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光环褪色

近藤大介2017-11-08 15:40

(图片来源: 全景网)

【东瀛视角】

 近藤大介

“日本最固若金汤的钢铁城堡熔化了!”近来,整个日本都流传着这样的评论。日本钢铁巨头神户制钢由于数据篡改丑闻,如今身处舆论风暴的漩涡之中。

神户制钢创建于1905年,距今已有112年历史。该企业2016年度的销售额高达1兆695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00亿元)。截至今年3月,企业共有36951名员工,旗下拥有213家分公司。现任首相安倍晋三曾于1979年开始在该企业任职长达3年时间,多年过去,安倍首相还经常称该企业为“我的第二故乡”,并为自己曾是神户制钢的一名员工而感到自豪。这家企业在日本声誉极高,可谓是“一流企业中的一流企业”

然而,正是这样一家老牌知名企业,却被爆出长达数十年篡改产品性能数据并将问题产品销往市场的惊天丑闻。不仅如此,各类产品的数据篡改问题并非个别人所为,而是公司整体性问题。这几天,媒体接二连三地爆出新的数据篡改消息,让整个日本为之哗然。

身为世界工业大国,日本于1949年就制定了《工业标准化法》,对工业产品设立了日本独有的国家标准规格——日本工业规格,简称“JIS”(Japanese?Industrial?Standards)。为各类工业产品设立了世界最严格的高标准,所有企业所生产的工业产品必须超过这个标准。各类产品的规定每5年进行一次研讨革新,以保证该规格始终保持世界最高水平。神户制钢在这次丑闻中所曝光的问题在于,企业的问题产品不仅没有达到JIS标准,甚至很有可能“以次充好”,篡改出厂数据投放市场。

10月8日,神户制钢在首次举办记者招待会时称:“铝制品和铜制品存在篡改数据问题,问题产品已销往约200家企业。”这场招待会上,神户制钢的姿态仿佛在表明:“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然而,5天后,即13日,川崎博也会长兼社长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表示:“问题产品的供应客户约有500家企业。”紧接着第二天,即14日,神户制钢被爆出9种钢铁产品均存在数据篡改问题。

迄今为止公布的消息显示,神户制钢存在数据篡改问题的产品主要供应给了以下企业:首先汽车行业有丰田、日产、本田、马自达、斯巴鲁、三菱、铃木、GM、雷诺、戴姆勒、沃尔沃、现代等;铁路行业有JR东日本、JR西日本、JR东海、东京地铁、阪急电铁等;航空行业有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空客公司、波音公司、大韩航空等;电机行业有松下、三菱电机、日立制作所、东芝、大金工业、英特尔等。

这就意味着在日本,路上跑的汽车、新干线,天上飞的飞机,都没有达到安全标准。我问了一位在铁路公司上班的朋友,他感叹地说:“不知道神户制钢这家公司在搞什么名堂,出这么大的事,也太让人震惊了!照理说,应该把所有新干线的列车都停下来,一辆辆地检查。但从现实角度考虑,太不合实际。真想一举把神户制钢告上法庭,但是如果真这么干了,新干线的安全神话将会顷刻覆灭。毕竟新干线自首次通车以来,整整53年,没有出过一起死亡事故,这是我们新干线最引以为豪的。所以,我们只能对神户制钢的问题视若无睹,继续坚称‘新干线是安全的’。”

汽车行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由于神户制钢的问题铝合金被用于汽车车门及车窗等部件,如果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车门突然开了,该有多可怕!

然而,就在19日,丰田等汽车制造商纷纷表示:“经本公司确认,使用了从神户制钢购入的铝合金所制造的汽车,不存在安全性问题。”这些公司也只能公布这样的结果,因为对整个日本的汽车一辆一辆地进行检查,这种应对措施是完全不可能的。

连接飞机的机翼以及机身的部分,以及飞机的窗户等部件,也使用了神户制钢的铝制品。目前,飞机制造商还没有表态,但很有可能跟汽车厂商公布的结果一致。

面对震动朝野的一大事件,包括安倍首相在内,日本国内很可能会力保神户制钢,共度这场危机。然而,美韩等国的供应客户,今后也可能会将神户制钢诉诸法庭,索要巨额赔偿。由于神户制钢确实存在篡改出厂数据的问题,一旦被诉,只有落败的下场。因此,坊间流传这家钢铁巨头也可能破产。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0月19日,原本是神户制钢丑闻的受害者之一,日产汽车公司的西川广人社长召开记者招待会,会上公布的消息再次令世人瞠目结舌。日本国内6家工厂将全部暂停整车出厂工作。原因是,公司发现:负责汽车公司必须完成的最后一道工序,即进行整车出厂检查的员工,竟然是无从业资格的人。日产汽车公司已向国土交通省提交了申请,要求召回116万辆问题汽车,这些车没有经过专业人员检查就出厂投放市场了。该问题后期还有可能继续发酵。

继神钢事件之后,又发生一起日产事件,代表日本制造业水平的一流企业相继爆出造假行为,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我个人认为,这是国家走下坡路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典型早期症状。

日本的少子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已经无法维持从前的高标准严要求,过去能做到的事,现在渐渐做不到了。例如,前段日子,我在某家出版社出了一本书,这本书没有经校对人员之手直接出版了。在日本,出版的每一本书,都要由校对人员审核两遍,看有没有错误的日语表达或不恰当的用词等。经过校对的书籍才可以出版,这是出版业多年以来的常识。然而,我被告知:“由于校对人员人手不足,而且目前经费有限,所以决定省掉这道程序。”这和没有经过检查就出厂的产品其实是一回事。

从前,产品都是在100%合格的状态下出厂的,后来95%的状态下出厂,问题还不是那么明显。当发现95%的状态下出厂的产品也没出什么问题,接下来就“偷工减料”到90%。如果发现还是没事,下次就变成了85%,甚至80%了……产品的性能就是这样劣化的。但总有一天,事情会走向无以挽回的地步。

这种“不负责任的病症”很快会在整个企业内波及开来。不仅扰乱了外部市场,在组织内部也将造成“劣货驱逐良货”的局面。

这种“日本病”带来的问题,也可能已经难以挽回了。作为老一代的日本人,我能做到的,只有静观其变。

 

日本《现代周刊》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