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海外拓展应对政策 比亚迪“云轨”五国共获约500亿元订单

刘晓林2018-06-12 09:39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刘晓林 郭有信 墙里开花,墙外香,比亚迪的云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在国际上获得了市场突破。今年5月,比亚迪云轨就连续迎来了两个大单:其一是在菲律宾的巴丹省,其二是在巴西的巴伊亚州。其中巴丹省是菲律宾第二个订购云轨的城市,这个“回头客”的订单初步估计价值已经超过40亿元人民币,而在巴西,比亚迪的订单也基本在约合6.89亿美元左右(约40亿元人民币)。从2016年比亚迪推出以来,其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收获了5个国家6个城市的订单,初步估算,总价值已经接近500亿元人民币。

其中,最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摩洛哥。去年12月,在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的亲自推动下,摩洛哥政府与比亚迪签署国家级别的绿色交通战略合作,以全面对接摩洛哥的国家级战略——《工业加速计划》。这个合作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引入了比亚迪方案和标准,涉及轨道交通、电动巴士和电动卡车等新能源解决方案。而云轨将作为全国各大城市治理交通拥堵的首要解决方案,先期建造一条15公里的示范线路,后继已规划的云轨线路超过130公里,双方还在进一步确认其他路线。

2016年10月,第一条云轨从比亚迪深圳坪山“六角大楼”通往员工生活区,这宣布了云轨的诞生,而与此同时,汕头市成为第一个向云轨伸出橄榄枝的城市。云轨属于中小运力的轨道交通,这个造价仅为地铁的1/5;建设周期仅为地铁的1/3的空中运输工具还具有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地形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在行驶中其噪音低;独立路权,最高时速可达80km/h。按照设计,云轨的最大运能单向每小时1至3万人次。

在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的设想中,云轨将成为再造一个比亚迪,实现另一个千亿产业的新业务板块。两年前,当云轨落成之时,王传福畅想了云轨的发展前景:“云轨的市场空间有10万亿元。”事实上,云轨推出之后,其相对于地铁更低的建设成本和周期,确实使得其大受欢迎。特别是对于拥堵严重的大型及超大型城市,这样的轨道交通,在疏散客流、减少拥堵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国内,自2016年推出云轨以来,比亚迪已经国内十余个国内城市达成合作协议。其中,银川的云轨已经建设完成。2017年,在比亚迪的收入中,云轨开始有了贡献。比亚迪2017年年报显示,其云轨业务当年收入为5052万元,比重为0.05%。不过,在2018年的财报中,这个板块的增长相信会十分迅速。

但云轨也并不是一个单项的产品,而是一个组合拳的中一个。王传福在云轨下线仪式上表示,比亚迪云轨作为中小运力的轨道交通产品,可与现有的公共交通系统充分结合,帮助打造地下、地面和空中的立体化交通网络解决城市日益拥堵的出行难题。2018年,比亚迪提出了以“电动乘用车、电动商用车、电动叉车和轨道交通”组成的3.0交通解决方案达成合作,云轨就是最为核心的一部分。而5月在巴丹省的签约,也是正式宣告这一代表行业发展趋势的方案首次在海外落地。

另外,3.0交通解决方案也与比亚迪此前提出的“7+4”布局相契合。所谓“7+4”业务布局,是比亚迪新能源企业的总概括,其中“7”代表7大常规领域,即城市公交、出租车、道路客运、城市商品物流、城市建筑物流、环卫车、私家车;而“4”代表4大特殊领域,即仓储、矿山、机场、港口。

比亚迪自2017年加速对云轨业务的布局,将其作为一大战略方向。此前,比亚迪已获得了多地的订单,对外披露进展也非常顺利。但是在今年5月,国内政策出现了变动。按照此前政策要求,类云轨此类的交通项目之前由地方政府审批,但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投资项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省级发改委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本地区城轨车辆新增产能。其中,有一项要求是,城轨车辆产能利用率低于80%的地区,不得新增城轨车辆产能。企业申请建设扩大城轨车辆产能项目,上两个年度产能利用率应均高于80%。

这个政策收紧了国内对轨道交通建设的要求。对此,比亚迪方面似乎早有心理准备,在最新一期的投资者调研中,比亚迪表示,“云轨市场需求依旧很大,但是今年年初国家收紧了对轨道交通的审核,目前我们的项目需要申报发改委审批。”目前,调控令效果已出现,包括比亚迪、中国铁建在内的单轨项目布局均有所调整。而作为对策,比亚迪正在加速开拓海外市场,有市场分析认为,其在巴西的中标可视作是该公司及时转战海外。而5月份菲律宾的“回头客”订单,也证实了其海外市场的前景广阔。

“云轨的千亿产值目标实现路径并不仅仅是国内的三四线城市,海外市场开拓对我们而言也是十分巨大的,并且进展迅速。”比亚迪内部一位高层表示。而以云轨、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为突破点,比亚迪正在全球输出其新能源技术标准,这使得其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比亚迪内部认为,“云轨”可广泛用于中、小城市的骨干线和大中城市的加密线、商务区、游览区等线路,解决大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有效缓解交通压力。在2000年至2015年的15年时间中,中国机动车增长近20倍。数据显示,各大城市每年机动车增速15%,道路增速仅1%,而过度依赖汽车的出行方式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尽管目前政策有变动,但我们始终认为云轨必定会有其市场,这个巨大的市场蛋糕等待我们去开发。”比亚迪一位内部人士表示。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行业产业报道部主任
关注汽车产业发展趋势、行业性事件、企业动态;全程记录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端、升温、爆发,以及每一次新技术浪潮;对自动驾驶、造车新势力、汽车行业投资、上市公司资本运作以及汽车产业政策变动进行持续性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