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冰封期谁在A股抽血?上半年定增融资暴增近两倍

胡中彬2016-07-25 11:50

经济观察报 胡中彬/文 今年,公开市场的融资情形可谓是冰火两重天。与IPO融资的“难于上青天”相比,上市公司定增融资的规模则是天壤之别。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的定增异常活跃,融资金额总计822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88%。毫无疑问,定增已经成为二级市场的“融资担当”。

和以往相比,今年的定增市场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之处,整体来看,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频度增大,单个项目的融资规模也明显增大,而定增的折价也较过往出现了明显的收窄,但在资产荒的影响下,定增市场仍然呈现出了“供需两旺”的局面。

定增井喷

根据投中研究院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有328家A股上市公司实施了定向增发方案,融资金额总计8220亿元。

与过去几年同期的数据相比,这一规模足以显得惊人。2015年上半年,A股市场完成的定增融资规模为2857亿元,而2014年、2013年上半年,这一数字也分别仅仅只是2738亿元和 2112亿元。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定增的热情也可从定增数量上得以印证。2015年上半年实施定增的公司有189家,2014年上半年也只有147家。

综合来看,当前定增市场呈现出了明显的特征:上市公司进行定增的主体更加广泛,定增频次加快,单个项目的融资规模变大。

在上半年完成定增的公司中中,苏宁云商、紫光股份、浦发银行、完美环球、泛海控股等5家公司定增融资金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其中,苏宁云商单笔定增规模达292.33亿元,为上半年规模最大定增案例。此次定增,包括淘宝(中国)软件、安信-苏宁2号参与认购。

而从A股市场就完成定增情况的行业分布来看,328家企业分布于17个行业,较为分散。无论从完成数量还是完成规模来看,制造业都高居榜首,有90家公司共完成1848.56亿元,数量及金额分别占比27.4%、22.50%;IT紧随其后,40家公司完成685.48亿元,数量及金额分别占比12.2%、8.34%。

与定增规模相比,IPO的规模则显得差距巨大。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IPO的企业数量只有55家,融资总额为267亿元,这一体量基本上只有定增规模的零头。

资产荒下定增“供需两旺”

定增融资的大幅增长与市场上的供需两旺局面不无关系。

市场上定增往往分为三年期定增和一年期定增,由于有较长锁定期等原因,定增价格往往会较二级市场的现价有一定的折扣。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一年期定增和三年期定增完成的规模基本上是旗鼓相当。

根据wind的数据,2011年至今一年期定增项目平均发行折价率为20.69%,各个年份的差别较大,2011年至今的年平均发行折价率分别为12.73%、8%、16.17%、20.99%、28.92%和15.14%。三年期定增项目平均发行折价率分别为 19.14%、-13.15%、19.67%、34.81%、49.27%和29.63%。三年期定增项目一般高于一年期定增项目的平均发行折价率,主要是因为它的锁定期较长,更高的折价率是为了补偿锁定期较长的流动性溢价。

事实上,从上述数据来看,目前市场上定增的折价空间在今年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因此,也有市场人士认为,随着折价幅度的减小,未来定增收益的不确定性在增强。但尽管如此,蜂拥而至的资金却热情高涨。

从市场上参与定增的主体来看,大股东及主要股东参与了接近一半的项目,另一半为机构投资者和自然人。以公募基金、资管类产品为主的专业机构投资人也频频成为定增项目的“座上宾”,成为了市场参与增发的主力“金主”。

正是在资产荒的影响下,定增项目的吸引力并未随着折价幅度的减小而降低,反而变得更受青睐。从前几年定增资金最终的收益率来看,均取得了良好的回报,整体回报基本上都大幅领先与同期的沪深300指数收益率。“由于去年受到国内外宏观形势等因素的影响,股市大幅下跌,这半年多时间中股市一直处于低位徘徊,市场整体风险已经有很大程度的释放,企业的基本面也正在发生改变,因此参与定增的风险也已经释放了不小。”一家私募基金投资经理称。

而上市公司的定增往往是和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相伴,这也为参与定增的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安全边际。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上半年牛市也是导致目前定增项目井喷的原因之一。去年上半年很多公司的股价已经处于高位,这令上市公司通过定增融资和购买资产的意愿大大增强,因而推出相关预案的公司比比皆是。而由于定增类项目的实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审核流程,今年上半年实施的定增项目有很多均是去年同期所推出的。不过,由于股市下跌,为了能够成功发行,上市公司普遍都调低了发行价格。

而定增市场增长的趋势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持续,再创年度定增规模新高。投中集团便认为,下半年定增市场有望迎来黄金建仓期。

不过,引发部分投资者警惕的是,在定增从市场上“大抽血”的同时,上市公司股东的减持潮则成为了当前A股市场上的另一个景象,亦在同时从市场大量“抽血”,市场的承接能力究竟如何仍然尚待考验。

 

财富与资产管理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