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认证认可服务市场和市场监管的作用正日益增强

苏晶2018-06-08 17:35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苏晶/文 6月9日是第11个“世界认可日”,中国的活动主题是“认证认可一一传递市场信任,服务市场监管”。这个由国际认可论坛(IAF)和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联合设立的节日,旨在推动认证和合格评定在全球的持续发展。

IAF主席、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主任肖建华在北京举办的“世界认可日”活动上透露,认证认可是国际通行的市场运行工具和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设施,在全球范围的发展规模持续壮大,服务市场、服务监管的作用日益增强。中国推动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推进认证认可发展,与国际发展趋势相一致,将发挥更大作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毕井泉认为,在一定意义上,认证认可制度是质量管理的“体检证”,是市场经济的“信用证”,是国际贸易的“通行证”。

认证认可制度在全球得到了广泛发展,成为国际通行的市场工具,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积极承认并财新国际互认体系的证书,各国也积极采信国际互认结果。

IAF和ILAC作为合格评定认可机构的全球网络,现有来自12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的成员机构,通过运行国际认可互认制度,促进贸易便利化,为政府监管提供支撑。

目前,IAF/ILAC互认协议成员机构认可的检验检测认证等各类合格评定机构8万多家,形成了广泛的全球网络。

国际范围内,采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作为履行监管职责提供支撑的政府部门在增多。

肖建华介绍,欧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等区域性政府间组织在相关产品的市场准入规则中采信经认可的检验检测认证来提高市场监管的效能,降低市场主体的成本,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供应链市场主体或专业性国际组织积极建立行业性国际认证制度,并与国际认可互认制度相衔接。

今年4月10日,全球食品安全倡议(GFSI)和国际认可论坛(IAF)建立了全球伙伴关系。根据协议,GFSI和GFSI比对承认的食品安全认证制度,将要求相关认证机构必须获得IAF互认成员的认可,以确保认证能力水平。通过全球食品供应链领先企业推动的国际比对食品安全认证,增强消费者信心,提升供应链效益。

中国推动认证认可标准体系与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接轨。截至目前,中国累计颁发的有效认证证书180万张,获证组织60余万家。中国有检验检测认证机构3万余家,从业人员110余万人,服务产值突破2300亿元,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际范围内,中国已加入所有认证认可国际组织,对外签署13份多边互认协定和118份双边合作协议,国际互认范围覆盖全球经济总量90%以上的经济体。

活动现场,北斗车联网认证服务平台正式启动,深圳华人北斗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路畅科技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成为首批北斗车联网产品认证示范企业。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