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避免人才称号与物质利益直接挂钩

吴秋婷2018-07-05 16:48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吴秋婷 7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在官网发布《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人才称号应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避免与物质利益简单、直接挂钩。

《意见》指出,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以下简称“三评”)改革是推进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三评”改革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核心,以构建科学、规范、高效、诚信的科技评价体系为目标,以改革科研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为关键。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马君认为,从内容看,三评改革的着力点在于:优化“三评”工作布局、减少“三评”项目数量、改进评价机制、提高质量效率。“本质上说,‘三评’改革是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更好地发挥好人才评价机制的指挥棒作用。”

科学设立人才评价指标是改进科技人才评价制度的重要环节。在人才评价标准方面,《意见》表示,科研人才评价应当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

过去,人才称号作为一种学术荣誉,在高校中往往与各类科研项目、职称评定、薪酬待遇相捆绑,甚至坊间有传沦为“帽子工程”的嫌疑。

在马君看来,不论是“学术老板”还是“帽子工程”,学术异化的背后都是金钱利益在作祟。学术的价值有时候难以用金钱来衡量,如果非要给学术披上金钱外衣,就会产生严重的挤出效应,导致人才动机改变,从追逐内在的兴趣、家国情怀,变为追逐金钱和名利。”

对于人才称号的异化问题,《意见》要求,不把人才荣誉性称号作为承担各类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励、职称评定、岗位聘用、薪酬待遇确定的限制性条件,使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避免与物质利益简单、直接挂钩。不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称号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

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5年来,中国科技投入比例每年保持在11%的比例增加,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已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国家也在不断推动人才评价体制改革,为科研自主创新道路扫除障碍。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改革和创新人才评价方式,避免简单通过各类人才计划头衔评价人才。6月中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官网发布关于“避免人才项目异化使用”的公开信。

“从这种趋势可以看到,国家对破除束缚原始创新力的体制机制障碍的改革,已不再是‘补短板’式的小打小闹,而是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深层次的综合改革。”马君说。

但马君也认为,目前的改革方案设计仍然较为粗糙。“毕竟是指导意见而不是一个实施方案。比如意见中说,基础前沿研究突出原创导向,以同行评议为主,但具体如何操作却未提及。现在的评价反馈与沟通机制也仍不健全。另外,改革还应当建立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评价体系,将即时激励和事后激励结合起来。”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