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社会力量办幼儿园还在路上

杨三喜2018-11-24 13:40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杨三喜/文 近日,因为用地不符合要求,北京昌平好几家幼儿园面临被腾退的窘境,让家长忧心。其中一家幼儿园有400多名孩子,收费水平属于中等偏上,在家长群体中口碑极好,孩子入园甚至要提前一年报名。

几乎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意见》把学前教育放到了“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的重要位置,明确了政府的投入责任,要求牢牢把握公益普惠基本方向,并提出了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的目标。更引人关注的是关于遏制资本过度逐利的规定。《意见》公布当天,美股红黄蓝盘中两度触及熔断,一天之内市值跌去52.9%,而隔天的港股教育股也应声暴跌。

当前,学前教育行业的确存在资本过度逐利现象。近年来,一些跟教育八杆子也打不着的传统企业纷纷跨界进军学前教育行业,跑马圈地。在资本的推动下,部分幼儿园凭借“直营+加盟”的商业模式得以快速扩张,通过扩大规模快速获得投资。但加盟商通常良莠不齐,师资水平、保教质量跟不上规模扩张的速度,给孩子带来了额外的安全隐患,幼师虐童等各类安全问题频发。

民办园一律不准单独或作为一部分资产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园,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营利性幼儿园资产等规定,指向鲜明、目的明确,宣告了幼儿园在国内上市之路的终结,无疑将规范学前教育的发展,推动学前教育回归教育本质,避免它变成一门纯粹的生意。

也正是因为资本的参与,推动了近年来中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虽然存在资本过度逐利现象,却不能否认资本对满足民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学前教育需求的贡献。正因此,新规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担忧未来多样化、个性化的学前教育服务得不到满足,尤其是在大城市,“入园难”的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

要消除民众的担忧,或者说要满足民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学前教育需求,除了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构建公益普惠幼儿园发展体系之外,还应该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优势。要对资本过度逐利和社会力量办园进行有效的甄别,在遏制资本过度逐利的同时,支持、鼓励多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学前教育,推动学前教育发展。

《意见》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办园,主要从政府加大扶持力度,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来谈。《意见》还提出分类治理无证办园,加大整改扶持力度,规范无证园,达到基本标准的,颁发办园许可证,而整改后仍然达不到安全卫生等办园基本要求的,将坚决取缔。这些规定,为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指明了方向。

对于幼儿园来说,安全卫生无疑是第一位的,为此设置一定的要求和门槛是确保办园安全的基本保障。然而,也正是一些不够合理的办学门槛,阻挡了社会力量参与学前教育事业。不用说按照现有规定完全达到场地、消防、卫生、安全等多项办园条件有很大的难度,在满足这些办园条件的情况下,拿下证书,都要跑很多部门,要费很大的周折。很多办园者抱怨办证难,一个完整的流程跑下来,短则三四个月、半年,长则一两年甚至更长。一些真正有教育情怀的社会组织、个人,虽然有热情,但可能还没有把幼儿园办起来,就被这些门槛和程序给吓跑了。或者虽然办学质量受到民众认可,却因为无法拿到合法资质而只能在灰色地带生存,随时面临被清退的风险。

所以,对于有教育情怀,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各种社会力量来说,真正期待的恐怕不是政府在资金、师资等方面的支持,而是在保障基本办学安全前提下,因地制宜,灵活设置办学门槛,适当放开办学资质,充分激发包括社会组织、企业家以及个人参与学前教育的热情,从而不断扩大学前教育供给,满足民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学前教育需求。

(作者系教育领域资深媒体人)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