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必须让世界倾听中国企业的声音

张恒2018-05-06 17:06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恒 时至今日,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做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表述,这意味着,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越来越成为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驱动。

在宏观层面,重视发展质量的表现之一是GDP增速预期的设置。中国2018年的经济增速目标是6.5%左右,这一设置低于2017年实际取得的6.9%增长。在企业发展层面,尽管近期有一些关于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争议,但可以看到的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企业创新和品牌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今天的政府也正加大对企业的创新支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陈春花5月4日在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国家品牌让生活更美好——CCTV国家品牌计划2018高峰论坛”上表示,当中国企业在今天面向世界的时候,我们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点,不能只谈拥有什么样的产品,必须让世界能够倾听中国企业的声音。

陈春花认为,声音是由品牌做支撑载体的。2004年她做了长期的研究得到的结果是,中国进入世界五百强的企业不足30家。2017年再看中国企业的时候发现,终于有中国的品牌进入全球品牌实验室的前十名,过程是40年努力的路,但路在往前走,市场对企业的要求也在改变。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从发展速度到发展质量,对整个宏观经济来讲,关键词就是“升级”。中国的产业升级需要靠有品牌的企业,因为品牌是一种信誉的保障,品牌是企业家和企业对消费者的承诺,也是消费者观察理解质量的窗口。而品牌打造需要靠领军者、领军企业、领军的企业家。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认为,企业、国家的发展必须得有可持续性,速度向质量转变意味着从过去的短跑转变为长跑。此前中国制造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但是今天更多的企业在觉醒,开始看到自己的使命。当一个人拥有使命感的时候,决策、战略都会发生变化。

“工匠精神就是要成为创造者,必须得打造出产品让消费者的生活品质提高。工匠精神更能展示的是企业的生命。”董明珠说,产品质量涉及到消费者和企业的生命质量,没有市场就意味着没有企业存在的价值。很多企业倒掉时可能会埋怨环境与资金问题,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工匠精神最终体现出创新创造的能力和精神,而不仅仅是做好的产品。

在陈春花看来,中国国家品牌的打造、产业的升级有三件事不得不做。首先是中国企业必须有能力得到顾客的认同,而品牌本身就是顾客内心的共鸣;第二,中国企业必须通过产品中体现出价值追求;第三是真正让企业通过员工去承载所追求品质的内在标准。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