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重寻市场平衡

陈秀月2016-05-14 09:33

经济观察报记者 陈秀月 这一周A股市场传闻四起,震荡了早已元气大伤的A股。

上周五传闻监管层要限制或提高中概股回归借壳门槛,当天指数大幅下跌,正在私有化推进中的企业股价以及壳资源公司应声下跌。

对此,证监会表示,“相关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登陆A股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正在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趋严的金融监管开始引起注意。

惊魂未定之时,5月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的文章,引起了金融市场人士的关注。文章使市场认识到,我国不可能再采取强刺激的方式提振经济,供给端改革将落实推行,经济将呈L型。此外,不可能以大量的流动性供给来支撑实体经济,不规范的金融领域将得到整治,金融降杠杆势在必行。

随后有媒体报道,证监会已经叫停上市公司跨界定增,涉及互联网金融、游戏、影视、VR四个行业。同时,这四个行业的并购重组和再融资也被叫停。

5月13日,证监会回应称,“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再融资和并购重组,以有效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目前,再融资和并购重组相关规定及政策没有任何变化。今后若有修改或调整,将通过正式渠道向社会公布。”

监管的真实意图难以揣度。不过,一系列事件结合来看,监管层正在着手治理长期以来困扰A股市场的各项顽疾。诸如,若监管趋严,“类壳”股通过兼收并购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

而A股在重寻市场再平衡的过程中,在指数涨跌之外,股市制度建设亦将受推崇。

基金经理严阵以待

“不管证监会过往的举措如何,以后的工作应该会统一到权威人士对股市的定位上。”一位不愿具名的公募首席策略分析师告诉经济观察报。

权威人士指出,在股市方面,“要立足于恢复市场融资功能、充分保护投资者权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联讯证券将此解读为,未来政策对股市的直接干预力度会下降,股市的涨跌可能不是关注的重点,而会更注重股市制度方面的建设。“这个政策取向是要让市场像海外成熟市场一样,有公平合理的定价体系。壳价值缩水以及概念炒作消退是趋势。短期市场经历小市值股票的抛售潮,整体市场受拖累。”私募重阳投资基金经理王晓华指出。

无论是限制中概股借壳还是证监会对跨界定增从严审核的传闻,公募基金经理王卫认为,“证监会一系列的动作,实际上对真正优质的上市公司是利好。一方面减少了资金的抽水,也减少了一级市场内部交易的东西。其实很多并购借壳并没有给二级市场带来更多盈利空间的。”“这些政策方向可能不利市场的短期走势,但却决定了中国经济金融的中长期走向,是决定股市能否开启慢牛的关键。”重阳投资分析师庄达指出。

不少机构投资者认为,沿着权威人士的思路,资本市场会向往更偏价值的方向发展。资金配置向优质公司转移将会支撑市场结构调整。

一季度各项重要经济数据全线飘红,有些人乐观地认为经济已经开始见底。权威人士的讲话打破 了经济持续复苏和大规模放水的市场预期。当天延续上周五大跌走势,上证综指、中小板指、创业板指分别下跌2.79%、2.63%、3.55%。两市逾百股跌停,行情惨淡。

在最近下跌的两个交易日(6日和9日),一直保持较高仓位的公募基金很有可能采取了明显的减仓动作。招商证券的模型结果显示基金净值相对指数回归系数(可以近似理解为测算仓位)出现明显下降。

投资者赚钱越来越困难。A股对增量散户的吸引力大幅下降。5月的第一周,新增个人投资者数量大幅降低至股灾期间水平。5月第一周,产业资本连续第9周净减持,且净减持额再创去年7月以来周度净减持额的新高。

有清盘压力的私募敏感地嗅到了风险的味道,早早把资金撤出股市。深圳私募和聚投资基金经理申龙从4月15日至今,已经空仓近一个月。券商托管部的朋友在议论最近不少私募的回撤又上升到13%到15%。申龙再次提醒自己,“做这个行业,不能太贪婪。”

一季度的数据出来后,不少私募见势加仓,如今却面临着回撤的压力。

哪怕有加仓,也快速地卖出。原知名公募基金经理李辉前期受到客户压力,在两周前加仓,现在仓位也紧急降到了三成。

王卫身处公募,有仓位的限制,低仓对他来说不太现实。他以另一种形式来控制风险。从1月底开始,王卫深深觉得,放水不可持续。全球经济都处于动荡和微弱的平衡状态,稍微一点风吹草动就会掀起波澜。他意识到,过去那种炒主题和趋势投资的做法已经不再适合当下的市场。

“现在要回归基本面,回归选股。”王卫认为,现在更适合偏价值的做法。一向看好新兴行业的他开始从中挖掘业绩增速和估值水平相匹配的标的。100家上市公司里面只有一两家公司符合他的选股要求。尽管这个选股过程并不容易,但在投资者偏好逐渐下降的当下,这是他能够做的防御性的举措。

有迹象表明,曾经的成长股拥簇者开始把一部分仓位配置价值型股票。李辉过去多次唱好创业板。如今,在原本重视成长的基础上,他开始深挖价值,获得收益。在中国经济增速稳定期,高分红的行业龙头企业是李辉眼里仍会有一定成长的标的。“根据我们的统计,过去五年来,拥有较高股利支付率的企业,其平均股利支付率在提升,背后的原因在于资本不再稀缺,特别是对大型龙头而言。”

作为公募人士,在眼下这种市场,长期持有股票的时间也在缩短。在王卫看来,未来两年的市场情况都不甚理想,博取收益更加艰难。王卫手中管理的资金规模过大,并不适合波动操作。但他也知道,波段操作如果做得好,确实能够增厚收益。王卫打算尝试一部分仓位来做波段。

除了转换自己原本的投资风格偏好,增加新的投资策略也是当下机构投资者应为未来股市风险的举措之一。和聚投资原本只做主动管理的股票策略,最近从华尔街引进了量化团队。尽管股指期货目前仍受到交易限制,但和聚投资迫切需要引入对冲工具。

市场有人空仓减仓,也有人会抄底加仓。然而,做多市场需要等待一些信号。平安证券分析师魏伟认为,需要以下三个信号:债务问题的处置有所进展;宏观经济出现中期实质性企稳的信号(而非短期刺激拉动);新的机构投资者进入。

然而,股市的交易量出现了大幅萎缩。尤其是上交所,前四个月的交易量大约只有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从2015年9月开始,A股的交易量就大幅回落,同时,一线城市的房地产销售收入不断攀升,这说明,资金开始从股市不断撤离。

政策与市场的博弈

由于近期市场各方对于未来经济形势的发展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不少机构投资者低仓位甚至空仓。

无论是壳价值将破的传闻还是权威人士对经济L型的言论,都引发了A股的震荡。今年以来,政策与市场已有多次相互试探。

据媒体报道,证监会已经叫停上市公司跨界定增,涉及互联网金融、游戏、影视、VR四个行业。坊间流传,证监会对相关领域的审查或已收紧。

受此消息影响,引发了壳资源和转型个股出现大幅回调。

5月13日,证监会回应称,“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再融资和并购重组,以有效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目前,再融资和并购重组相关规定及政策没有任何变化。今后若有修改或调整,将通过正式渠道向社会公布。”

前述公募策略分析师认为,证监会日后的工作会围绕着权威人士对股市的定位。

根据权威人士的提法,“股市要立足于恢复市场融资功能,充分保护投资者权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加强发行、退市、交易等基础性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市场监管,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严厉打击内幕交易、股价操纵等行为。”

这几年,A股中小创公司炒小、炒新、炒壳等现象普遍。今年以来,由于注册制改革推进放缓,间接鼓励了市场借壳上市炒作。

此外,收购资产增厚业绩已经成为不少中小上市公司内生增长乏力时的救命稻草。根据统计,从财报来看,2015年创业板整体净利润高达622.2亿元,增长率达到25.8%,2016年一季度更达到了53.5%的高增长水平,但若剔除并购因素,创业板今年一季度的业绩增速并未如此之高。

但随着各类优质的资产不断被收购,合适的资产在不断减少,并购的边际成本增加、边际收益递减。顺网科技、飞凯材料、慈星股份、舒泰神和光线传媒等公司的外延并购对公司业绩造成负贡献。

一些公司甚至把并购重组当做事件营销和资本套利的工具。同时,缺乏产业整合背景的借壳重组,不但对实体经济无益,而且加剧市场估值结构扭曲。

联讯证券分析师郭佳楠指出,新证监会主席上任以及股市被提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监管层开始着重加强股市的基础制度建设,从深入研究中概股回归到收紧跨界并购都是有意打击A股市场上投机炒作的气氛。

一旦监管趋严,“类壳”股通过兼收并购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

平安证券分析师魏伟提醒投资者,在2016年金融监管趋严的大势下,投资者调整的应该是预期收益率。如果通过监管的手段在维持整体市场较为平稳的情况下实现中小创和主板巨大估值差异的部分修正,对于A股市场中长期来看是好事,其对于引入以养老金为代表的中长期投资者,和以加入MSCI为代表的海外投资者都是有利的。

(应受访者要求,王卫、李辉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