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面对大湾区机遇,香港引以为傲的优势在哪里?

社论2017-07-01 10:26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社论 半个月前,香港交易所发布咨询文件,公开就设立创新板征求意见,以吸引新兴产业中的未盈利公司和采取非传统管治架构的公司赴港上市,这不免让人想起当年围绕阿里巴巴集团是否能够香港挂牌发生的争议。也因此,今天的港交所值得一赞:它以这样的方式告诉市场,这家上市17年的交易所对瞬息万变的全球环境仍保持高度警惕,并选择拥抱变革以提升香港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对于那些对香港是否仍然保持活力的疑问者来说,这是最好的回应。

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纪念日。港交所的故事或许只是香港20年的一个侧影。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在回归次年就遭遇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洗礼,也曾经面对政府该不该入场救市的激烈争议。20年来香港经济与社会经历不少风雨坎坷,冷暖自知。即使如此,香港还是以自身的实力和表现证明了一个开放而自由的经济体的本色。即以资本市场而论,过去八年中有五年香港名列全球IPO集资额榜首,但是香港仍然不乏开放的心态,有足够的勇气和灵活性,对自身进行变革和调整,以应对更为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这是香港经济和金融持续稳健发展的内生动力。

毫无疑问,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这样的香港能够赢得更好的未来。这是香港经济繁荣和民众有更多获得感的基础。毋庸讳言,IPO的“香港第一”离不开内地市场的丰厚上市资源。20年前只有100家内地企业在香港挂牌上市,不足香港上市公司总市值的两成。而今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超过1000家,市值占比超过六成。对于香港资本市场来说,内地正在进行的国企改革和创业创新浪潮意味着持续的成长空间,然而现行市场的不足,也可能会让新经济行业和高增长型公司另选其他市场上市。港交所决意变革自身,正是为了对接这样的机会。这是香港和内地金融和经济深度融合与促动的现实写照。我们有理由给这样的香港投下信心的一票。

现在,这样的香港正迎来前所未见的历史机遇,那就是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覆盖珠三角沿海11个城市,总人口6600万,以0.6%的土地面积创造了中国13%的GDP,一个世界级的城市群依稀可见。今天不仅广东省及省内多个城市已将大湾区纳入地区发展规划,香港特区政府与经济界也深度参与,与珠三角城市积极谋划。港珠澳大桥即将通车,这将成为一个恰当的契机,推动粤港澳建立常态的协调与沟通机制,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三地畅通无阻,推动大湾区内资源和优势互补,让香港金融与资本、深圳创造创新和珠三角的制造业良性互动,进而实现协同效应。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构架中,香港的地位独特。作为高效率的国际平台,香港有金融和资金优势,在法律、会计、建筑、工程和管理等多个专业服务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积累,是公认的世界级水平。正如香港官员所指出的,香港可以担当“超级联系人”的角色,把大湾区的城市和国际市场对接,并与内地企业“并船出海”。粤港澳大湾区能否如愿打造成中国的世界级的湾区,取决于粤港澳各方的远见,也依仗于扎实和有效的政策协调,为市场配置资源和企业家发挥其创造力扫除障碍。“一国两制”的香港在这个城市群内有无可取代的优势。身在其中,香港即是贡献者也是受益者。对标旧金山、纽约和东京湾区的粤港澳大湾区,必然会成为香港经济发展的新契机和新动力。

香港的繁荣离不开中央政府的支持,有赖于香港充分发挥与放大自身的优势,更要靠香港人的聪明才智与传承不息的奋斗精神。这些因素与国家战略的结合,聚合成香港经济与民生发展的强大引擎。我们相信,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宏大愿景中,香港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和成长机会。在粤港澳大湾区跃升为于世界大湾区的进程中,我们会看到,香港仍然会是闪耀湾区的璀璨明珠,这个“东方之珠”的风采一定会浪漫依然。

祝福香港。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