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来的条码支付“判决”:红了支付宝、微信支付 未来格局或生变?

胡群2017-12-29 14:37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胡群/文

这是一场迟来的“判决”。

12月27日,人民银行网站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银发〔2017〕296号),配套印发了《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银办发〔2017〕242号发布),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央行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必须通过人民银行清算系统或者合法清算机构处理,支付机构还应符合相应的业务资质要求。而此前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在多家银行开设的备付金账户直接清算,市场观点认为,新规强化监管、预防风险,影响最大的就是当前双寡头竞争格局。新规实施之后,将有利于市场参与者之间展开公平竞争。

如果央行在2014年4月公布上述通知,支付宝、微信支付(财付通)可能难以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中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银联、商业银行也不会在移动支付领域里力不能支。

被耽误的三年九个月

央行所称条码支付业务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目前市场以二维码支付为主。

“二维码支付在国内最早是银联研发的。”中国银联负责人此前表示,银联的电子商务与电子支付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国内金融行业唯一的国家工程实验室,一直以来都在联合境内外产业各方积极研究、探索包括二维码支付在内的各种创新支付模式。

而这种诞生于银联实验室的支付方式,并未最先被普遍应用于银联及商业银行。

2013年7月份,中信银行推出第一期二维码支付业务,给用户带来了快速、便捷的支付体验。同一年,中信银行又推出“异度支付”,由于当时消费场景较少,且需在下载中信银行APP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并未能引起市场关注。

2014年3月,这种创新探索于戛然而止。彼时,央行以二维码支付安全性存疑,需要等待安全验证为由,联合工信部暂停线下二维码支付服务。银联、银行的二维码支付在市场中偃旗息鼓。

但市场并未停止探索的脚步。2014年9月,支付宝、微信支付即再次布局二维码支付,如今几乎每一部智能手机都已能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的二维码支付。随后多家银行的手机客户端都设有扫码支付功能,但使用该功能的用户极少。

2016年7月,工行正式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成为国内首家具有二维码支付产品的商业银行。央行等监管层在对二维码支付技术和安全做了全面充分认证后,2016年12月12日,银联发布二维码支付标准(包括《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安全规范》和《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应用规范》两个规范)。

在过去的三年中,银联、银行方面大胆探索、谨慎开展二维码支付创新,而支付宝、微信支付早已攻城掠寨般覆盖商超、餐饮等线下高频支付场景。

受益于科技推动、市场需求及监管许可,近年中国移动支付发展迅速,2013年至今,移动支付规模已经增长超过20倍。而非银行支付的步伐显然比银行支付快更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2016年,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970亿笔,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95%。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公开表示,目前移动支付的数额庞大,但就交易笔数而言,非银行机构的交易数是970亿笔,远超传统商业银行的257亿笔,而且移动支付的增长速度都是以百位计。

易观智库发布的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支付宝和财付通(微信支付)的市场份额达到了92.82%,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其中,支付宝占53.70%,财付通占39.12%,两者合计占比近93%。

  “当前,我们的网络支付业务市场集中度很高,因此,也带来了较大的风险隐患。”11月16日,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举办的“2017第六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称。

今年5月27日,银联联合超过了40家商业银行及京东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推出云闪付二维码支付。虽然产业各方共同发力,但市场仍不尽理想。

 “从当前移动支付观察分析结果看,商业银行的移动支付阵地已处于明显劣势,几近沦为第三方网络支付机构、尤其是支付宝的后台和资金管道。”央行金融IC卡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李晓枫向经济观察网记者称,“手机内下载一个支付宝APP即能解决大多数的线上及移动支付需求。”

12月11日,银联联合各商业银行共同发布移动支付战略产品“云闪付”APP,意图重新夺回支付领域的“王者之位”。

范一飞表示,从安全性看,产业各方一道对二维码支付技术和安全规范做了全面充分的认证,建立了完整的业务规则、技术标准、风险控制的全链条业务体系,依托攻防、检测、认证等手段,进一步提高支付安全性。能够有效保障二维码支付业务规范健康发展。

被绕过的银联

“支付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对效率要求很高,天然是科技应用的密集领域、前沿阵地。我国移动支付已经走在世界前列,移动支付APP更是顺应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发展潮流而推出的拳头产品。”12月11日,范一飞在中国银联携手各大商业银行全新发布移动支付战略产品“云闪付”APP的现场上称。

 “(国内)支付从走向历史舞台到领跑全球仅仅用了3-4年的时间,消费者的支付习惯迅速从银行卡转移到了手机,一部手机在手,在中国的大部分城市的各类消费场景中便可畅通无阻,广大消费者切切实实感受到移动支付为大家带来的快捷与便利。”招商银行副行长刘建军说道。

然而,第三方支付业务快速发展,背后却隐现部分支付机构绕开清算机构,直接与商业银行连接的现象。

“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在多家银行开设的备付金账户直接清算。”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虽然2017年初备付金新规出来时,直连模式就被叫停,但目前仍然还有。

此前,支付宝在各个银行开设虚拟账户,进而实现跨行转账。在这一模式下,央行旗下的多个清算体系(人民银行各级清算中心、支付系统、银联等)都被绕开,银行将无法掌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具体交易信息,确定资金的流向。如此,支付宝俨然成为清算中心。

央行明确规定,自2018年4月1日起,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必须通过人民银行清算系统或者合法清算机构处理。

银联无疑是合法的清算机构,网联也是。银联是商业银行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网络支付大都不走银联转接清算,或自行其事、直联银行,如支付宝,或通过接入银行或合法清算机构,实现跨行交易清算。而央行规定: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网联全称“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由支付清算协会发起设立。央行清算总中心和银联都是支付清算协会的会员。央行规定的“合法清算机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银联、城商行资金清算中心、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等机构。

人民银行清算中心是网联的单一最大股东,外管局(梧桐树投资平台)等政府机构占37% 的股权,支付宝和财付通并列第三大股东。   

 “数字化时代如果不重视客户体验,以及业务所关联的场景和生态,既无意愿又无能力去构建,将很难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最终只能是在竞争中被市场挤出。”广发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关铁军向经济观察网记者称,第三方支付直联接入网联,备付金逐步集中存管后,银行及银行账户在支付领域所发挥的作用将逐步得到强化,受益者是广大客户。

 

金融市场研究院主任
主要关注银行、信托、fintech领域市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