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港币平稳,香港需加大力度融入“大湾区”

范欣2018-04-02 13:38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范欣/文 近期,港币兑美元“跌跌不休”,香港特区采取的是联系汇率制度,将港币盯住美元,以7.8港币兑1美元的固定比例兑换,发钞银行每发行7.8港币需向香港金管局存入1美元,每回笼7.8港币可从金管局拿回1美元。为保证港币稳定,香港金管局设置了强方兑换保证和弱方兑换保证,港币兑美元达7.75:1时,金管局需从持牌银行买入美元抛出港币缓解港币升值压力,港币兑美元达7.85:1时,金管局需从持牌银行卖出美元回收港币缓解港币贬值压力。

如今港币贬值已创近33年来新低,已接近金管局设定的7.85弱方兑换保证关键点位,金管局也表示会适时出手维持港币稳定。值得深思的是港币的大幅贬值并非因美元大涨,美元指数近期一直徘徊在90附近的弱势,未来随着全球货币收紧,香港金融风险也将加大,一场阔别20年的金融战仿佛有开打之势。

港币不断贬值可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考虑。短期而言,香港货币持续宽松,虽然美元加息后香港也随之加息,但因所采取的工具不同导致加息效果也不同,美国加息逐步提升了市场利率,而香港加息对市场利率影响却较小。最终使香港和美国市场货币利差不断走扩,2018年以来1个月期限的Libor美元利率和Hibor港币利率之间的差距持续扩大,3月中旬已达100bp,近期虽有所收窄但利差仍较大,利差的走扩直接导致套利资金从香港流回美国或欧洲,造成港币贬值。

中长期而言,港币贬值与其经济结构长期以来不均衡有直接关系。近年来,随着大陆经济快速增长,香港特区“东方明珠”光环有所褪色,经济增速近20年虽平均展现了3.2%左右的好成绩,但与大陆特别是一墙之隔的深圳的差距却在快速减少。深圳GDP总额2017年首次超越香港,达2.24万亿人民币(约合2.68万亿港币,香港2017年GDP为2.66万亿港币)。

深入分析,在上世纪亚洲四小龙大规模产业转移过程中,中国香港并不像韩国、新加坡那样仅将低端制造业转出,保留高附加值的制造业,而是基本将所有制造业进行转移。80年代高峰时期,香港制造业曾占GDP的23%,到了2016年,制造业仅占GDP的1.3%,取而代之的是服务业,当前服务业占GDP比重达90%以上,其中金融、旅游、贸易物流及专业服务四大产业占比超过50%。

但这些产业近年来发展前景并不十分明朗,在旅游行业,随着海外游的兴起,香港已非大陆游客旅游的首选,2016年内地访港游客同比下降6.7%,2017仅同比上升3.8%;在金融行业,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金融行业对其经济至关重要,但近年来其金融中心地位受到了多方位挑战,沪深市值已超过恒指市值的两倍,阿里赴美上市也让联交所深度反思并修改上市规则;在贸易和物流上,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前十名有七个在中国,香港仅排第六,排在前面的国内港口还有上海港、深圳港和宁波港,这些港口距香港均不远,具有替代性。

因而,香港经济简单而言就是产业空心化较为严重,这样的产业结构对外部的依赖性较强,一旦外部需求下降,经济可能出现连锁反应。

不仅如此,香港虽实行的是联系汇率制度,但金融周期却与美国不同步,未来随着美国加息缩表的深入以及欧洲经济的复苏,全球货币政策将产生转向,这对香港资产泡沫问题将产生较大影响,短期跟随大幅收缩货币可能带来资产价格大幅下挫,继续保持宽松流动性则会让港币进一步贬值,进而消耗香港外汇储备。随着美国主导的贸易保护主义正式进入实操阶段,对香港支柱产业贸易及物流也将带来不利影响。

至于港币的短期快速贬值是否会像1997年一样引来全球对冲基金大肆套利现在来看可能性不大,香港外汇储备量已大幅提升,且应对危机的经验也与1997年不可同日而语。香港金融管理局数据显示,2018年2月底香港特区官方外汇储备资产为4435亿美元,较1997年末的928亿美元翻了近5倍,且背后祖国大陆的3.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也是可靠保证。

不过,港币的快速贬值对香港特区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潜在影响不得不提起足够的重视,事实上香港已错过了以“新四大发明”为代表的新经济浪潮,且常年来房地产畸形发展对经济的负面作用预计将在此次全球货币收紧作用下有所体现。

因而,是时候该重新规划香港特区未来经济的发展路径了。一方面需从自身改变做起,需对土地制度进行修改,逐步增加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公屋的供给,缓解住房紧张局面,同时加大力度抑制贫富差距扩大,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需加大力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充分利用好香港的地域、人力资源、金融资源等比较优势,与广东、澳门形成合理分工的产业链集群,补齐香港产业结构短板,提升香港经济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如此才是有效解决港币汇率贬值、提升香港特区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根本所在。

(作者系青年经济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