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挖角”万科民工 “龙头”盘整破解销售困局

宋磊2014-08-12 09:39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宋磊 最近,肖劲有两个发现,万科北京的工地上很多年轻工人流失了,最终的就业方向是,去做了快递员。而最近北京万科公司楼下有员工网购来的大米等商品,这在之前想不到的。

肖劲是北京万科的副总经理。上面的两个发现,也让他反思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时代到来,对地产行业的影响和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地产一哥的万科,又该何去何从呢?

肖劲会告诉你,既要很快适应如今供地纯住宅化减少的大潮流,又能主动寻觅机会,利用互联网思维照顾好客户,出招商场、写字楼等以满足客户所有需求。

“万科就像一条鱼,能很好地适应市场。”肖劲说。

单一业务的房企:偶然且偏激

自去年开始,郁亮带队,万科高管密集拜访阿里巴巴、腾讯、小米等互联网企业。万科从互联网公司学到的,是不断接近客户需求,增加客户黏性并调整产品和服务。

“就像郁亮说的,我们要照顾好客户。”肖劲说。

为转型所作的试水,万科可谓眼花缭乱。去年开始,万科在住宅业务之外,衍生的新产品既有商场,又有服务式公寓,如今北京万科又在7月发布写字楼产品线,由高端到低端分别为:万科中心系,金域国际系和万科天地系。

当然,万科有其不得不为的苦衷。苦衷在于,如今城市公司打破脑袋拿到宅地,里面往往还需配建写字楼或商场,且不允许土地切分转让,故而也切断了仅做单一住宅产品的可能。而如此,2012年开始频繁拿下这类复合用地的北京万科,在京已累积10个写字楼项目。

“北京土地出让接近二分之一是的非住宅产品,盖商业和写字楼,只要想拿地就躲不开。”肖劲说,供地不到三分之一的份额是住宅,这部分还在减少。北京仍在控制人口,万科不能把生存空间都压到这三分之一里,会越走越窄。

起初,这些复合式的土地,对北京万科来说,操作仍有些障碍。而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毛大庆坐镇北京后,其在商用领域的丰富经验和北京的人脉关系,让北京万科有了拿地操盘复合土地项目的底气。

而对外界“做住宅的万科跑去盖写字楼”的说辞和质疑,肖劲说,很多人把盖写字楼和盖住宅区分严格,并借此把地产商分成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商,实际并不应该有严格边界,“如今只做一种业务的房企甚至是很少的,是偶然的,是偏激的。”

对万科而言,盖写字楼比住宅要更简单。而写字楼产品必须要盖,如何结合当下热门的互联网思维和蓬勃的网购趋势,考量产品设计和后期推售方式,却是一门和盖住宅楼不同的学问。

万科的做法是,在产品设计环节投入偏重,更关注如电梯运输、公司安全等实用体验。如万科设计的新写字楼,在1层办公室都有电子储物箱。快递把物品交给前台,前台放到储物箱,通过电子密码发到网购者公司,公司集中取件,这样既减少了垂直运输压力,也避免了快递频繁进入公司。

优先购买自住房人群:弃选率88%

由于自住型商品房的入市,曾在一定程度上让万科这样集中于刚需、首置盘开发的房企销售压力大增。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毛大庆也指出,刚需群体在自住房推入市场之后,产生大量观望。

在京城量价齐跌,楼盘少人问津的大背景下,北京万科并不愿坐以待毙。其推出的增加成交的解决方案,在渠道端和网站合作开展客户拓展。如产品带客通,提倡全民经纪人,在万科南方城市已广受推崇,可助房企直达用户;一二手联动,委托链家地产等二手房中介做场外带客,增加人气和销量。

“现在发生了小插曲。”肖劲说,变化就出现在7月份,在这之前改善型的楼盘好卖,首置型的楼盘差一些,毕竟自住房对后者冲击太大。到7月份,大量自住房推出摇号,很多人却放弃了,并最终选择去买商品房,这是个有意思的现象。

按照北京万科的统计,在自住房第一批要摇号的优先购买人群,放弃的有88%,仅有12%的人去现场摇号买房。这个数字高,虽不能完全解读为人们大量弃购自住房的趋势,毕竟有一些人开始报名项目时根本不想买房,撞大运式的多项目报名,摇到又放弃购买或买不起的可能,但也折射出客户很难听从政策指挥棒而购置住宅的现象。

“自住房遵循保障房思路去做,控户型控价格,交易限制年限并交差额30%,而很多人发现他现在的价格对比周边商品房差不多,为什么还要买自住房呢?”肖劲说,自住房政策设计有缺陷,不能代表市场反映需求,刚需楼盘或将迎来销售回暖期。

房企的生存术是,要抓住别人看不到的机会,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危机。

肖劲指出,北京的需求依然旺盛,万科仍然乐观,目前是购地的好时机。但仍不排除风险,风险体现在去化周期会长些,但项目不会砸到手里,甚至烂尾的情况。“在外地城市,每个城市都能看到4-5个烂尾盘。在北京,要考虑得是怎么能生存,生存下来就很好。”肖劲说。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