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家中外合资高端压裂增产服务公司落户新疆

2014-07-11 10:49

2014年7月9日,华油能源集团(中国领先的非国有油田技术服务企业)与美国哈里伯顿公司(全球最大的为能源行业提供产品及服务的供应商之一)在北京中国大饭店联合举办了双方合资设立的压裂增产服务公司——新疆华顿同达油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仪式。华顿同达公司将成为国内首家以油气田压裂增产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中外合资高端油田技术服务企业。该公司落户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家级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服务对象以新疆地区各油气田为主,兼顾国内其他油气田。合资公司计划投资总额1亿美元,其中注册资本为3400万美元,华油能源集团出资比例51%,哈里伯顿出资比例49%。

成立于1919年的哈里伯顿公司(Halliburton Company, NYSE:HAL)是世界上最大的为能源行业提供产品及服务的供应商之一。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敦,并在阿联酋的迪拜设有第二总部,在全球八十多个国家有超过八万名员工,2013年营业收入达到285亿美元。公司为一百多个国家的国家石油公司、跨国石油公司和服务公司提供钻井技术与装备、完井技术与设备、井下和地面各种生产设备、油田建设、地层评价和增产服务。近百年来,哈里伯顿公司在设计、制造和供应可靠的产品和能源服务方面一直居于全球工业界的领先地位。1949年,哈里伯顿即在北美首先开展了水力压裂作业,开创了商业性增产措施作业之先河。目前哈里伯顿公司是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最大的设备和技术服务提供商之一。 

华油能源集团有限公司(SPT Energy Group Inc.)是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HK:01251),致力于通过先进的工艺技术和优质的工具产品,为客户提供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工程技术服务,以提高勘探开发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一家国内领先的国际化综合性油田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在国内各主要油气产区以及中亚、东南亚、中东和北美等海外区域设立了广泛的分支机构和研发制造中心,并在当地建立了若干现代化作业基地。截止2013年12月,全球范围内员工总数近4000人。 

 

 

从该合资公司成立仪式上获悉,哈里伯顿与华油能源集团已有长达十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当前双方决定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组建压裂增产合资公司,旨在抓住中国石油天然气需求持续增长、新疆地区油气勘探开发行业大发展以及非常规油气工厂化压裂服务需求高速增长等战略性机遇,借助双方母公司的装备优势、技术优势、地缘优势、国际化运营管理优势,将华顿同达公司打造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油气行业压裂增产市场的领导者,进而成为中国石油工业领先的压裂增产技术服务公司。

华油能源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国强先生在成立仪式上谈到:近年来,全球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行业在油藏理论、开发模式、工程技术、装备制造和项目管理等各领域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迅猛发展,尤其以水平井技术、工厂化开发和大型分段水力压裂技术最为突出。随着中国石油天然气开发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致密油气、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的工业化开发,压裂增产技术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中国油气行业将越来越需要拥有先进装备、高端技术和能够提供一流现场服务,同时能够合理控制成本的压裂增产服务商。华油能源和哈里伯顿愿意共同努力创造出一家优秀的能够满足业主上述需求的有价值的压裂增产公司。

美国哈里伯顿公司董事长、CEO、全球总裁戴夫•勒萨(Dave Lesar)先生,专程从美国赶来参加此次活动,足见该公司管理层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戴夫•勒萨先生在谈到他对未来合资公司的市场机遇时表示:中国石油工业的整体战略是“稳定东部,发展西部”,保守的预计,到2025年,整个新疆的油气当量预计1亿吨,将会达到中国国内整个油气当量总额的三分之一。这就意味着超深井和高温高压的复杂油气井的水平井压裂增产服务的市场需求将大幅度增长。华顿同达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孕育而生,带着巨大的潜力和希望,必将不辱使命,助实现中国石油工业战略目标一臂之力。 

 

在合资公司成立仪式上,哈里伯顿亚太区咨询与技术方案资深总监迈克•那瓦瑞特先生为到会嘉宾介绍和展示了哈里伯顿全球最新的压裂增产技术,包括:从地震到增产的一体化服务平台、通道导向(转向)压裂技术、超清洁压裂液体系、紫外线杀菌技术、电凝法水处理技术、高级干粉连续混配车等。那瓦瑞特先生表示,这些最新技术将根据中国客户的需求通过合资公司这个平台适时引进和运用到中国市场。

应邀参加会议的有国土资源部、国家能源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官员,新疆自治区政府、巴音郭楞州政府和开发区领导,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集团油气分公司等大型国有油公司代表,华电集团油气公司、神华地质勘探公司、华能国际电力等非常规油气公司代表,新疆广汇、海南正和等民营油气公司代表,美国大使馆代表,加拿大大使馆代表,部分国际油公司及油服公司代表,专业院校及研究单位专家,以及国内外媒体等共2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