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信号再次明确

张玮2018-12-18 17:18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张玮/文  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开篇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讲起,特别强调当时的历史环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在当前世界经贸“逆全球化”趋势渐长的情况下,颇有借古喻今的意味。

习近平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这段讲话与上周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增强忧患意识,继续抓住并用好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异曲同工之处。“历史的发展规律”蕴含方方面面,目前对现实影响最大的,就是现行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重铸”。习近平在两次大会上提到的“历史变革时机”、“重要战略机遇期”,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国际经贸格局变化对中国提出的历史挑战,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贸易摩擦共同作用下,倒逼中国自主研发、变被动为主动的战略诉求。

习近平肯定了“改革”的正确性和必然性,提出“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再次肯定了改革的历史功绩。

近期,学界对于加快改革开放的讨论,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规模的持续增长不相适应。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至今,经济规模已经从10万亿人民币增加到80多万亿。GDP达80多万亿的经济体所要求的改革开放,与10万亿GDP规模的要求肯定不一样。就此而言,中国的改革开放并未随着GDP规模的增长而同步改进。

二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与新的全球化形势不相适应。新的全球化形势提出了新的改革开放需求,要求中国在贸易往来、资本流动、市场准入、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体系的建立等各个方面,建立起国际先进标准相一致的开放体系。中国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分享全球化的好处,还要与全球分享中国市场,同时进行面向全球化的制度调整。在这一方面,中国的主动调整是不足的。

三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国内新的市场经济需求不相适应。一旦经济增长速度慢下来,就会发现国内市场在改革开放上如果不加快脚步,就会成为进一步发展的体制障碍。近一两年,民营企业整体上的生存与发展状态日益艰难,就暴露出在发展速度降低之后,国内市场面临的改革开放不足的弊端。

习近平的大会演讲,肯定了40年来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并提出“九点坚持”:

一是必须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最早见于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论点在此次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再次重申,意义非凡。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由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决定的。“其作始也简,其将闭也必巨。”中国共产党从一个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新生政党,发展成为今天拥有89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政党,深刻改变了中国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改变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社会地位和精神面貌,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历史经验证明,党领导一切是适应中国国情的,也是中国人民迎接风险挑战、克服艰难险阻的必然选择。

二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同样是对十九大定调的再次重申。这或许预示着未来“扶贫攻坚战”将成为未来工作重点。

三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四是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此处,再次强调要增强“四个自信”。

五是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挥和增强中国制度优势。

此处特别指出“为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不断建立了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这一论述使人不禁想起前几个月闹得沸沸扬扬的“私营经济离场论”。不可否认,在外部环境不确定,叠加内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共同作用下,私营经济,尤其是中小企可能面临利润压缩、经营难度增大的事实。但这一现象并不仅在私营经济体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也会出现同样问题。改革开放40年来,私营企业发挥着不客磨灭的作用。尤其是在“逆全球化”愈演愈烈的时代背景下,“时打时停”的贸易摩擦很可能成为“外部环境新常态”。如果说抗战时期的“持久战”依靠的是广大群众基础,那么,如今“逆全球化”背景下的“新持久战”依靠谁?答案自然还是私营企业,道理很简单:私营企业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组成元素。改革40年年来,创造了50%以上财政收入;6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就业,私营企业占全部企业的90%以上。任何想把非公有制经济否定掉的观点,都不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都不符合我国改革发展要求,因此都是错误的。

六是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国家综合国力。

此处重新提到了“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笔者认为,未来保经济的重点在于提升制造业投资和保基建两个领域,而基建的重点一是在农村(水利水电等),二是在于环境治理。

七是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最早见于十九大报告。今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又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中“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修改为“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于扩大开放,习近平在11月5日召开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已经做了部署:一是激发进口潜力,降低关税,降低制度成本;二是持续放宽市场准入,提升投资自由化水平;三是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完善法律法规,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四是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差别化探索,加大压力测试,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五是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坚定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必要改革,共同捍卫多边贸易体制。

八是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九是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作者系昆仑健康保险资管中心首席宏观研究员,经济观察报宏观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