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为什么对中国经济有信心?拉加德说:肯定改革,重视风险

李晓丹2016-07-25 17:57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晓丹  6.7%,这是中国经济交出的“期中”答卷。与年初机构普遍“悲观”的预测相比,即便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正在增加,中国经济出现的一些新变化,正在成为机构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的理由。

在7月22日的G20峰会上,面对记者抛出的问题——在下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期的同时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期,这样的调整有什么依据?

IMF总裁拉加德给出的回答是:“我们上调中国经济增速,主要是出于两方面原因。”拉加德给出了两个具体理由,“第一,IMF肯定中国推动改革的决心;第二,我们认为中国并没有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因此我们相信,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有很强的可持续性。”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月19日发布了《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在下调2016年、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各0.1个百分点的同时,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速预期上调0.1个百分点至6.6%。

中国经济为什么“幸免”?

IMF最新发布的这份全球经济展望,已经是15个月内第5次调降全球经济增速预期。相比于全球3.1%的经济增速预测,中国不仅幸免遭遇下调,还逆势被上调至6.6%。

IMF报告给出的三大理由是:2015年五次下调基准贷款利率,财政政策在当年下半年转为扩张性,基础设施支出回升、信贷增长加快。

实际上,近期不少研究机构都在对年初的中国经济增速做出调整,其中不少是上调。

中信证券就将年初的6.5%的预测值上调至6.7%。中信证券全球研究部主管及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给出的理由是,除了地产与基建投资继续支撑下半年的总需求外,基建投资所带动的服务业也会出现增长。

华泰证券业也将年初的6.6%上调到了6.7%。华泰证券宏观研究员张晶认为,对于下半年的中国宏观经济,供给侧改革仍是主线——拉加德将中国推动改革的决心放在了看多中国的首个原因。

无论是IMF还是国内机构,都认为政策加码是经济前景改善的主要动因,而政策的效果显现则主要集中于下半年。

中银国际最新的预测报告显示,接下来国企改革、土地制度、社会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基础性改革将会有步伐较大的探索。与此同时,将年初中国经济增速的6.3%上调至6.7%。

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取得平衡,是最近几年的宏观政策力图争取的,在这一过程中,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不仅成为经济调整的重要参考点,也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经济的转型。

上海证券分析师胡月晓就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非放弃“保增长”;相反,中国的结构调整只有在维持一定的速度基础上才能实现,经济转型能够实现的路径只能是“帕累托”改革。上海证券的年中预测报告,也将年初的6.6%的预测值,上调至了6.7%。

短期与长期政策 

隐含在6.7%背后的质疑仍在,中国经济的投资拉动仍是“稳增长”的主力。

对此,IMF的报告就指出,在中国继续依赖信贷驱动经济增长导致最终发生破坏性调整的风险在增大。

IMF所指出的风险,正是目前不少国内金融人士纷纷做出提示的经济运行风险中的一部分。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就指出下半年需要重点防范的三个风险:民间投资、房地产泡沫、金融风险。

对于金融风险,祝宝良认为这将于正在推进的“三去一补一降”中的去杠杆密切相关,而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降低企业负债、加大银行不良处置、适度增加政府债务。

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则从当前正在涌现的“地王”现象来进行分析,他认为,国有企业拿地占比不断快速提升可能预示着房地产价格涨幅放缓以及房地产景气度见顶回落,而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民间投资的基础效应,也要看到流动性充裕以及土地供应制度的现实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室主任研究员张明认为,在当前情况下,要对“稳增长”给予重视,同时也要对企业去杠杆跟房地产去库存导致的金融风险有充分准备,应该采用更加透明和市场化的坏账处理方式,同时审慎管理资本账户、做好危机预防预案,倒逼中国改革。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宏观经济研究院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