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恒生指数一周重挫逾3094点 港股“春季躁动”行情或结束?

2018-02-09 19:49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邹晨辉 在当前全球主要股市纷纷下跌的背景下,港股也未能幸免。2月9日,港股恒生指数开盘跳水,随即全天震荡走低。截至收盘全天跌幅3.1%跌去943.85点,报收29507.42点。

据经济观察网记者统计,过去一周五个交易日中,港股恒生指数较上一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点位一共跌去逾3094点,创近10年来单周最大跌幅。

在刚刚过去的1月份中,港股恒生指数单月涨幅达到9.9%,在多个交易日突破恒生指数历史最高位至33484.08点,但进入二月港股走势便急转直下。

在此背景下,港股下跌是受外围因素如美国等全球主要股市下跌拖累还是其他原因?未来的走势将去向何方?

下跌逻辑:外围扰动还是核心驱动力修复超预期放缓?

针对近期港股下跌的原因,有券商分析和一月港股“春季躁动”行情或结束以及经济修复放缓有关。

2月8日,天风证券发布的一份研报认为,外围扰动不会成为港股核心风险,2月初美股发生较大幅调整,其中美股估值较高,流动性收紧是核心因素。美股的调整虽然带动香港市场出现了较大幅的调整,但是只要外围市场没有出现更大幅的调整,那么港股市场便不会因此再出现较大幅的调整。

该研报还认为,国内资本市场可能存在的流动性风险也难以对香港市场构成影响,因为南下资金主要构成为银行理财资金、保险资金、公募资金,且银行和保险投资港股符合资管新规净值化管理的大方向,不会出现趋势性回流。

光大证券海外研究团队认为,港股历史上较长时间走势与全球特别是美国市场走势步调类似,但金融危机后美国趋势向上,但港股并未跟随,出于对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及积累问题的担忧,港股2011-2015年外资撤离、大陆资本不能驰援,经历了惨烈的戴维斯双杀,2016年年初恒指极限PE水平才8X。

上述光大证券海外研究团队认为,2016年以后港股走牛,是建立在中国供给侧改革、经济降杠杆带来的核心企业盈利改善的非常坚实的业绩复苏基础之上的价值重估,港股的价值重估之路并未走完,而在进程之中,相当一部分板块还存在非常明显的低估。

经济观察网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港股在刚刚过去的一月份涨幅较大,其中恒生指数上涨9.92%不断创出历史最高位至33484.08点,此外恒生国企指数上涨15.82%。

其中,两大指数的上涨中,银行和能源板块贡献较大(银行为恒生指数贡献了45%的上涨,为国企指数贡献了60%的上涨;能源为恒生指数贡献10%的上涨,为国企指数贡献10%的上涨)。

上述天风证券研报认为,春季躁动是1月港股两大指数大幅上涨的主要逻辑。如今港股春季躁动或结束,经济修复放缓,指数估值或回落。

该研报分析,虽然外围扰动影响有限,但是港股市场的核心驱动力-制造业的修复可能出现超预期的放缓,宏观经济基本面在恶化。在2017年不断增强的限产的背景下,企业的新订单和在手订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出口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订单的增速,这将迫使企业推后扩产计划,使得上半年投资增速出现超市场预期的回落。

高科技股和消费股受券商推崇

如果港股“春季躁动”行情结束,那么港股之后将会呈现何种走势,又该布局哪些板块?

在招商证券2018年投资策略会上,招商证券港股研究分析人士表示,2018年上半年港股市场波动性可能更大,恒指徘徊于11倍-13倍的12个月预测市盈率,对应于26,000-31,000点之间。

招商证券2月8日发布的一份研报表示,香港股市上涨受全球性复苏、流动性良好、中国经济前景改善以及相适应货币政策和南下资金所支撑。2017年的卓越回报,主要受2015/16年每股收益增长的较低基数所带动,但2018年至今的大幅上升主要受估值上调所驱动。

该研报称,下一阶段,由于收益率和估值上升,短期看好中资银行股;盈利前景可观的高科技行业/个股;长期看好消费升级和环保相关行业。

第一创业证券认为,受美股和A股市场调整的双重压力,港股的短期回调风险上升较快,而这也可能是港股的一个风格切换时机。低估值股票的上涨行情可能会从金融股向其他行业扩散。

天风证券前述研报建议,避开顺周期板块,拥抱科技股和消费股,当前市场环境已经不适合再度增配银行股和周期股。

该研报认为当前的回调并没有充分反映基本面回落的担忧,建议避开春季躁动中涨幅较大的银行、能源、券商和原材料板块,建议配置消费电子、航空、互联网、教育、医药等行业的优质龙头企业。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