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们”的供应链缺口

庞丽静2014-07-26 02:09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庞丽静 万晓晓 一向以高品质、高标准自居的快餐巨头麦当劳再爆食品安全问题。在接受经济观察报的采访时,麦当劳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管理层表示,得知供应商上海福喜公司遭查封后,非常痛心和愤慨,连日来,餐厅已面临无货可卖,工作人员则不断受到来自各监管层对餐厅、厂房和供应链的检查。

7月20日晚,上海食药监部门对麦当劳的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连夜突击检查,当场将所有福喜公司提供的食品做出下架决定,将公司查封。由于长期使用过期肉类,内设两套账本,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涉嫌有组织实施违法生产经营行为,该公司5名责任人被刑拘,牵涉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必胜客等知名餐饮品牌达150家。

事发后,“麦当劳们”纷纷发表声明表达震惊和痛心,也显现出其背后高调宣扬的供应链管理,并非完美无缺。

共生利益链

与供应商良好的合作关系,曾令麦当劳十分自豪。麦当劳公司一位管理层向经济观察报表示,麦当劳和所有供应商从来不做短期合作,所有的供应商的合作都有几十年的历史,在麦当劳近60年的历史里,与美国福喜集团(OSI)的合作也近60年了。

“我们在全球也就这几家供应商,并不会因去不同国家开展业务,而随便更换供应商”,该人士表示。

双方合作的程序是,麦当劳走到哪里,会先和供应商商量,有供应商愿意去,麦当劳才去。“这样与供应商共同开拓市场,共同成长的方式,也一直是麦当劳的骄傲”,该人士表示,唯有这样,获得了供应商的有效支持,麦当劳才得以做到全球品质的统一,让消费者在全球任何一家餐厅,都能享用到标准、质量一样的产品。

这在麦当劳公司内部,被称作“三角凳”模式。这样互助的合作关系,也是麦当劳创始人一开始就树立的价值观。“三角凳”是指特许经营人、麦当劳公司和供应商,这是麦当劳独有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三方共同开拓市场,维护品牌。如果有供应商不去的地方,麦当劳也不去。近60年来,这样的价值观和模式,已经融入到所有系统和流程里。

公开资料显示,此番曝出食品丑闻的上海福喜食品公司,是美国OSI集团(福喜集团)在华的独资企业,主要从事为国际知名快餐连锁店提供肉类、海鲜、米面制作及蔬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业务。

麦当劳前往中国开展业务两年后,福喜集团作为供应商也与之跟随,在中国的业务合作也已经长达22年。

“我们现在认为,这肯定是个别事件”,该位麦当劳的管理层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当我们知道情况后,也很痛心,很愤慨,我们平时加班也常吃麦当劳。“现在公司仍在评估这件事,看怎么把漏洞补起来,因为已经长期合作了50多年,品质、标准都是严格的,不仅我们会对供应商定期检查,中国的监管部门也定期检查。”

“即便如此,如果对方真的有两套系统,两本账,它故意要隐瞒你,也是很难发现的”,该人士表示。

经济观察报获悉,麦当劳目前并没有谈及对福喜公司的索赔。“现在根本没时间去考虑赔偿的问题,每天有大量媒体关注、监管部门也每天过来检查餐厅、厂房、供应链,我们已经连续几天几乎都没有东西卖出了,每天都在应付眼前的事情,赔偿情况要等到总部的回应”。上述人士表示。

供应链缺憾

青岛市一位接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全国各地在媒体曝光福喜问题后,才开始行动、查处上海福喜相关问题产品。政府监管部门对于福喜这类食品生产类企业负有监管责任,本应该定期巡查。但是多年来也是对这些洋品牌过于信任,确实存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上海福喜涉嫌有组织实施违法生产经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应该是很长时间了。企业不能自律,负有主体责任。麦当劳肯德基等企业是否在知情情形下继续使用,还有待于调查,但是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也应负有监管责任。”上述人士表示。

青岛市一家餐饮连锁企业总经理说,麦当劳肯德基这些下游食品加工企业,使用上海福喜提供的问题原料,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合作多年、按照惯例天天都在使用、有质检部门也疏于检验,存在不知情的可能,惯性中使用了上海福喜提供的问题原料。“还有一种情形,就是麦当劳、肯德基等企业是知情的,但是他们长期与福喜合作、一直获得福喜低成本的原料供应,就是知情,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因为并不影响自己的销售。麦当劳肯德基虽然有自己的研发团队,但是福喜非常了解麦当劳肯德基这些企业需要什么,他们经过反复试验、按照配比把原料都调配加工好,色香味俱全,麦当劳肯德基拿来这些半成品稍微加工就可以销售,福喜提供的原料,从口感到色泽一直都是消费者喜欢的,既省心、口感颜色又好、利益又高,何乐而不为?决策都是综合考量之下达成,与福喜也是多年深度合作伙伴的关系。”上述餐饮总经理表示。

这位总经理还表示,监管部门对于餐饮企业一年有几次不定期检查,形式居多。来抽个样,交点钱。福喜麦当劳等供应链问题,监管肯定是有漏洞的。福喜给麦当劳肯德基全球公司提供原料,为什么单单在中国出事。

经济观察报获悉,即便此番上海福喜爆出食品安全丑闻,但麦当劳与福喜已有数十年的合作,未必会随便更换掉供应商。“我们对供应商的合作是全球统一的,虽然每个国家的标准法律法规不同,但我们会高于当地标准去执行。现在福喜集团的解决方案是换掉现在中国的团队,把最好最优的团队派过来”,麦当劳公司人士表示。

由此可见,麦当劳对福喜集团产品供应的依赖程度。

经济观察报获悉,在监管部门的调查中,上海福喜厂质量负责人对过期肉的使用供认不讳,并表示,“使用过期原料是高层授意,多年来一直如此”。目前,尚未明确所谓高层来自福喜集团的哪个层级。

7月24日,麦当劳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终止与上海福喜的业务合作,供货商换福喜集团旗下的另一家企业,为河南福喜。河南福喜于2013年10月投产,被称为拥有目前最新和最先进的生产设施。声明称,福喜将派出其集团内最优秀的领导团队,参与管理和运营。

对于经济观察报提出的关于此次食品安全事件的相关细节,麦当劳公司均未做出正面回应。

相比之下,肯德基对于福喜似乎少了些依赖感。7月23日,中国百胜集团表示,决定即刻全面停止向中国福喜(包括上海福喜)的采购,并将视政府部门的最终调查结果,保留对福喜集团采取一切法律行动的权利。

中国百胜表态称,福喜作为一家享有声誉的大型跨国企业,旗下公司竟然发生由管理人员主导、有组织实施的违法违规及不诚信行为,这令人难以置信和无法接受,对此中国百胜严厉谴责。之前受影响的两款肯德基早餐产品,现已从其他供应商处完成调货,目前所有产品正常供应。必胜客仅有一款产品受到影响,暂停销售,个别产品的个别原料由于更换了供应商而造成产品口味略有不同。

溯源与追查

有消费者提出质疑,这些洋快餐食品供应链还安全吗?此前有媒体曝出快餐店原料是牧场的速成鸡,现在曝出了福喜这些半成品加工环节,为了商业利益,竟然能将变质过期的原料输送出去,而麦当劳、肯德基不管是把关不严还是为了商业利益睁只眼闭只眼,反正最后受害的都是消费者。

此前有媒体曝出,福喜与麦当劳合作22年,都是握手协议。并没有一份书面协议书。只以双方握手作为标志。“不论福喜还是麦当劳、肯德基这种全球企业,本应是非常规范的。仅仅握手只有信任,但是没有契约在里面。没有正式的合同,意味着没有权利和义务的约定。这次事件,虽然上海福喜主观上责任大些,但是,麦当劳肯德基等下游企业有责任对产品抽查检验,保障最后到达消费者的食品是安全的。”青岛五味厨房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小敏说,的确很难理解,正常来说麦当劳等对福喜这种关键供应商是要定期巡查,实行淘汰制度的,比如苹果不仅对供应商有品质要求,甚至对保密、健康要求都很严格。估计他们还是处于成本考虑,麦当劳肯德基在国外就是廉价快餐代名词。

7月20日,媒体披露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在食品生产过程存在违法违规行为、麦当劳等连锁食品经营单位使用问题食品原料问题后,7月2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开始部署各地立即彻查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问题食品。

7月23日,上海市公安局依法对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质量经理等5名涉案人员予以刑事拘留。连续多日,上海市公安局会同市食药监局针对福喜食品公司涉嫌采用过期劣质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事件开展联合调查。包括紧急约谈福喜公司投资方欧喜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负责人、约谈福喜集团中国区深加工事业部总经理,并约谈了22家下游食品流通和快餐连锁企业。目前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已全面停产。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相关部门初步查明,上海区域,麦当劳、必胜客、汉堡王、棒约翰、德克士、7-11等连锁企业及中外运普菲斯冷冻仓储有限公司、上海昌优食品销售有限公司、上海真兴食品销售有限公司普陀分公司等9家企业使用了福喜公司的产品。

截至23日,上海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875人次,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581户,对经营、使用福喜公司产品的企业的问题食品,均已采取下架、封存等控制措施。截止22日已封存相关产品总计约100吨。河北、山东、河南、广东、云南等地均对欧喜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投资方)投资设立的所有食品生产企业采取了类似的措施。

7月24日,德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学联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存在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的行为,已违反了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属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对该行为应当由监管部门进行相应处罚,如停业整顿、罚款等。如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是故意且有组织地实施上述违法行为,则可能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或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具体要看该公司使用的过期变质肉类原料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如经调查属实,其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员应负相应刑事责任。具体量刑应根据实施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时间、涉及范围及影响等因素综合判定。

吴学联表示,麦当劳等各餐饮企业是负有连带责任的,也不排除知晓或存在利益输送的情况。同类肉质原料中过期肉原料制作的食料肯定价格低,各餐饮企业在所进材料明显低于市场价的情况下,有无察觉与反思。相关餐饮企业要对供应链的管理疏漏,拿出合理的赔偿方案。监管监督不到位,监管的缺失、缺位也是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另一根源。“企业自身受利益驱动,铤而走险。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的过程中一定存在成本低廉,利益空间更大的情况,企业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丧失道德底线,没有建立有效诚信体制,存在监管不到位的侥幸心理,企业没有长远发展的远见。诸多事件证明,企业‘欺骗’消费者,最终将是‘欺骗’自己。”吴学联说。

此外,食品安全法律责任设置不科学,且罚处力度较轻。关于食品安全责任的规定散见于民法通则、产品质量法、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这些法律规定多是针对整个产品制定的,并未考虑到食品的特殊性。而对原材料的监管及对过期产品的处理的法律规定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另外对违反食品安全行为的处罚力度和责任追究相对较轻。“公众、政府及食品管理部门对大品牌的信任、信赖也是此类问题频出的原因,要想规避这些问题,却是一项长期工作”,吴学联表示,要改善这一现象,必须从立法上加重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罚处力度。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管,明确责任,并加强对监管不到位的责任部门及人员的责任追究。不应让企业食品安全生产处于企业自控自觉阶段,有效抽查、核查及常规检查需要落实到位,让企业没有违法的空间。社会公众不应对大品牌过度信任,应积极参与对食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举报等工作,增强维权意识,建立全民监督体系。如果人人都是警察,过街老鼠就很少。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孙荣达也表示,这起食品安全事件,属于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的行为,涉嫌违法甚至犯罪。源头在于追求高利润而置消费者安全于不顾,关键在于违法成本过低,且监管不到位。建议提高处罚力度,同时追究监管部门的责任。建议设立退出机制,一旦违法到一定程度将永远退出该市场。

 

经济观察报记者,管理学硕士。进入媒体前,曾在国内多家知名企业从事管理工作。擅长公司新闻的深度报道,曾有过中石油、海尔、海信、青啤等众多知名企业独家新闻的深度追踪报道。
微信号:lijing935350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