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财富论坛早茶会|周天勇:给广州未来发展的四个建议

李华清2017-12-08 11:53

 

《财富》全球论坛落地广州,对于广州来说,是很好的展示机遇,广州也要抓住这个机会,集大家智慧、全国力量乃至全球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今次应邀来到广州参加经济观察报的“唤醒财富之城”论坛,由于新经济周期的到来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广州迎来了新的机遇,我想给广州未来的发展提几个实操性建议,希望能有所裨益。

一是,建议广州建设一个功能性海归创业网。韩国、台湾等地出现越来越多海外留学毕业生选择回国的情况,中国也到了留学毕业生回国创业的时候。这是很大能量的人力资源,他们带回来新的见识和技术,所以我建议建设一个创业网将这群人连接起来。

这个网不像我们常见的虚拟性质的信息网、新闻网、数据库,它应该是线上线下贯通的功能网。怎样线上线下贯通呢?它不但储存海外留学生、留学毕业生、全球华人的资料信息,例如说就读院校、论文发表、技术发明等,还可以跟海归人才的创业项目、国内的创客空间、技术交易,以及投资人、投资机构联系起来,是一个结合信息、人才、技术、资金、远程路演等全产业资源的网络。

这个创业网的建设,肯定需要政府支持、民营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此外高新区、企业、投资机构也要参与进来多方联动,连接供需两方,或许可以把它看做是海归人才领域的“阿里巴巴网”。

第二点建议是完善科技金融体统。我们常说科技创新,新技术很多时候是由某个人或者某个科研团队创造出来的,这些个体或团队相对于大公司来说,规模较小,很难被产业基金看上,投资他们的大多是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但现在的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又存在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大多是财务性投资,希望能尽快收割利润。很多天使投资人、风险投资机构并不能鉴别技术是否有颠覆性。所以我建议,政府要积极引导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往技术财务复合性的方向发展。

此外,现在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大多钟情互联网或者“互联网+”创业公司,这些公司的估值成长很快。但是,也应该注重对硬技术的投资,例如说半导体、高新产品的制造等。硬技术公司的成长周期比较长,但我们国家要打造制造强国,需要扶持硬技术,特别是广州及附近地区的制造业基础非常好,政府更应该关注硬技术。

再次,我觉得广州或者说大湾区要将科技银行做起来。目前上海的浦发硅谷银行是一家很像美国硅谷银行的科技银行,中关村银行也刚批下来,华南区也非常需要这种类型的银行。

硅谷银行有一个特点是认股权证。什么是认股权证呢?举个例子,一家硅谷银行给一家科技企业投了100万元,其中的20万是认股权证,如果企业不上市或者不并购,银行就不行权,企业要还贷。如果企业上市了,银行行权,股价上涨带来的利润归为银行。硅谷银行利润的60%来自于认股权证。这样子银行虽然投资了企业,但没有大量稀释企业的股权,有一部分是债务融资。

科技银行除了做认股权证之外,还应与投资机构联合起来,做投贷联动。现在的商业银行做的科技支行是不能有效地替换科技银行的,必须是全新的事物出来,突破监管层对于商业银行不能投资的局限。

必须指出的是,科技银行是个很小的细分领域,不能所有的银行都做,要是所有的银行都做,大家都亏损。中国科技银行的市场空间应该是只能容得下三家左右这样的科技银行。

第三点建议:大湾区建设,首先是人员、资金、货物、信息等畅通流动。欧盟国家之间,这些都是自由流动的。旧金山大省湾区,更是没有什么流动障碍。因此,需要在更大的包容和开放观念下,设计香港、澳门和广州、深圳和珠海等城市人员、资金、货物和信息等自由流动的体制。要改革海关、口岸、居住、就业等方方面面的体制深入地适应开放。没有顺畅的流动,创新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湾区建设,很可能是纸上谈兵。对于管理车辆的流动,可以建立智能交通系统,减少路障的设置。

四是广州要保持包容性、保持人口活力。一座城市是一座生态,不能只引进、留住科研人才,而排斥低学历劳动人口,经济生态既需要白领,也需要蓝领。有人口才有消费,人丁稀少的城市,经济肯定衰落。

(本文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家周天勇口述,经济观察网记者李华清采访整理)

华南新闻中心记者
关注华南地区龙头企业,重点关注制造、教育、科技、文娱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