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严格”出台 教育部出手规范高校自主招生

李静2019-01-05 20:00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静 昨天(1月4日),经济观察网记者从教育部官网获悉,12月29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今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同时,为进一步能够高校选材的科学性和公平性,从招生政策到招生程序,提出“十个严格”用以进一步增强高校选材科学性和公平性。

按照通知要求,在招生政策方面,教育部要求各地要严格报名资格条件,强化对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要求。提出不得简单以论文、专利、中介结构举办的竞赛(活动)等作为报考条件和初审通过依据。

同时,教育部提出要严格制定录取标准,高校应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要求,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给予自主招生考生的优惠分值;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各高校在上一年录取人数的基础上适度压缩招生名额;在招生专业方面,教育部提出,高校应根据学科特色,从选拔具有相关学科特长、创新潜质学生的角度出发,原则上以基础学科和特色学科专业为主。

21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经济观察网表示,通知的基本精神就是要从严进行自主招生,严把自主招生质量关。这也是在回应社会舆论对自主招生存在弄虚作假问题的关切,尤其是针对去年引起舆论关注的自主招生申请论文造假、专利买卖问题,对高校提出不得简单以论文、专利等作为报考条件和初审通过依据的要求,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经济观察网记者了解到,2003年,中国教育部开始推行自主招生,结束了此前高校职能在每年同一时间招考的历史。到2014年,已经有90所大学试点自主招生。从2015年开始,自主招生调整到高考之后进行,主要招收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是高考录取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的重要改革。但是,对于自主招生,存在有的学校、家长、学生功利应对自主招生,甚至弄虚作假的问题,也引起了社会舆论对自主招生的广泛质疑。

自主招生改革的初心是什么?在熊丙奇看来,是落实和扩大学校的自主权,扩大学生的选择权,打破招生录取的“唯分数论”,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但从自主招生具体的推进看,并没有按照这一初心推进,目前的自主招生,是和传统的高考录取嫁接在一起的,只是给学校有限的自主权,并没有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学生参加自主招生,最终只是获得一定的高考降分录取优惠,然后还要根据高考成绩填报自主招生志愿(安排在提前批之后录取),最终只能获得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这导致自主招生对学生和家长而言,变为“高考降分”,这非但没有打破单一分数评价体系,反而使自主招生功利化,一些培训机构就用“高考降分”作为卖点来开展自主招生业务”熊丙奇说。

值得关注的是,在规范招生程序中,通知提出要严格执行公开公示。熊丙奇指出,这与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信息公开提出的要求对比,有一处十分明显的变化。

“本次通知要求,‘在报名申请阶段,所有申请自主招生的考生名单、考生提交的成绩以及反映其综合素质的相关材料(竞赛获奖证书等)均须经中学审核并在学校网站和班级详尽公示,公示结果须由中学校长签字确认。’而2014年的意见对中学公示的要求只是‘中学要公示所有经确认推荐的考生名单及相关材料。’很显然,对中学对申请自主招生学生的信息公开提出了更详尽的要求,并没有校长要对公示结果负责。这抓住了目前申请材料弄虚作假的要害,关键在于必须督促每所高中学校严格按公示要求进行公示。

在他看来,要真正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推进自主招生改革,这方面可借鉴香港地区高校在内地的招生方式,实行基于统一考试的高校完全自主招生,在高考成绩公布后,由大学自主提出申请成绩要求,达到成绩要求者可同时申请若干所高校,大学再结合高考成绩、大学面试考察成绩、学生高中学业成绩综合评价、录取学生,由此切实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经济观察网从教育部获悉,下一步,教育部将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惩处造价行为。对于自主招生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格处理。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科创新闻部记者
长期关注教育、财经领域。新闻线索请联系lijing@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