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监局发文预警当地金融风险

李意安2014-07-11 16:21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意安 7月3日,上海银监局发文各家银行,根据2013年上海地区金融犯罪案件总体情况,对上海地区各家银行进行风险预警。

根据综合统计结果显示,2013 年,犯罪形态上呈多样化发展,出现多起本市首例案件,如跨行业的金融从业人员非法集资案、利用虚假贸易套利的逃汇案、交易所从业人员的职务犯罪案等。具体罪名分布上,信用卡诈骗罪连续五年居案件量首位,共1232 件,占全部金融犯罪案件的87.3%,较2012年的79.1%有所上升。其中,恶意透支案件占信用卡诈骗案的73.5%。

理财之名非法集资需警惕

2013年上海地区金融犯罪案件特点,以出售理财产品为名实施的非法集资案件高发,且多由金融从业人员实施,欺骗性更大。2012年理财产品领域发生首起案件,风险初现,2013年则集中爆发。全年受理以出售理财产品为名实施的非法集资案件11 件,案值高达15亿余元,其中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4件、集资诈骗案6件、诈骗案1件。此类案件有三点值得特别关注:一是虚假理财产品所涉及的领域集中。11件案件中共有7 件为保险理财产品,其他4件涉及有限合伙理财产品和消费理财产品。二是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参与比例高,9起案件有金融从业人员参与。三是通过银行销售的比例高,7起案件中的虚假理财产品分别通过银行的工作人员柜面销售,具有更大的迷惑性、欺骗性和危害性。

钢贸骗贷频发

2013 年,全市共受理骗取贷款案13 件,同比上升333%,案值总计4.1 亿余元,给金融机构造成巨大损失。案件作案手法相似,主要是采取控制多家公司互保联保、虚构贸易合同、虚假质押、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等手法骗取贷款。案件主要发生在钢贸行业,共有10 件,占到全部案件的76.9%,风险相对集中。此外,83.3%的案件被害单位为中小型商业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

2014年,各类钢贸类案件已进入集中审理阶段。

持牌机构犯罪与跨行业作案

2013 年,全市共受理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26 件,涉案人数41 人,均为五年来最高。涉案金融行业不断增加,不仅覆盖了银行、证券、期货、保险,而且交易所和融资租赁业均第一次出现了职务犯罪案件。小额贷款公司在2012 年第一次出现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后,2013 年又首次出现职务侵占案。

2013 年还发生了泛鑫保险这样持有从业许可证的正规金融机构直接从事非法集资犯罪的案件。持牌保险代理公司公开出售虚假理财产品,并勾结多名银行工作人员通过银行渠道进行销售,涉案金额超过10 亿余元。

近十年来,继证券公司非法委托理财案件处置完毕后,上海市首次出现的持牌金融机构实施非法集资犯罪。案件中,保险与银行从业人员相互勾结,共同作案的情况,也是近年来所罕见,且在2013 年并非个案。案件中发现,由保险或证券从业人员设计虚假理财产品后,通过银行从业人员柜面销售,双方已形成共同的利益链和犯罪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