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钱正在南下!高净值人群嗅到了深港通的盈利点

陈秀月2016-11-14 10:53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秀月 姜鑫 公募基金经理成浩(化名)最近频繁地飞往内地做路演,向台下的投资者讲述港股的投资机会。和他一样激情昂扬指点港股的,还有遍布北上广深的数十位公募基金港股通的基金经理们。

机构投资者们蓄势待发,只等发令枪响。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深港通的推出会优先考虑在11月中下旬的“星期一”推出,因为“星期一”在风险管控方面更为容易处理。而深交所副总经理此前称,10月17日至11月9日将进行全天候仿真测试,期间周末则将进行全网测试,预计于11月中旬全系统技术准备就绪。因此,深港通在11月中下旬正式通车的概率较大。

事实上,在2014年11月沪港通开通时,市场对深港通的开通就有所预期。取消总额度限制更是让许多基金经理增强了对港股的信心。作为沪港通的升级版和加强版,深港通像连接器般打通了两地资金。“沪港通时期,由于有额度限制,港股通较为局限。就像五万美元的换汇额度,有上限就不可能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核心变量去考虑。”广发基金国际业务部基金经理余昊指出,有上限和没上限的深港通对港股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市场的投资热情也呈现罕见的高涨。从宣布筹备深港通迄今,香港市场的表现出乎意料:一个是大盘股的估值修复,一个是中小盘股票的交投变得更加活跃。余昊注意到,沪港通的额度今年的使用额度远胜于去年。“2014年港股通推出时内地市场较好,相较之下没人愿意用。当内地市场不好时,港股被利用的程度就非常高。”

正如港交所总裁李小加先生所言,“沪港通和深港通都是一座天天开放的大桥,而不是一场音乐会,它的价值可能需要两三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来检验”。90%沪港深基金打着港股的招牌,却只买A股的行业怪象或许会随着深港通的开通有所改变。

港股回温

内地资金环球配置的逻辑正在流行。

去年之前国内鲜有人谈及资产配置,如今国内无风险收益下行,十年国债利率难再提高,港股又回到投资者的视线。近几个月,多个投资港股的策略会在深圳举行。沪上一位基金经理坚信内地居民的钱和投资在房地产的资金会在未来慢慢进入到香港,尽管目前还未大量进入。“从居民理财的角度,在人民币下行、国内资产荒的大背景下,资金出海,国际投资是大势所趋。”上投摩根香港投资总监张淑婉告诉经济观察报。

在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下,港股成为了不少个人投资者海外配置资产的第一站。相较于“基本被卡死”的需要合法换汇途径的美股,余昊认为,从操作性上来说,因为有港股通的渠道和取消额度限制的条件,港股被内地居民优先配置有其合理性。“港股是典型的美元资产,享受美元升值的优势。”

A股的一蹶不振,既让投资者调转了投资风向,也让公募基金改变了产品发行的主角。随着深港通的临近,目前市场上推出了将近四五十只的沪港深基金。许多实力雄厚的大型公募更是有备而来,在深港通方案尚未发布前,南方基金已开始筹备相关的产品,除了已有的3只投资港股的老基金,目前正在基于深港通的框架,准备1只港股的ETF和1只港股指数基金,以及几只沪港深基金。

深港通新增的100多个的中小型标的也吸引了内地私募参与到港股市场。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深圳每家私募基本上都多少有做一点港股,而现在则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主流的私募反而对港股会比较抵触。原因在于,前述人士认为,相较A股和美股,港股是一个难度更大的市场。港股犯错误的成本远比A股高,但是做对的收益却没有A 股高。“香港市场太机构化了,没有‘韭菜’可以割。基金经理需要很长的交易历史来帮助他们识别里面的阴谋诡计和陷阱。”眼下的现实是,内地私募基金经理很少能跟得上港股市场的研究。不过,展望未来,他预计,“在境内,只要有一个可投的机会,他们迟早有一天会投的。”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富善投资,柏坊资产,常春藤资产,天马资产,盈峰资本,骐聚资产,易凡资产,价值引力均已拿到资产管理牌照(九号牌)。

公私募机构的集体参与将在中长期改变香港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南方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监助理蔡青指出,“这一过程可能是渐进式的,同时投资者也不能忽视港股市场的其他不同于A股市场的特点,比如新股发行实行注册制、不设涨跌停限制等。

险资南下 公募受益

伴随着深港通的升温,经验丰富的港股基金经理也成为了稀缺资源。一位在前十大公募任职的港股基金经理今年以来已经接到了十几个的猎头电话。他笑称,“我基本上知道市场上谁在招人。”

这背后折射出的两个现实是,只有少数几家大型公募有长期的港股投研团队和业绩纪录。另一个重要的需求变化是,“我们上游的保险和银行资金对港股的需求上来了。”前述人士称。

目前流向公募港股通基金的保险和银行资金以委外资金为主。公募缺乏港股投资人才的问题,同样出现在银行和保险机构身上。此外,在合规上也面临着不少限制。

自今年9月保监会正式发布《关于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试点的监管口径》(以下简称“监管口径”)后,目前,平安、人寿、安邦和泰康等4家大型保险机构已经开立港股通账户,另外,太保、新华、人保、华泰、太平和中再等正在申请开立账户。

前述人士认为,监管口径明确了港股通资产的分类,将其归为普通权益类。因此,除了传统的QDII渠道,或是在港成立资产管理子公司等渠道,在监管口径的明确后,保险机构目前更倾向做港股通的委外专户和买港股通的基金。在上游的需求推动下,一些公募抓紧扩大港股投研团队,筹备相关产品。

无论如何,资金重兵屯集,一些机构们已经看准了这次“吸金”南下的机会,纷纷行动起来。“在保监会对保险资管行业参与沪港通试点开闸后,‘华泰资产-国寿富兰克林港股通产品’是险资方面发行的首个相关产品。目前该产品的第一期产品规模近20亿。以此计算,险资参与沪港通有望为市场带来几十亿的资金。”一位中型保险资管机构高管对经济观察报表示。2016年9月28日,华泰保险集团于申购由华泰资产发行的该只港股通产品,申购金额为0 .2亿元。同日,华泰财险、华泰人寿传统以及分红账户也认购了这只产品,认购金额分别为0.8亿元、0.3亿元以及0.7亿元。

民生通惠副总经理庄粤珉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目前公司正在筹备一只港股通相关的资管产品,年底或明年年初有望成行。而以国寿富兰克林为港股市场投资顾问、华泰资产为产品管理人的华泰资产-国寿富兰克林港股通产品更是在2015年就已经进行研发设计。

10月11日,泰康养老一般账户申购了泰康资管发行的泰康沪港深精选混合基金4533份,申购金额5000万元;在这之前的9月底,泰康保险集团一般账户亦申购了泰康沪港深混合型基金,申购金额8000万元。

9月8日至9月23日之间,太平洋人寿先后通过分红账户和自营账户4次申购华宝兴业基金发行的华宝标普香港中小盘指数基金,申购金额累计近亿元。

险资纷纷南下,除了政策的放开,也有自身内在因素的驱使。“在2018年会计准则会修改的预期下,保险公司有很强的动力去用最后的办法:举牌并表。相比昂贵的A股,现在可以在港股用更便宜的价格去举牌质量更好的公司。在低的价格举牌并表,那记账的收益会比正常现在固定收益的产品好非常多。”前述香港基金经理表示,随着港股通法律架构清晰后,这个行为会更多。

投资机会的风向转变

内地资金的真实动向尤其牵动港股基金经理的心,并逐渐改变他们的投资逻辑。

广发证券分别统计了三个月内南下资金净流入高峰期与低谷期的特点,认为市场担忧深港通预期下的资金炒作短线的情况暂时没有发生,“我们有理由相信留下的内地资金相信港股的中长期配置价值。”

南下的资金中,港股通的额度用了不到3000亿,且呈现增长的趋势。“另外是各种渠道换汇出来买港股的钱,这部分很多。从交易所的口径,过去三年,这部分的资金成交额占比已经翻了一倍。”余昊告诉经济观察报。

在这庞大的内地资金中,银行资金池和险资尤其影响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在他看来,他们是境内的长期的配置型的机构投资者,并且是南下资金的典型代表。他们对港股的配置和偏好决定了早期和中期港股通会让哪些股票涨起来。

险资成为不可忽视的新变量。

起初投资港股,市场偏好高分红和高折价两大主题。“往后,我们会更关注保险举牌并表的动机,虽然在A股的举牌并表更多,但是在港股的优势在于更便宜。”余昊表示。

“另外,内地银行资金在考虑是不是以专户的形式,投一些稳定的港股,进行资金配置。”香港一位资深基金经理透露,从今年五六月份持续流入的资金集中购买了高股息的银行股,推测背后很有可能是银行理财资金用沪港通渠道买入。

张淑婉最初关注的是一些创新行业的中小盘股票,渐渐的,随着一些“先知先觉”的资金通过港股通流入香港,银行等大盘股也经历了估值修复的一波行情,一些高股息的股票也进入她的视线。

经常被市场忽略的香港小型股被认为很可能在深港通开通后有机会追上来。某公募基金经理在今年8月份中小型股表现较差时补仓,其提醒道,“小盘股可以关注,但是要精选,以防老千股。”

传统的AH股差价逻辑也有所调整。之前许多公募沪港通基金将AH股套利作为卖点,也就是低价买入同时在两地上市的便宜港股,等待差价缩小。然而,在某公募香港基金经理看来,“AH这个机会已经非常不好用了。上个月,有段时间工行和建行已经平价了。”虽然差价的逻辑会进行下去,但是其认为,明年最有可能在价差上收窄的是两地同一行业的不同公司之间的估值。“A股现在热点是铜箔和覆铜板这个产业链,有些核心标的估值大约有三十倍。相较之下,港股类似的公司的估值目前只有高单位数的PE。这一类未来在两地的估值会缩窄。”

渐进的国际化

市场对于深港通开通,包括“保险可以通过深港通投资港股”的安排都保持非常积极的看法,港股也随着这些预期而阶段性冲高。

从自8月16日国务院批准《深港通实施方案》后,南方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监助理蔡青观察到沪港通南下资金净流入持续增长,同时市场持续上行至年内高点。香港市场自年内低点 18278点反弹至高点24364点,恒生指数涨幅超过30%;即使从6月底的20259点反弹至10月底的22934点,恒指上涨幅度超过13%,市场整体估值有所修复。“南下资金较为青睐腾讯、中移动、中海油、吉利等内地投资者较为熟悉的上市公司。”尽管密切关注深港通的最新进展,但蔡青看待深港通相对理性,在具体细则及时间表尚未明确时,更多地是选择维持既定投资策略,同时适时布局一些潜在标的。

蔡青认为,从投资者结构来看,香港市场在未来一段时期仍将是以外资机构占据主导地位,深港通短期对市场的影响更多来自市场情绪的变化。但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推进、居民财务的不断积累,对海外资产的配置需求将会不断提升,两地互联互通机制的推出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对谨慎的还有张淑婉。她告诉经济观察报,短期来看,深港通的开通,资金双向流动,相关投资基金的设立都需要时间。两地投资者在投资理念上还略有差异,推动资金流动还需要一些基本面的催化因素。

张淑婉在港股以及其他亚洲股票市场都有相关的投资经历。从过往的经历来看,包括台湾和韩国,都经历了市场逐步开放的过程。最近两年,伴随着A股的国际化,这一过程要求投资者由单一市场的投资理念,逐步能够建立起国际金融的投资体系,对于汇率、利率、大宗商品、大类资产配置等等都要能够有自己的理解,这样才能够应对中国市场的国际化进程。“沪港通和深港通是推动中国股票市场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未来中国股票市场进一步开放,融入全球金融体系是必然的趋势。在这个趋势之下,A股的投资者和企业也一定会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