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国内最大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 平安普惠凭什么?

胡群2016-05-30 14:27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群 近年,政府数次强调发展消费金融业务,随着征信体系渐趋完善,消费金融市场正迎来巨大发展机遇。国内有630家银行,2500家左右的P2P,近9000家小贷公司,近2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以及蚂蚁金服、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犹若百舸争流,都在发力消费金融市场。谁将能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目前平安普惠线上7×24小时APP,超4千人电话销售和服务人员;线下超700个网点,覆盖全国150个城市;近4万名员工、超200万客户,超850亿贷款余额的规模;2016年4月,单月贷款额突破百亿元,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消费金融品牌。

“发展消费金融不但需要清晰的商业模式,更需要明确的运营模式。同时,风险管控是消费金融可持续性发展的重点。”平安普惠副总裁兼首席风控官林允祯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相对于银行,平安普惠在时效性及简便性更有优势,准入门槛更低,贷款可获得性更高;相对于小贷、P2P机构及互联网公司,平安普惠产品更加多元,受益于平安10年积累的风控模型优势,目前平安普惠的信贷损失率加权平均为7%-8%,而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消费金融信贷损失率是18%。

新经济 新机遇

中国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主引擎正在发生改变。瑞银证券特约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4月大部分经济数据低于预期。公共投资(非民间投资)和基建投资同比增 速从3月的高位回落,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也有所放缓。

投资、出口对经济的拉动边际效应正在快速递减,而消费被赋予更多期望。为促进消费增长,国家相继出台相关消费金融支持政策,消费金融试点的不断开放、“互联网+”行动策略的提出,消费金融市场参与者日益增多,极大促进了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

由于长期以来的严格监管和行业保护,银行等传统金融业行动迟缓,消费金融市场供需之间存在持续的结构性不匹配,非竞争性环境使得很大一部分市场需求(主要为长尾“草根”客户)未能得到满足,消费金融亟需市场供应方。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称:“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而在2015年6月及11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确定发展消费信贷,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至全国,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

当前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中产阶级扩容,个人金融需求快速增长,信用消费市场逐年高速增长,市场潜力十分巨大,而消费金融尚处于发展早期阶段。国内有630家银行,2500家左右的P2P,近9000家小贷公司,近2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以及蚂蚁金服、腾讯、京东、百度等互联网巨头。林允祯认为,银行优势在于资金成本很便宜,资金实力很强,额度也比较高,所以银行在房贷、车贷这种大额度消费占据绝对的优势。同时银行的风险忍受度比较低,如果一个银行坏账超过了2%,对它考核内部容忍机制基本是很难接受的。而实际上,消费金融领域的当前信贷损失率远高于银行坏账率。

实际上银行消费金融业务增幅已呈现下滑趋势。央行《2015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15年末,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54.42亿张,较上年末增长10.25%,增速放缓6.88个百分点。其中,借记卡在用发卡数量50.10亿张,较上年末增长11.81%,增速放缓5.39个百分点;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4.32亿张,较上年末下降5.05%,增速放缓21.5个百分点。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380.2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63亿元,增长6.33%;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23%,占比较上年末下降0.30个百分点。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招商、广发、中信、民生、平安、光大、浦发等七大股份制商业银行2015年年报显示,上述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达5.7亿张,整体增长16.33%,相较于去年,增长率下降1.87%。上述银行信用卡累积发卡量增长率已持续两年下降。

目前已有近20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其流程便捷、服务灵活,但资金少,需要同业拆借,规模小,可获得性低;而互联网电商类消费金融业务拥有场景和流量,数据丰富,切审批、放款极快,但风控能力参差不齐。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教授芮萌认为,“目前银行的微型贷款、金融产品销售以及消费贷款业务明显受互联网金融冲击,互联网金融开展的消费金融无缝连接消费场景,提高用户体验性,已赢得新生代的青睐。”

“2015 年3 月,平安集团将旗下三大业务——平安直通贷款业务、陆金所辖下的P2P小额信用贷款以及平安信用保证保险事业部的业务管理团队进行整合,合并为平安普惠金融之后,我们则拥有了金融与互联网的优势,以及线上线下的优势。”林允祯称,随着O2O体系的构建,线下体系也将面临变革,门店功能将进一步整合,数量也会随之减少,但业务模块将更加清晰,最终形成“线上风控、线下销售及贷后管理”格局。未来普惠的业务中,有抵押和无抵押将齐头并进,两三年内将达到6000 亿元新增交易额、5000 亿元期末余额、新增获客2500 万。

信贷损失率低于行业50%

在“互联网+”时代,初期监管以鼓励发展为主,随着风险事件频发,监管态度已明确表示,集中整治已成为行业关键词,消费场景、资金成本及风险控制能力已成为做好消费金融的关键。

“消费金融需要与消费场景对接,如果消费者没有信用卡,会为几百块至几千块钱去消费金融公司办理业务吗?”一位来自百度金融人士向记者说道,消费金融业务应该提高用户体验性,与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相比,互联网公司更接近用户,也更为简单快捷,让用户非常自然地接纳并使用一项此前并不熟悉的金融新业务。

从可获得性说,互联网消费金融有天然的优势,京东、阿里、腾讯拥有流量,无需像传统金融机构一样“上街拉客”,就已经拥有了与客户更紧密的联系。互联网消费金融占据场景优势,但业务资金来源有限,或与金融机构合作,或自建理财平台,或与p2p平台合作,致使成本居高不下。

从安全和简单性来看,除了传统风控手段之外,互联网消费金融还掌握用户的购物记录、支付记录和评价记录,能确切掌握用户的消费能力,从而评估出用户的信用。这种方式简便且安全可靠,因为结合消费场景将风险前置,可以有效降低风险。

麦肯锡的研究表明,平安集团已成为生态圈营造者,其以客户为中心,通过迅速拥抱互联网/数字技术、拓展业务领域,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通过多样的合作和伙伴关系构建较为完整的互联网生态圈,并成为生态圈的营造者。生态圈业务覆盖日常生活各方面,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8%-10%是我们可以容忍的信贷损失率的标准。目前最低的客户群体信贷损失率可以达到3%,最高的客户群体可以达到10%-11%。加权平均是7%-8%的水平。”林允祯称,截至去年底,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行业的信贷损失率是18%,预测未来信贷损失还会上升,平安普惠不足行业平均的一半。到目前为止,平安普惠信贷资产看不到任何恶化的趋势。

根据林允祯介绍,平安普惠根据目标客群的不同,提供不同的产品。在无抵押贷款方面,受益于超过超过300万的客户数据,平安普惠已积累足够的历史数据可以帮助定义客户,预计未来的信贷损失区间,并以此建立风控模型,并正基于此不断优化风控模型。无抵押贷款的目标客群信贷损失率最低可以达到3%,最高在10%-11%之间,加权平均是7%-8%。

2015年平安普惠推出有抵押贷款,有抵押贷款最糟糕的情况信贷损失率是2%。目前平安普惠信贷损失率为1%左右,而其目标是0.5%。如果说把有抵押和无抵押加权平均在一起,由于有抵押贷款目前占比较小,加权平均是7%-8%的水平。但未来有抵押贷款占比会逐渐增高,因此整个平安普惠的信贷损失率呈下降趋势。

“金融的核心是风控,传统的金融机构在风控领域占据优势;但对于一些长尾的客户,银行由于成本的考虑,参与竞争的意愿并不强烈。而消费金融公司及互联网类消费金融机构参与意愿强,风险管理经验相较薄弱。”林允祯认为,普惠环境下的消费金融就是要凸显“长尾效应”,放大“鲶鱼效应”。传统金融机构开始通过创新手段接触这部分客群。长期而言,大型金融机构依赖其风控核心、人才沉淀、强大的资金优势、多年的客户累积,在进行了必要且充分的资源整合后,依然会是普惠金融的主流参与者。

机器人信贷员

“现在信贷政策超过90%都是基于系统和模型的,尽可能降低人工干预。但基于各地的差异性,当地可以运用一些自己比较独特的政策。比如说,某些城市某个特定的行业情况可能非常糟糕,当地可以向总部申请特别的政策针对特定客户。今年开始,我们的系统会囊括因地制宜政策的管理功能。”林允祯称。

作为国内领先的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平安普惠在去年整合成立之际,就推出了依靠人脸识别技术实现全线上审批的“i贷”,它能自动地跟公安局数据库进行数据匹配,并最快于6分钟内在线放款。上线短短数月间,该产品的技术准确率就达到了99.5%以上,并有效预防了市面上很多非法中介欺诈行为的发生。

借鉴国际领先技术,平安普惠在风控创新上已实现贷款决策权自动化的第三方数据自动接入系统、申请评分模型等模式。而新的风控技术也开发中,近期将有“微表情”等革新技术上线。

“这是我们的一种全新技术探索,它能让我们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好地巩固风险管理能力。而在我看来,这种对先进金融科技的尝试是非常有意义的。”林允祯表示,这也是为什么要有O2O平台。平安普惠希望把线下产品挪到到线上去,大部分的流程都可以通过机器实现,目前测试百分之百的线上流程,即便客户面谈,也在使用远程面谈的方式,几分钟就可以完成。未来,线下门店的功能就只有两个:销售和贷后管理。而且销售中心只做销售,其他剩下的部分是贷后管理。O2O实现之后,客户不再需要到网点办理业务,之前的门店也需要改革,变成当地的贷后管理中心。

消费金融领域数以千计的市场提供机构,为何平安普惠能成为市场第一?

“我们可以把所有线下、线上,传统、非传统、所有互联网金融的因子都集合到一起。有的传统金融行业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我觉得它们的关键因素在于如何把自己原有的弱点,经过不断的包装、打造来强化。”林允祯认为,银行、信用卡中心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把现有的线下业务和线上业务进行整合。互联网金融公司现在瞄准的是自己的线上客户,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大数据方式进行客户分析,比如闭环内的客户交易数据,但是从客户金融能力分析,它们的能力是并没有搭建起来。所以说,其实更像是一种金融产品的风险管理和分析的能力。而对于平安普惠而言,关键在于如何持续的去综合,把所有关键因子整合到一起,而从中找到最有效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希望可以获得市场上所有最好质量的客户。

金融市场研究院主任
主要关注银行、信托、fintech领域市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