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牵手广汽破除地方保护主义

白晶2014-08-06 20:44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白晶 国产新能源车龙头企业比亚迪和国有控股的广汽集团8月5日先后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双方拟合资建厂的计划通过董事会决议,新成立的公司叫广汽比亚迪,注册资金3亿元,主要生产新能源客车。

一位接近项目的人士向经济观察网记者指出,通过合资,比亚迪能有效破除地方壁垒,顺利进入广州新能源客车,乃至整体新能源车领域,而自有品牌少,业务基础薄弱的广汽则能搭上比亚迪的研发快车,迅速抢占新能源车技术制高点和终端产品市场。

合资控股

 根据披露,比亚迪和广汽在新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别为51%和49%,首期双方按股比以现金出资用于项目启动,出资额为1.2亿元;第二期比亚迪仍以现金出资,广汽则以其所持旗下客车公司股权加现金的方式注资。

据了解,合资厂设在广州增城,主要生产比亚迪K9型纯电动大巴。首款K9大巴2011年下线,至今已升级好几代,并根据不同市场需求衍生出差异化的车型。K9还远渡重洋,在荷兰、德国等欧洲国家以及智利、巴西等拉美国家进行广泛地试运营,并于去年成功接获来自美国加州洛杉矶的订单。比亚迪在海外同样有合资建厂的经历,2012年底,其与当地能源公司Bulmineral组建合资公司,生产K9。

此前2010年比亚迪与德国知名豪华车车企戴姆勒合资成立腾势汽车,借力提升新能源车品牌和技术。

不过相比海外的风光,比亚迪前些年在国内的境遇谈不上特别理想,推广应用遇到不少阻力,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新能源车领域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各地,尤其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政府出于经济利益考量,纷纷设置带有排他性质的产品目录,只让本地车企准入,而将外地车企拒之门外。受制于此,截至目前,比亚迪新能源客车只在深圳市区有700-800辆这样一个较大的投放规模。

上述行内人士介绍说,与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已形成完全竞争性的格局不同,新能源客车主要用于公共交用,而公交车属于政府采购,因此仍然带有很浓的行政色彩。政府采购通常照顾本地车企,外地车企很难与之竞争。要拿到订单,必须与目标市场政府建立紧密联系。“合资建厂,拉动当地经济和就业也就成了题中应有之意。”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宇恒则指出,比亚迪一两年前就开始在多个地方设厂、与当地企业合作,以此来规避地方保护主义的风险。目前,比亚迪在云南、天津有合资项目,在西安、长沙等地设有工厂,并计划在更多的地方筹建工厂。

但据了解,比亚迪此前在地方上的合作对象并非车企,广汽应是首家与比亚迪合资的国内地方整车制造企业。

广汽借力超车 

广汽近年来发展迅猛,2013年首次上榜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483位,今年再次上榜,位列第366名,排名提升超过百位,榜单中上榜的中国车企一共七家。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6月,广汽生产汽车581,091辆,同比增长33.43%;销售汽车503,736辆,同比增长18.68%,创下历史新高,预计2014年广汽将实现全年汽车销量同比增长约25%的目标。

规模效应上去之后,下一步自然是打造品牌。广汽旗下合资品牌众多,但自有品牌车型较少,业务基础薄弱。为此,8月5日,广汽在发布与比亚迪合资建厂公告稍晚时候再发公告称,将发行60亿规模的A股可转债券,募资主要用于扩充自有品牌产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发展新能源车成为广汽突破品牌提升的一个渠道。

但一位行内人士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广汽下面合资品牌日系车多,日本车企不愿意把先进的新能源车技术引进中国,因此广汽不得不自食其力。

2013年发布的《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重大项目表》显示,14个整车项目广汽占两席,一个针对乘用车,计划2013年形成年产20万的能力,“项目性质”一栏属于“新建”,一个是新能源客车项目,未提到具体产能规模,“项目性质”一栏属于“预备”。据公开报道,广汽新能源乘用车自有品牌叫传祺,目前一年下线10万辆,不如去年公布的规划。可以预见,“预备”中的新能源客车项目如果完全依靠广汽自身实力,短期内恐难以启动。

“如果说去年才规划基础研发各方面,现在研发根本赶不上,不能抢占市场第一波,到后面就死得很快了。”接近比亚迪、广汽合资项目的人士说。

该人士接着指出,比亚迪涉足汽车制造,一直被业界视为“鲶鱼”,和深圳这样一个以IT为主导产业的城市一样,给人青春活力的印象,决策快,研发水平领先。广汽在新能源客车领域同意与比亚迪合作,甚至同意后者控股,也是想搭后者的顺风车,迅速弥合技术差距。

比亚迪的新“烦恼”

不过据悉项目谈判始于去年。而今年7月21日国务院出台加快新能源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破除地方保护,预计这一现象对新能源车发展的阻碍将越来越小。

上述消息人士也表示,比亚迪牵手广汽还有破除地方垄断之外的考虑。据其介绍,电动车不同于传统汽车产业,在汽车下线到上路跑中间还有一个长长的链条。“电动车生产出来之后不可能马上上路,之后可能涉及金融资本的介入,或者涉及充电桩等基础设施配套的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合作并非合资建厂这么简单,还希望得到广州政府更多的扶持。”

另据上述行内人士,比亚迪现在最大的困扰并不是缺订单,相反,订单多到来不及生产。K9和私家车车型“秦”陆续在海内外开拓新的生产,导致其核心部件——铁电池的生产供不应求。为此比亚迪今年5月23日发布公告,进行H股配售,总共募资近42亿港币,用于铁电池扩展。

实际上,新能源车生产回暖通过一组行业数据看得更加清楚明白。

据中汽协近日公布的数据,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20692辆,销售20477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3倍和2.2倍,产销量已超过上年全年数量,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85辆和117,77辆。另有数据显示,2014年6月我国共生产纯电动客车1005辆,而2013年全年产量为1695辆,放量迹象开始显现。

政策春风,地方保护融冰,比亚迪、广汽的合作或许还将衍生其他意义。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