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时间】全国政协委员刘炳江:治污措施千万条 减排第一条

董瑞强2019-03-06 12:36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董瑞强 往后,京津冀大气治污要啃“硬骨头”。

3月5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两会新闻中心首场记者会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民建)、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坦承大气治污的难度:大气污染治理确实进入了攻坚期,尤其是对北京而言,“一微克一微克抠”真是到了时候。

他说,治污措施千万条,列的单子千万条,但减排是第一条。我们和大家一样都渴望蓝天白云,目标已明确,措施已分配下去,只有大家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治理路子是对的

“一没有风,霾就来。确实是这个样子,因为排放量远远超过大气环境容量,你说不调结构能行吗?但是调哪一个结构都是比较难的。”刘炳江坦言。

他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7.2%,但全国33%的平板玻璃、39%的电解铝、43%的粗钢、49%的焦炭、60%的原料药等产业都布局于此。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密集,导致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是全国平均的4倍左右。

经济观察网记者注意到,近五年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浓度显著改善,但仍为全国平均浓度最高的区域。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期粗放发展形成了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黑、产业布局偏乱等问题,制约了当地大气环境质量的根本改善。

不过,从“大气十条”开始实施至今,北京市结构调整已取得明显成效。刘炳江解释称,北京煤炭已由2013年的2000多万吨减至去年不到300万吨。疏解非首都功能已把1000多家企业搬迁了,北京靠调结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PM2.5由2013年大约90微克降至去年51微克。北京2013年重污染天气58天,去年一年15天,这说明我们治理路子是对的。

但仅秋冬季而言,京津冀PM2.5却出现了不降反升。

来自生态环境部的数据,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1月19日,三大重点区域80城PM2.5平均浓度为6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其中只有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有所上升,该地区PM2.5浓度上升了9.2%,北京上升了14.9%。

45%来自机动车等移动源

几次重污染过程加大了PM2.5之仗的难度。

据北京生态环境局发布的2018年北京PM2.5来源解析,北京市全年51微克中,有2/3来自北京市,1/3来自外界传输。但重污染期间,55%-70%来自于外地。

“现在北京市本地污染中45%来自移动源,机动车这一类,所以其主要矛盾已不是产业结构、煤炭治理了,已转移到移动源治理上来。”刘炳江表示,不过,北京机动车治污任务还很艰巨。北京电动公交车

越来越多,凡是北京的重型载货车逢来必查,去年查了200多万辆,其中冒黑烟超标的15%,氮氧化物超标的30%。

而北京以外区域,解决四个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问题仍是重点。刘炳江表示,要全面实行钢铁的超低排放,预计近期将下发《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对于量大面广的工业窑炉,要么清洁能源替代,要么深度治理,要么淘汰掉。

去年5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了钢企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时间表:到2020年10月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基本完成改造;2025年底前,全国具备改造条件的钢企力争实现超低排放。此外,力争在2020年底前完成钢铁产能改造4.8亿吨,2022年底前完成5.8亿吨,2025年底前完成改造9亿吨左右。

此外,刘炳江认为,大气治污重中之重是农村散煤替代。农村散煤对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电厂排放的17倍,散煤进行能源替代是对经济、社会、环境最优的一个手段。现在我们在钢铁、燃煤电厂等都拉单挂账,在建铁路的货运线,禁止再用公路大货车运输。土地使用方面,太行山沿线是矿山最密集的地方,现在要求复绿,建筑、水利和道路施工扬尘要控制住。

“另外,最关键的一招是重污染天气应对要联防联控、齐步走,今年最大的任务就是制定这个名单。所以减排措施千万条,列的单子千万条,措施千万条,但是减排是第一条。”他说。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