国际业务扩展和金融监管要求提升,它们在海外的资金需求不断提升,为外债外用提供了基本的需求支撑。尤其全球金融危机后,海外大型金融机构面临监管标准提升和自身去杠杆压力,收缩了资产负债规模,这给中资金融机构留出更大的业务空间,而中资金融机构也需要更多资金,才能满足当地金融监管标准,扩大业务范围。

由于国内流动性环境较为紧张,债券收益率日益攀升,加上股票市场融资困难,使得银行吸收存款、发行债券的成本大大提高。当前海外市场由于较低的基准利率和国债收益率,债券融资成本远低于国内。目前,两年期海外人民币债券票息大致在3.25%至3.5%区间。建银(亚洲)在瑞士发行的5年期3亿元瑞郎债,票息仅为1.375%。

除了海外分支机构亟待补充资本金,在巴塞尔III协议框架下,银行都在补充资本金;中国银行业的坏帐率正在增高,更促使中国的银行有动力来获取资本。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向经济观察报表示,海外发债融资成本低,融资量容易满足,避免国内银行互相持债的风险集中弊端。如果优先股的发行受到数量限制,海外发债仍然可能增加。

“我国银行业海外债券融资仍处在初步发展阶段,由于国内目前资本项目尚未开放,不管是以外币计价的债券还是人民币债券,其发行规模和回流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这对债券融资形成了一定的约束。”樊志刚说道。

欧洲离岸人民币中心建设

由于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巨大吸引力,全球多个金融中心正在积极为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提供更多的机会,这也为银行海外发债提供了良机。今年3月末,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于德意志联邦银行及英格兰银行签署在法兰克福及伦敦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将确定法兰克福、伦敦人民币业务清算行。

在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丁志杰看来,此举为当地人民币支付和交易提供极大的便利,增加了当地对人民币产品的需求。

自确定在法兰克福积极建设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之后,法兰克福已发行了三笔人民币债券。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认为,债券市场,包括海外债券市场是未来非常重要金融市场。人民币国际化很难从股票市场走向全球化,而人民币市场已逐步获得认可,海外人民币离岸市场可期。而新加坡、悉尼、法兰克福及伦敦也会争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

德国商业银行亚太区董事魏怡迪表示,作为欧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和两大央行所在地,法兰克福为欧元区第一个能够处理人民币支付业务的清算中心,将使金融中心地位更加稳固。德国商业银行亚洲投资银行业务主管Nick Johnston预计今后德国公司会更多发行人民币债券,促使国际金融机构开始使用这个新的离岸人民币中心。

“虽然今年自春节后,人民币阶段性贬值,但市场主流的看法是中长期人民币币值稳定,并相对强势,加上人民币收益率高于其他主要货币,这更增加了人民币产品的吸引力。”丁志杰称,“发行人民币债券有助于增加法兰克福的投资品种多样性,提高清算地位。这或将成为其他人民币清算行的范本。”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市场研究院院长 主要关注银行、消费金融领域市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