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交会观察:中国创新力“大爆炸”

经济观察报 关注 2025-11-17 21:59

经济观察报记者 郑晨烨

11月16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下称“高交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正式闭幕。根据组委会披露的数据,本届展会展览总面积达40万平方米,吸引了5000余家企业参展,累计意向成交金额突破1700亿元。

本届高交会,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展馆现场所呈现出的技术与应用深度融合的可能图景。从探索浩瀚宇宙的航天重器,到支撑城市级算力的基础设施,再到具身智能的场景突围,这场科技盛会覆盖了相当多的前沿领域,从中可以生动感受到中国创新力量的“技术大爆炸”。

当然,在这场“大爆炸”背后,所有创新成果又面临同一个避不开的问题:如何找到清晰、可量化的商业落脚点?

聚焦“商业化”落地

高交会开幕首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展台前人流络绎不绝,大家都是来看“惊喜”的,因为在开幕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局长张林曾介绍,航天科技集团将在本届高交会上全球首发中国太空旅游项目。

不过,当天航天科技集团并未在现场展出太空旅游相关项目,占据展台核心位置的,是一枚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模型。现场工作人员向经济观察报记者介绍,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是面向未来低轨巨型星座组网发射需求改进研制的,其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7吨级。

这个数据直指商业航天当前最核心的痛点——降低单位载荷的入轨成本。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火箭采用了新研制的直径3.35米通用氢氧末级,推力和结构系数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该火箭不仅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拥有专属工位,还兼容文昌发射场,具备了多工位灵活发射的能力。

对于中国的商业航天而言,如何尽快从单纯的技术试验阶段脱离,转向追求高频次、模块化发射的工业交付阶段,是当务之急。这种对“应用”和“落地”的急迫追求,在产业链下游表现得更为明显。

在北京钧天航宇技术有限公司的展位上,记者看到了该公司展示的“钧天一号04A星”1比1模型。钧天航宇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颗卫星具备“穿云透雾”的探测能力,发射后将直接应用于城市监管、道路桥梁沉降监测以及山体滑坡预警等领域,落地在市政管理当中。

热了许久的低空经济赛道,相关企业也在此次高交会中带来了聚焦商业化的新方案。

比如,深圳道和通泰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道和通泰”)就在其展区展示了“空地一体”方案在跨海大桥巡检中的实际应用——将原本需要15天的检测任务压缩至3天。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在这套“空地一体”方案背后真正起关键作用的,不仅是单一的无人机硬件,还有一套名为“Avant Hub”的智慧巡检平台,支持异构智能体协同与全流程无人化任务调度。

道和通泰展台的技术人员向记者讲解了这套系统的运行逻辑——它不仅仅是能指挥无人机飞一圈,而是能够同时调度天上的无人机和地面的机器人进行协同作业,也就是所谓的“异构智能体协同”。除了大桥巡检,该技术人员还向记者展示了智慧交通场景下的另一项试点成果——通过空地一体的感知系统,该方案协助某城市实现了信号灯的动态优化,实际运行结果显示,试点区域的通行效率提升了42%,平均延误时间减少了35%,碳排放降低了18%。

在商业模式上,道和通泰也表现得颇为务实。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公司短期内聚焦智慧交通、智慧园区及智慧能源这三大高频场景,通过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来获取现金流;中期则计划加速“垂域Agent操作系统”AIP平台的商业化,并将具身地面机器人整合进系统,构建更完整的空地协同网络。

这种从“卖设备”转向“卖服务”“卖平台”的路径,正在成为低空经济企业摆脱同质化竞争的主流选择。

在同一展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下称“火箭院”)展出的多款特种无人机,也从应急救援、安防探测等实际场景切入,体现了低空经济“场景为王”的发展逻辑。

记者在现场看到了一款名为“雀鹰”的网捕无人机,与常见的航拍或物流无人机不同,该无人机挂载了专门的网捕装置。火箭院展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款无人机就是为了进行物理反制,在空中捕捉“黑飞”的低慢小目标,也可以与探测设备协同,执行集群或单机网捕任务。

这种极度细分的产品设计逻辑,说明行业需求已经从泛娱乐转向了精准的安防与应急处置。同台展出的“鸣镝”智能应急救援安防系统,则配备了载重80公斤的涡喷无人机,用于机场、油库等重点区域的灭火和物资转运。

但无论是天上的卫星组网,还是空地协同的巡检系统,海量数据的回传与处理,最终都会指向底层的算力基础设施。

所以,本届高交会上,算力相关产品亦是一大主角。在华为展区,记者看到了首次在深圳线下展示的“昇腾384超节点”算力集群,从外观看,这组由12个计算柜和4个网络柜组成的大型设备方阵所带来的视觉效果颇为震撼。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昇腾384超节点”集群的最大算力可达300PFLOPS(每秒30京次浮点运算),配备了48TB的高速内存,此种规模的集群是专门为了支持更大规模的模型训练需求而诞生的,例如DeepSeek、Qwen等多模态模型,在特定的MoE(混合专家)模型上,“昇腾384超节点”的集群架构可以带来3倍以上的效率提升。

随着算力密度的指数级上升,能耗问题也成了另一个必须解决的物理挑战。

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展区,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超聚变”)展出了FusionPoD for AI全液冷机柜。超聚变展台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在AI大模型时代,单机柜的功率密度往往突破20kW甚至更高,传统的风冷散热已经难以为继,而且能耗成本巨大,液冷技术于是就成了解决算力与能源矛盾的关键。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液冷机柜采用了高密度的设计,试图在承载更高算力的同时,保持可控的运营成本,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是为了在算力需求指数级增长的当下,解决算力扩张与能源消耗之间的矛盾,避免高昂的电费成为制约数据中心发展的瓶颈。

在算力硬件之外,操作系统的“下沉落地”也是本届高交会的一大亮点。

在北京航天拓扑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展位上,一套名为“燃鸿”的工业物联智能系统在通过沙盘演示燃气场站的运行状态。现场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套系统是以开源鸿蒙(OpenHarmony)为底座构建的,但应用场景并非手机或平板,而是燃气行业的工业物联。

通过将消费级操作系统改造并下沉至工业级应用,该系统解决了传统工控体系中设备碎片化、协同难的痛点。拓扑高科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燃鸿”系统实现了从芯片、操作系统到应用的全栈国产化,目前已在天津泰达燃气的关键场站正式投运。

不论是旨在降低入轨成本的长征八号甲,还是将大桥巡检周期压缩至3天的道和通泰,抑或为这一切提供算力支撑的华为与超聚变,本届高交会上的参展商传递出的逻辑高度一致:相比于解释晦涩的技术原理,企业更倾向于直接展示产品对效率提升的幅度。

具身智能“集体突围”

在高交会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展区,现场气氛比其他展馆更燥热一些。

在深圳赛博格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公司没有让机器人进行复杂的“舞蹈”表演,而是把演示重点放在了核心零部件的负载测试上:一台Cyborg-H02灵巧手正在反复抓举8公斤重的哑铃,另一台轮式机器人Cyborg-W01则在演示底盘的原地转向与避障。

不远处,深圳领鹊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是一台臂展达6.2米的喷涂机器人,它在一个模拟的建筑工地场景中,正按照设定的路径进行墙面作业,试图解决建筑装修中的高空施工难题;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则展示了其GRx系列人形机器人如何多台协同完成料箱的搬运。

作为消费电子产业链的头部玩家之一,领益智造(002600.SZ)也在本届高交会上亮出了自己的“新身份”。记者在其展台看到,除了传统的精密结构件,领益智造这次重点展示了多款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其中一款名为“磐石”的机器人,双臂负载能力达到20公斤,重复定位精度被控制在0.05毫米以内。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款产品是专门针对精密搬运和AOI(自动光学检测)光学检测等高要求工业场景设计的。除了整机,他们还展出了一款能“蟹行”和斜向移动的人形机器人通用底盘,试图解决传统AGV(自动导引车)在工厂窄道中转向困难的痛点。

这些扎进工厂车间、瞄准具体工位的机器人,不约而同地放弃了炫技式的表演,转而聚焦负载、精度、续航等工业场景上的刚需,但从演示到交付,中间也还存在着不少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在高交会现场的演讲中,智元机器人CMO邱恒披露了一组关于“具身智能规模化商用”的实质性进展,并表示其工业级机器人“精灵G2”在发布后迅速收到了几千台订单,交付排期已排至明年上半年。

“精灵G2”正式发布于10月16日,与众多追求双足行走的机器人不同,这款被定义为“工业级”的机器人采用了“轮式底盘+双臂”的构型。根据官方资料,G2配备了支持热插拔的双电池系统,以保证24小时不间断作业;其腰部设计了3个自由度,能够实现180度旋转。这意味着在狭窄的工厂通道中,机器人无需掉头就能完成身后取货的动作。

记者了解到,为了适应电子厂24小时不停机的作业节奏,智元的新一代机器人不再追求高度仿生的外形,而是以实用性和作业效率为优先。

这种从“看着像人”到“干得像人”的转变,也体现在了具体的制造标准上。与以往机器人企业更多采用实验室手搓组装模式不同,现在的头部企业已开始引入汽车行业的制造标准。智元机器人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姚卯青告诉记者,智元的零部件在出厂前会进行EOL(下线测试),整机则按照工业品的标准进行高低温和耐久测试。

随着高交会的闭幕,这场由5000余家企业带来的技术创新“秀”暂告一段落,但接下来,无论是天上的无人机还是地上的机器人,最终都需要证明自己不仅仅是一个“硬科技”,更是一门好生意。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深圳采访部记者 关注新能源、半导体、智能汽车等新产业领域,有线索欢迎联系:zhengchenye@eeo.com.cn,微信:zcy096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