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投资非官方报告

张向东2016-07-16 02:27

经济观察报 张向东/文 2.8%!——中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2016年上半年创下了近十五年来又一个新低。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6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简称“民间投资”)15.8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只有2.8%,增速比1-5月份进一步回落1.1个百分点。同时,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1.5%,比去年同期降低3.6个百分点,比1-5月份降低0.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速和民间投资占比,双降的趋势进一步加剧。

民间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在中国境内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过去多年来,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的稳定器和加速器,尽管最近几年消费对经济的支撑已经越来越凸显,但投资对GDP的贡献率仍然保持在50%左右,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相对于国有控股企业投资,民间投资更代表着社会资本的投资活跃度。因此,民间投资往往成为观察中国经济活力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现在,中国民间投资究竟遭遇了什么困局?民间投资持续下滑的现实和深层原因都有哪些?民营企业目前的投资心理究竟如何?民营企业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期待究竟是什么?

近期,围绕上述现象和问题,《经济观察报》组织了一次针对民营企业投资状况的专题调研。我们选取了来自东中西部不同地区的民营企业,它们中既有纺织、化工等传统制造行业企业,也有从事动漫、医疗、文化等新兴领域的创业企业;既有前不久刚刚被国务院督查组调研过的企业,也有几乎从来没有和政府对话过的企业。我们从中选取了50个样本,进行筛选和分析,从而理出这份来自“田野调查”的“中国民间投资非官方报告”。

希望政府部门能够提供更多牵线搭桥式的帮扶和政策支持,成为几乎所有被调研民营企业共同呼声。此外,民营企业对政府的期待还有:在项目审批和融资中能够更加公平地对待民营企业;简化审批程序、公开透明高效审批、压缩审批周期;更进一步的税费减免政策,为企业降低成本;以及当好公平的裁判员,营造长期稳定的投资环境和政策预期。

一、五大原因导致民营企业不愿投、不敢投

我们的调研显示:民营企业对经济和后市信心不足;缺少有效投资标的;融资难、融资贵;有效投资渠道较窄或不畅,投资审批手续繁琐以及因此滋生的各类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较多等四大因素,是导致民间投资不断下滑的主要原因。

上述原因中,彼此间相互影响又相互叠加,进一步加剧了民营企业不愿投、不敢投的局面。需要注意的是,调研中民营企业反映的这些问题,有的是因为中国目前现实经济环境所致,而有的则是稳增长政策操作所导致的另一种结果。

比如,自去年以来,由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以及国有企业投资,占用了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而一些商业银行出于安全等各种微妙考虑,对民营企业贷款显得格外谨慎。而这些现象或许导致了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这种政策的负效应现象尤其值得警惕。

1.       民营企业对经济和后市信心不足。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自2005年以来,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的最高点是2009年年中,当时的增速达到了29.95%,考虑到当年的四万亿投资背景,这样的增长并不为怪。不过,此后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便开始不断下滑。民间投资的轨迹也与此基本相符。只不过,在2015年12月之前,民间投资的增速始终要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而自2015年12月开始,民间投资增速便逐步落后于全国全社会投资增速,两者之间的差距,呈现逐月拉大的趋势。

事实上,自2015年四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面临的下行压力增大的趋势便得以显现。尽管当时政府已经开始启动了包括7大工程包、中央专项项目建设等扩内需的政策刺激力度,但经济下行的压力一直有增无减。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同比仅增长5.8%,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0.3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通胀等因素,一季度工业增长微乎其微。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0.7%,但民间投资增速和占比两个数据出现双降。房地产投资虽然有加快迹象,但同比增长也仅为6.2%。消费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0.4个百分点。外贸方面,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5.9%。

这样的经济大环境,让民营企业的信心陷入低迷。再加上,从年初开始的去产能、去库存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导致钢铁、煤炭等一些传统制造行业开始全面收缩,企业经营和债务危机都开始不断出现,随着这些问题在产业链上的蔓延,进一步打击了民营企业的投资意愿。

统计数据显示,自2015年8月以来,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落入50%荣枯线以下,此后经历了漫长的7个月,一直到2016年3月,才在大规模投资和政策的托举下重回荣枯线以上。

调研样本A一家来自江苏的从事物流行业的企业负责人表示:“民间投资的持续下滑很明显受到了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2016年上半年整体经济形势低迷,我们接触的物流企业几乎都出现了10%-30%区间的货运量下滑,作为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货运量的下降说明整体经济的活力进入了一个较为低迷的阶段。”

这位物流行业企业负责人认为,传统行业中大量民间资产的沉积也限制了民间投资的活跃。他说,“目前的传统行业所面临的情况比新兴行业要严重,而这些传统行业中,包含了大量的民营企业,这些传统企业沉积了大量数年前高峰时期企业家投入的民间资本,这部分沉积得不到释放,其他领域的民营投资难以大规模开展。”

调研样本B张军于2013年创立的公司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富民工业区,这是一家专业从事锂电池解决方案的制造业企业,其业务范围包括移动电源、手机电池、数码产品电池、工业组合电池、动力电池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注册资本500万元。

目前,公司拥有厂房面积8000平米,员工400余人,公司资产规模在5千万元上下。适逢经济调整期,张军已明显感受到了弥漫制造业的寒意。

2016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规模1.5亿元左右,这个数字与2015年同期相比明显下滑,幅度达20%到30%,张军估计公司目前的营收规模应当算是同行业内的中上游水平。“现在大环境不好,整个行业都存在营收下滑的情况,利润方面,去掉人工费用等,大概是10%的水平和去年差不多”张军介绍。

像许多同行一样,张军对目前的经济形势并不抱有乐观的态度,在投资方面则趋于谨慎,他认为,公司目前仍应当深耕于自己更加了解的行业,“走稳一点”张军说,“如果贸然投资,一旦步子迈得太大,遇到资金链断裂一切都完了。”而做出此种判断的前提是,张军认为公司目前的发展水平位居业内中上,尚存在较强的竞争力。

2.       缺少有效投资标的。

宏观环境低迷,加上传统制造行业萎缩,以及利润的下降,导致民间资本可以投资的具有盈利前景的有效标的不多。

调研样本C一家位于江苏省的纺织企业,资产总额超过2亿元,员工超过700人。这家公司2016年1-5月份的营业收入为1.56亿元,同比增长11.5%。从行业整体看,行业整体增长率在5%左右。净利润为1150万元,同比增长45.8%,行业整体增幅在5%左右。即便是这样的经营状况,这家公司近期也没有投资的打算。

这家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说,“前段时间国务院来我们这里做过调研,当时沟通过类似的问题,我们讨论过后的打算是,还是先重点做好主营业务再说,对其他领域发展前景我们并不看好。”

这家公司最近一次的投资行为发生在一年前,项目是围绕纺织业务而建设的一个电商产业园,总投资为3亿,分三期建设。

调研样本D一家为陕西省的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企业,资产规模1.14亿元,拥有职工138人。2015年的营业收入超过73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34%,主要由于产品系列不断拓展,销量增加所致。2015年净利润为141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9.06%,主要为公司产品销量大幅增加,且产品结构中毛利率较高的“控制系统”产品占比增加所致。

这家公司最近一次投资还是在2014年8月。现在它正在洽谈新的投资标的,不过在调研时其相关负责人还是表示,“投资项目资源少。”

3.       新型融资难、融资贵。

这几乎是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有反映的突出问题。这一结果多少有点出乎预料,因为此前中国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已经努力了多年。但在2016年上半年,这一问题不就没有得到解决,仅就被调研企业感受而言,反而有恶化迹象。

今年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总规模为5万亿,中央专项建设资金预计安排1.2万亿。同时,中央政府为了稳增长,增加有效供给而推出的基础设施投资,以及一些重大项目中,国有企业往往成为主力军,这样的背景以及诸多原因导致银行信贷更多流向国有企业或回流金融体系。这多少导致了对民间资本的挤出效应,再加上诸多民营企业不时暴露的债务违约问题,让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更加谨慎。这种不健康的循环,让民营企业融资更难、更贵,如果任其蔓延,或许会导致更多的棘手问题。

调研样本E一家位于江苏省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资产规模为2亿元,企业员工105人。今年前五个月,这家企业亏损400万元左右。公司负责人亟需银行贷款,不过贷款更多地将被用于还贷。

公司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经常有融资或者投资的想法,但是没资金没项目。企业效益好时融资方便,困难时想融资就不可能了。公司总融资5000万元左右,每年借新还旧,周期基本都是一年,贷款成本还好,正常利息。最近没有融资,每年还贷再重新续贷,因效益不好,银行还压缩贷款规模,导致公司资金更紧张。而且每年借新还旧,手续繁琐,银行只做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

调研样本F一家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公司,截至2015年年底,公司资产规模近12亿,在职员工总数为6520人。进入2016年以来,该公司所在行业的整体经营情况和质量均存在下滑的趋势,该公司也难以避免。

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调研时说,“总体感受,银行的融资政策偏稳健,喜欢锦上添花,喜欢无风险的放贷,缺乏对企业深入调研及分析,不能根据专业判断,对发展前景良好并有资金需求的企业解决资金问题起不到实质性的扶持。”

从2016年1月份起,这家公司不断跟银行洽谈融资事宜,需要的融资规模在5000万元左右,2016年4月份,公司成功融资。融资方式为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贷款周期6个月以内,贷款综合利率在基准利率上浮10%—20%加上相关的银行手续费用。

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表现在:(1)过于保守的贷款政策,无抵押物的贷款非常艰难;(2)真正需要资金的企业得不到扶持,资金盈余的企业银行蜂拥而上;银行乐于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3)银行内部审批流程像一辆老马车,企业要有足够耐心,往往在等待过程中失去最佳资金使用时机。

企业负责人提醒说,房地产行业定位失当,造成大量储蓄资源“脱实向虚”,流向了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民间投资下滑是因为民营企业都去炒房子了。

4.有效投资渠道较窄或不畅,投资审批手续繁琐以及因此滋生的各类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较多。

尽管政府为激发民间资本活力,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并通过简政放权和改革等手段试图打破制约民间投资的重重障碍,但在本次调研中发现,对于民营投资而言,这些存在多年的障碍并未能完全解除。

调研样本G一家广东省的在线旅游企业。公司资产总额3亿元,现有在职员工300名。2016年1至5月,该企业营业收入为9300万元人民币,净亏损为1022万元人民币,2015年同期的净亏损为411万元人民币。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在投资过程中该企业遇到的障碍主要有两点,首先是政策法规不明朗,另一个主要障碍是优惠政策少,比如税收方面的减免,此外对该公司业务的税务征收政策也不明朗,来来回回跑了很多次,不断的解释证明才能争取到采用收入-成本进行征税,但其实该公司的业务模式是非常简单的。

公司相关负责人举例称:该公司的境外租车预定业务,需要去申请ICP证,但广东通管局不给,理由是他们的业务不需要,但又不肯出具他们不需要办理的证明,直接导致该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被投资方认为业务有潜在风险;另外该企业计划申请出境游旅行社,从注册国内社需要2年时间,到满2年时间后还有各种资格认证通过后方可申请,申请通过率也不高,严重影响了公司业务的开展。

二、民营企业对政府四大期待

在经济观察报此次针对民间投资的调研中,民营企业普遍希望政府能够在项目投资和企业融资过程中提供更多牵线搭桥式的帮扶和政策支持。此外,在项目审批和融资中,民营企业期待能够得到政府真正公平地对待,当好公平的裁判员,营造长期稳定的投资环境和政策预期;在具体投资方面,民营企业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公开透明高效审批、压缩审批周期;而由于经营压力和成本高企,民营企业希望未来政府能够有更进一步的税费减免政策。

1. 希望政府能够在项目投资和企业融资过程中提供更多牵线搭桥式的帮扶和政策支持。

 

前述提到的调研样本——那家位于广东省的在线旅游企业,其相关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说,希望政府能对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办理的各种认证资质作出清晰的指导和配合,以避免因为无法拿到或无法在合理的时间取得对应的资质影响到企业的投融资行为;同时也希望对早期创业企业能有更多的扶持政策,例如在办公场地、税收减免等方面,让企业无后顾之忧,放手成长。

 2. 希望在项目审批和融资中,民营企业期待能够得到政府真正公平地对待,当好公平的裁判员,营造长期稳定的投资环境和政策预期。

调研样本H一家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小型企业,企业员工人数32人,2016年1-5月份,营业收入为170万元,净利润9万元。

这家公司准备投资700-1000万元在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园建设互联网+智能化设备研发和服务示范平台。这个投资计划是在今年初启动的。公司目前正在计划申请规模为300万元的江苏省“苏科贷”。

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在投资中,感觉到地方政策不稳定,方案不断再调整。希望地方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能够看得高点、远点。配套政策能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而在融资方面,希望政府能多推动。

3. 希望政府能够在投融资方面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公开透明高效审批、压缩审批周期。

调研样本I一家江苏省从事橡胶助剂新材料的企业,资产总额3500万元,企业的员工人数40人。2016年1-5月份,企业的营业收入1033.4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明显增长。同期,企业的净利润为198.5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企业转亏为盈,利润突飞式增长。

企业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绿色橡胶轮胎专用的橡胶助剂产品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计划加大投资开发新产品,因此,企业具有一定的资金需求。近期有融资计划,希望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融资2000万元。

企业负责人认为,融资太难,并且太慢。目前,市场上的投资人普遍偏向于追逐新兴行业,对企业所在的新材料行业以及其他行业不够重视,并且条件苛刻。企业对新型橡胶助剂产品未来的市场充满信心,不希望因为资金问题出让公司股权,而市场上的投资人往往觊觎公司股权。

目前企业所在的江苏淮安有三家科技银行,可以为科技类企业提供贷款,其中包括江苏银行淮安科技支行、农业银行淮安科技支行、交通银行淮安科技支行。而商业银行希望对企业进行股权投资,降低银行风险,最终,企业并没能从这三家银行中争取到科技贷款。

企业负责人希望,政府能够扮演好一个企业服务者的角色,为企业投资做后盾,简化企业投资过程中的各种行政程序,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政策、经济支持。同时,希望政府能够给予融资人一定的政策或者信用方面的支持,充当融资人与投资人之间的枢纽连接者。

调研中,这位负责人说,“政府为促进中小型科技型企业发展,出台了专项科技型贷款政策,实际上此类贷款门槛并不低,办理的手续也是非常的复杂,企业申办非常困难。建议相关部门降低此类贷款的门槛,简化办理程序,让中小科技型企业真正地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

调研样本J一家位于深圳半导体企业,注册资本500万,拥有20名职员。该企业创办于2011年,目前已经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该公司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说,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政府的支持主要体现在税收方面的减免;政府对创业企业资金上的扶持,对于优质项目还有资金上的补助,但是需要企业申请,从申请到审批,历时一年左右,资金量在50万到500万之间,资金分批到账,在申请初期,企业需要作出一些指标允诺,承诺实现最终才能拿到全额申请的资金;对于优质项目,银行会提供免息贷款,但需要合伙人提供固定资产抵押;此外还有国家投资基金的注入,这类基金通常与当地某家创投基金捆绑,达到其标准的企业,就能拿到创投基金的投资,政府基金一比一跟投,占股相对创投机构而言要少,但是这类基金喜欢大项目,对小公司不是很感兴趣。

对于政府而言,其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扶持力度太小,对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体系不明确。此外,国家现在对于拥有核心技术创新的企业不够大胆,宁愿投资重资产的企业。

4. 希望政府能够有更进一步的税费减免政策,以降低成本。

调研样本K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的一家大型农业企业,企业员工人数3.8万人,2015年总资产为137亿元。该企业在调研中表示,希望政府扮演“为企业增信,为项目提供财政补贴”的角色。

调研样本L一家位于深圳的家庭机器人研发生产企业,资产规模1.2亿元,企业员工数量约500人,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为3亿元,目前总体亏损。调研中,企业表示:“现在深圳政府的服务做得更好,如果有降低税负方面的政策出台将更好,现在企业的税负很重,雇佣工人成本很高,五险一金、《劳动法》的规范,对企业而言增加的成本很大。”

三、报告总结和政策建议

今年5月初,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派出专项督查组对地方推进民间投资进行督查,要求尽快激发中国民间投资活力。国务院派督查组专项督查地方民间投资这也是近十年来的第一次。

据经济观察报了解,从5月20日开始,国务院此次督查先后分两批派出15个督查组前往30个省市自治区进行督查,其中第一批安排9个督查组,负责督查18个省市自治区,每个督查组均由副部级官员带队,持续10天,走访企业近千家。

各地对中央政府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政策的具体实施细则制定和落实情况、具体项目推进情况、具体政策和项目执行效果,是国务院督查的主要内容。国务院希望通过督查,能整改地方在推动民间投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克服地方不作为现象;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不过,从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看,民间投资活力的激发、民间投资状况的改善并非易事。从经济观察报进行的这次民间投资调研结果看,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下滑,并不断创下新低的背后,既有宏观大环境的影响,也与长期存在投融资机制不顺畅有关,同时加快调整的产业结构给传统制造行业带来阵痛和分化,也在一定程度上让部分民间资本无力可投、无处可投。而民营企业对政府的期待和呼吁,也大都与这些有关。

本次民间投资调研还显示,尽管政府为了稳定经济增长,改善民间投资环境和预期,释放了大量基建投资项目,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项目由国企主导的比例依然较大,一方面这占用了大量的银行信贷资源,另一方面这种局面又反过来进一步影响了民营资本的积极性。这导致,一些稳增长项目、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对民间资本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再加上本轮结构调整过程中,民营企业不断暴露的债务违约现象,让原本就谨慎的金融机构对其更加谨慎,金融“脱实向虚”的现象再抬头,民企的融资难题也再次降临。

应当承认,在一些新兴产业里,民间资本表现得的确异常活跃,不过这些产业里的民营企业也一样面临着不少问题,比如补贴政策不透明、不公平、项目审批流程长,产业预期不稳定等。这些新问题,同样需要引起重视和警觉。

总之,投资难、融资难,这两个一直缠绕着民营企业的大难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改善,民间资本对自身未来命运没有一个稳定和安全的预期,中国民间投资增速下滑的趋势也将难以得到改观。

因此,建议政府部门:

1. 继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确保改革措施落实地、见实效,破除民间投资的三重门。

    2. 财政政策继续发力的同时,需考虑更多针对民间投资的配套政策,同时货币政策需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间资本的支持力度。   

3. 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民间投资释放更多机会。   

4. 通过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来改善制约民间投资的深层次因素,让民间资本更有安全感和更加稳定的投资环境预期。

调研执行:经观智库

经济观察报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