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纬37°,黄河三角洲腹地,这里日照充足,黄河奔流千年冲积而成的沃土深厚肥沃,水土光热条件优越,自古便是小麦生长的黄金地带。
11月,齐鲁大地广袤田野已完成秋播,静待来年麦苗拔节生长。这里,孕育着全国链条最长、体系最完整的小麦全产业链。
这一链条的起点,是一粒优质种子;终点,是千家万户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在山东滨州,小麦不再只是“口粮”,更成为高附加值的功能性原料——从田间到车间,从原粮到精深加工,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让“土里刨食”变为“土里生金”。

在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下称:“中裕食品”)的产业布局中,“新质生产力”正从一粒麦子中发展壮大。该企业自主选育的“裕田麦126”等优质专用品种,不再仅仅用于磨面做馒头,而是瞄准更高目标——从小麦加工副产物中提取功能性成分“阿拉伯木聚糖”,广泛应用于健康食品和医药领域。
这一转变背后,是长达十余年的育种攻关,以及农业银行授信帮助中裕建设的优质小麦精深加工项目的成果,正是持续的研发投入与产业链延伸,让普通小麦在县域沃土上长出了科技含量和市场价值。
这样的探索,正在广袤县域大地悄然铺展。
在山东日照,五征集团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大马力拖拉机,搭载国内首创的电驱CVT无级变速系统,让重负荷耕作更高效、更节能;在安徽蒙城,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拖拉机牵引播种机,在田野间精准将种子播入土壤;在贵州贵阳,智能化的种子加工设备在车间内高速运转,将水稻原种制成一袋袋可溯源的种子产品。
无论是突破“一粒种子”的基因密码,还是攻关“农业装备”的智能技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每一步前行,都离不开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金融就必须主动跨前一步。
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领军银行,农业银行聚焦农业科技攻关和产业升级中的长期投入需求,创新推出“科技e贷”“农机贷”等专属金融产品,将信贷活水精准滴灌到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关键环节。
从一粒麦到一条链,从一块田到一片业,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蓬勃生长,正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成色更足。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