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2018年宏观经济展望

骆振心2018-02-07 14:44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骆振心/文 前不久,统计局晒出了年度成绩单,2017年全国GDP增速达到6.9%,比上一年略高了0.2个百分点,虽然只是一个很小幅度的反弹,但这是在经历了连续6年经济增速下跌之后的首次回升,面对国际上铺天盖地的中国崩溃论,看起来微不足道的0.2个百分点对于提振低迷的市场信心却是具有莫大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大都对2018年的经济增长抱有乐观的预测,更有不少评论断言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即将开启。笔者认为,2018年,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中国经济还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因素,经济增长复苏势头预将难以继续扩大,预计全年GDP增长率将重回6.7%左右。

投资增速持续回落将会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制约因素。2017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比上一年要低0.9个百分点,处于历年来最低水平,其中房地产投资与基建投资的增速回落幅度较大。预计2018年,这两项投资增长将继续放缓,其一、基建投资方面,虽然换届以后的新一届党委政府有强烈的基建投资的意愿和冲动,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目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持续放慢,中央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日趋严格,地方政府基建投融资面临硬约束,处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这从津蒙辽三地开始对统计数据自揭家丑可以看出地方政府面临的经济压力,预计2018全年基建投资会终止持续下滑的态势,但也难有起色,处于低位企稳的总体态势。其二、房地产开发投资方面,从土地成交和新开工情况看,房地产市场销售短期内仍将继续下行,但是房地产库存已降至25亿平方米,处于四年来新低,从长周期判断房地产去库存过程已经进入尾声,在调控政策趋紧的环境下,预计房地产开发投资仍将继续下滑,但下滑的程度和空间有限。

对外出口在2017年明显回暖,市场对新一年出口增长具有较高的预期,但是笔者认为2018年出口增长仍然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目前,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了复苏,但复苏过程不及预期,美国2017年四季度GDP增长初值2.6%,低于此前市场预测。特别是由于贸易保护主义回归、美国税改启动的影响,全球经济格局将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在全球经济复苏与中国出口增长之间不能简单地划等号,中国分享全球化红利的空间与以前相比将会大大削弱,预计2018年出口将维持去年的增长势头,但增长的速度将会低于预期。

社会消费动力依然强劲,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2%,连续1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最终消费对GDP贡献率为58.8%,推动消费持续较快增长的原因除了居民收入增长等基础性因素外,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因素就是消费金融的推动以及资产价格上涨形成的财富效应,2017年底中国消费信贷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为26.8%,而2010年这一比例只有9.4%,2017年居民短期贷款更是增长了181.8%,助力了消费扩大升级,挖掘了潜力,随着金融领域风险处置力度加大,信贷条件趋紧,必然对消费带来负面影响,预计2018年消费依然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但是增长速度稳中有降。从“三驾马车”来看,预计2018中国经济增速难以延续去年小步加快的态势,增速将会小幅回落。

这几年,社会各界对经济发展质量改善尤其关注,但是究竟经济质量是什么,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共识。笔者认为,经济质量主要看三个方面:一是结构,2017年第三产业对GDP贡献进一步提高,工业战略新兴产业增速达到两位数,我国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加快,预计2018年将会继续保持这一态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效率,从单位GDP能耗指标看,近五年间下降了21%,2017年当年下降3.7%,降幅较以前有所收窄,这里面既有技术进步的因素,更有供给侧结构型改革的效应,随着过剩产能市场逐渐出清,预计2018年单位能耗将继续下降,但下降幅度进一步收窄。三是可持续性,创造一单位GDP所需的债务增量,由2015-2016年间5.5个单位下降到2017年3.3个单位,预计2018年经济增长对债务依赖的程度还将下降,下降幅度取决于政策力度,但总体上趋于平缓。综合起来看,2018年经济发展质量将会继续改善。

2017年物价水平变化较大,PPI指数全年上涨6.3%,而CPI指数上涨1.6%,两者之间差距较大,这主要是由于我国PPI中只有25%左右作为工业品进入消费环节,两者之间关联程度不高。预计2018年,价格回升带动能源金属供给继续扩大,PPI将继续下降,而CPI则会由于雨雪天气影响出现短期上扬,但幅度不会太大,预计2.5%以内,通胀将会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新的一年,中国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大,保持金融经济的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也更加重要,预计宏观经济管理政策将更加审慎。从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决策部署,再到达沃斯论坛向国际社会传递的信息,都贯穿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不再将宏观政策目标盯住高速经济增长,而是着眼于提高金融体系稳健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2012年以来,宏观政策搭配上始终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政策框架连续性,着力稳定市场预期。近年来一直将防控金融风险作为重点工作,今年更是把金融领域风险列为攻坚战三大任务之首,并向世界承诺三年内全面降低宏观杠杆率。

对于加息的判断,笔者认为,与美国不同,美国加息主要是调整金融市场利率,而我国加息则主要是调整实体经济的存贷款利率,由于近年来去杠杆的影响,资金需求增加,7天Shibor利率,十年期国债到期利率大幅提高,金融市场利率已经全面上升,利率已经处于高位。如果央行跟进加息则将会加剧实体经济困难,使原本紧张的债务链条雪上加霜,极可能会引发“明斯基时刻”。因此,笔者预计,2018年加息将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央行将会更多地运用数量型调控工具来缓冲外部冲击。

(作者系金融学博士)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