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竞争很激烈 但我们更热衷于合作

沈建缘2017-11-07 16:32

经济观察网 沈建缘/文  11月2日,高通发布的2017财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9月24日,高通第四财季营收59亿美元,同比去年同期的62亿美元减少5%;净利润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6亿美元下降89%。

压力主要来自高通与苹果之间的专利诉讼。后者在利润下滑的情况下,于今年1月起诉高通,称其对iPhone和iPad上使用的无线专利技术收取的专利费用过高。随后,双方互相对簿公堂。今年4月份,苹果及其供应商停止向高通支付每年数十亿美元的专利费用。

但与苹果的专利诉讼,似乎并未给高通带来过多牵绊。10月17日,高通在香港4G/5G峰会上宣布实现了全球首个5G数据连接。在测试中,高通的骁龙(Snapdragon) X50 5G调制解调器芯片组 实现了千兆级速率,比如今智能手机使用的4G LTE无线网络快好几倍。这标志着高通在推进5G商用方面的领先地位。

高通预计2019年上半年,骁龙X50 5G NR(新空口)调制解调器系列就能够支持商用的5G智能手机和网络。事实上,正如第四财季和2017财年全年业绩所显示的,高通 QCT业务 ,即半导体芯片业务的利润率连续六个季度实现增长。而5G正成为高通的战略重心。

“我们在产品方面非常努力,以确保我们仍然是一家优秀的供应商,充分展示我们的创新能力。”高通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莫伦科夫(Steve Mollenkopf)在11月2日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说,“你应该去看看公司里的大多数人都在干什么,他们正在努力推进5G技术向前发展,我们对此非常兴奋。”

5G风口 未来取决于今天

目前,高通与包括爱立信、诺基亚、中兴通讯、中国移动、Verizon、AT&T、NTT DOCOMO、SK电讯、Telstra和沃达丰等企业在内的全球合作伙伴合作开展5G新空口试验。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高通工程技术副总裁范明熙频繁地在美国总部与中国各城市之间往返。他的“任务”是在5G研发和测试层面推动高通与中国运营商、终端厂商的研发合作。

对高通来说,5G的实现不可能由一家公司单独推动。而在中国这个高通全球最大的市场,帮助中国合作伙伴们使用高通的技术,意味着加速5G商用的进程。

作为拥有20多项美国专利、并曾两次获得公司研发部门颁发的“最高贡献者奖”的移动通信专家,范明熙深信,未来30年,5G技术将带来巨大的产业和经济增长周期。而将核心技术和能力做进产品中实现商用,以此支撑5G时代的到来,是他这一代无线通信工程师的使命。

高通(Qualcomm)工程技术副总裁范明熙

“我们正处在一个令人兴奋的风口。”范明熙说,“工程师对应用的想象是有限的,需要更多的合作伙伴将技术变成新的应用、变成新的体验。在最好的性能与复杂度之间实现平衡,达到商用的成熟度。”

他认为,每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演进都伴随着技术与应用数量的增加。而5G网络所具备的速率的量级提升和时延的降低,将使这一技术在垂直行业带来关键性应用的爆发性增长,例如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或者自动驾驶等领域。

目前,高通正专注于优化骁龙移动平台,面向智能手机、物联网(IoT)和汽车等行业,加速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诸多人工智能用例的发展。10月20日,高通与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商汤科技宣布,双方联手结合商汤科技的机器学习模型与算法,通过高通的骁龙和高端系列平台,为客户端人工智能提供异构计算能力,包括在创新视觉和基于摄像头的图形处理等领域。

“对于无线通信工程师来说,我们正在迎来5G时代,但对于社会和用户来说,我们迎接的将是一个智能时代。”范明熙说。

从高通全球总部向市场“前沿”集结的并不止范明熙一人。

两年半前,林维健从美国圣迭戈来到深圳,出任高通技术许可业务(QTL,Qualcomm Technology Licensing)中国区总经理。

高通(Qualcomm)高级副总裁兼技术许可业务(QTL)中国区总经理林维健

深圳是中国乃至全球新型电子设备的创新“高地”。来自于世界各地,热衷于把一些奇特的想法做成实实在在的硬件产品的创业者们正在深圳汇集。5G时代的到来,将催生移动设备的大爆发。这也是为什么深圳在高通的全球生态系统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原因。

当时,高通已经与国家发改委达成解决方案,消除了在中国业务上的不确定性。林维健的任务是领导QTL在中国的所有业务,包括与中国120多家被许可厂商建立和深化良好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合作”意味着将目标使命捆绑在一起。2016年10月,高通在深圳建立了创新中心。

作为高通全球创新网络的一部分,高通深圳创新中心搭建了电磁干扰检测实验室,帮助中国的手机厂商缩短测试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加速产品上市。实验室配备了许多先进设备,其中的快速电磁干扰诊断系统在全世界只有两台,一台在深圳,另一台在高通美国圣迭戈总部。运营一年以来,实验室解决了手机厂商各类电磁干扰问题,涵盖了2G、3G、4G、Wi-Fi和GPS等通信模式;其中也包括多款已经上市的旗舰手机。

“我们谈论‘创新-分享-协作’的商业模式时,我们绝不只是停留在语言上,而是将其贯彻于我们每一天的工作中和每一件事情里。”林维健说。将全球领先的无线科技与本地创新相结合,使高通更为深入地理解和满足中国市场需求。2016年,全球出货量排名前十位的手机厂商中,中国独占7个席位。

来源于中国的层出不穷的创新型硬件产品正在形成一股巨大的推动力,影响着全球市场,定义未来的交互、体验与商业模式。

除了围绕智能手机的庞大产业链,高通深圳创新中心更重要的目标将是近距离与中国的创新型企业开展合作——让他们在5G技术商用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优势——不仅让其产品在5G时代来临时做好准备,也帮助他们找到更多的5G应用场景,开拓新的市场。

高通深圳创新中心电磁干扰检测实验室负责人方正表示,实验室计划进一步升级设备,使其支持毫米波测试,未来可以协助客户进行5G手机的研发工作。高通在中国的实践再次证明,创新的技术能力和将创新推向市场的渠道都非常重要。

研发引擎赋能产业生态

高通技术许可业务(QTL,Qualcomm Technology Licensing)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John Han大部分的中国之行目的地都是深圳。一年多前,他加入高通,之前,他曾任爱立信专利许可副总裁,负责爱立信全球专利许可业务。在加入爱立信之前,John曾任美国三星通信公司的专利总顾问兼代理总顾问。在产业授权方面20多年的从业经验是他被委以重任的原因。

高通(Qualcomm)技术许可业务(QTL)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John Han

作为移动通信领域的资深人士,John Han深知,过去30年高通的技术发明驱动了整个无线通信产业的创新。但面向5G时代,继续以专利许可方式驱动产业的发展,将面对不同以往的情况。

John Han领导的QTL部门约有200多人,与高通全球三万员工中占比达到80%的研发技术团队相比,非常“小众”。而在高通的两大业务版块——半导体芯片业务(QCT)和技术许可业务(QTL)中,QTL主要负责高通与产业界各类合作伙伴的许可洽谈、业务发展、项目管理等相关事务。前者半导体芯片部门,则主要负责研发和销售无线基础设施和设备中的芯片等软硬件方案,骁龙系列SoC是其主力。

高通的两大业务相互依存,核心是通过分享来促进行业的发展。QCT负责研发和设计芯片,通过芯片这一产品来与产业进行合作与分享;QTL负责技术许可,通过技术分享来促进产业的发展——这样的商业模式并非偶然,而是高通在过去30年产业发展中的选择。成立之初,包括艾文·雅各布在内的创始人团队就已决定将解决数字通信领域中的系统级问题视为高通的使命。为了向业界展示通信技术的优势,高通一度自己生产通信基础设施,甚至手机---因为当时技术太新,没有人愿意来生产手机和基站,只能自己从头做起。

由于不希望成为手机厂商的竞争对手,高通在1999年退出手机市场,专注芯片业务。当时高通有60%的收入都来自于手机部门。也是从那时开始,高通坚持与整个产业生态共享自己开发的所有技术——通过技术许可获取收入,然后将获得的专利许可费投入到下一代技术的研发中,跻身行业研发引擎。

简单说,如果没有专利授权业务,像高通这样专注于早期技术研发的公司,就无法继续保持强力度的研发投入(截至目前,高通在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累计超过470亿美元),高通工程师们的技术发明也将很难以合适的方式分享给整个产业界。

“高通是一家由发明家和工程师组成的公司,但高通不是一家仅限于做产品的公司,而是一家专注于技术研发和分享的公司。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John Han说。

目前,高通QTL业务部门“掌管”着该公司已通过审批和正在申请的13万项专利。这些专利覆盖射频、蜂窝技术、软件、电源管理、数字信号处理;影像处理、多媒体、连接技术在内的多个领域。要将13万个专利以合适的方式打包成“专利组合”,并且“维持利益的平衡”,本身就非常“任务导向”。

“我们认为维持利益的平衡点非常重要。”John Han说。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工作,因为5G应用的范围如此广泛,覆盖物联网、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沉浸式体验等领域,不仅需要更多地想象新的应用场景,也需要思考和拓展新的合作模式。

“竞争很激烈,但我们更热衷于合作。”John Han和他的同事们相信,与过去30年高通在通信产业界的贡献相比,关于未来,他们所能做的更多。

商业观察研究部主编
关注科技、商业、互联网及跨国公司在华业务。擅长高端人物访谈,跨国企业深度报道和独家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