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卷入“黑洞”跌停 超50万手封单 市值缩水近20亿

张晓晖2019-04-12 16:13

(图片来源:全景图片)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晓晖 2019年4月12日,中小板上市公司——视觉(中国)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000681.SZ,下称“视觉中国”)因为人类首张黑洞照片的版权问题,陷入媒体和公众的声讨之中。

当日开盘,视觉中国立即跌停,每股报25.20元,封单量超过50万手。其总市值较前一日收盘缩水约19.63亿元,流通市值缩水约8.68亿元。

这一切源自4月11日,有网友发现人类首张“黑洞”照片被视觉中国标记为:此图是编辑图片,如果用于商业用途,请致电400-818-XXXX或咨询客户代表。

视觉中国4月11日15:51在官方微博上发布《声明》——“黑洞”照片属于Event Horizon Telescope组织,视觉中国通过合作伙伴获得编辑类使用授权。该图片授权并非独家,其他媒体和图片机构也获得了授权。但是该图片根据版权人要求只能用于新闻编辑传播使用,未经许可,不能作为商业类使用。商业使用一般包括广告、促销等使用场景,视觉中国并未获得该图片商业用途的权利。如未经版权人授权,用于商业用途,将可能存在风险。

之后,视觉中国因为图片版权问题陷入了舆论的旋涡。

共青团中央在微博中质疑视觉中国为何对中国国徽和国旗也拥有版权。经纬中国创始人张颖则称:“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视觉中国的。”

人民日报官微称:“视觉中国”下线国旗、国徽等不合规图片并致歉。怎样的图片能收费?探讨来得猝不及防却颇有意义。当版权保护成共识,没有人否认摄影作品有著作权。问题在于,著作权是否真成立?平台有没有净化版权池?商业模式是否经得起推敲?避免版权保护陷入“黑洞”,与提倡版权付费一样重要。

质疑视觉中国的舆论迅速发酵。

2019年4月11日,针对视觉中国网站传播违法有害信息的情况,天津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连夜约谈网站负责人,责令该网站立即停止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彻底整改。

微博上,视觉中国在4月11晚间,贴出致歉声明:

接受广大网民和媒体的监督批评 全面配合监管部门彻底积极整改

经网民举报的视觉中国网站存在关于国旗、国徽等不合规图片的问题,公司高度重视,立即开展自查。经查核,该图片由视觉中国签约供稿人提供,视觉中国作为平台方没有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没有尽到严格审核的职责,导致不合规的内容出现在网上。这些问题暴露出我们在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为此我们深表歉意!目前,公司已采取措施对不合规图片全部下线处理,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自愿关闭网站开展整改,进一步强化企业自律,强化制度建设,提升内容审核的质量,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再次感谢广大网民和媒体的监督,公司将汲取教训认真整改,自愿接受天津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依规对我公司的处理。

再次向广大网民和社会致歉!

目前,视觉中国官网已经关闭。

4月12日,国家版权局官网称,各图片公司要健全版权管理机制,规范版权运营,合法合理维权,不得滥用权利,并提出将把图片版权保护纳入即将开展的“剑网2019”专项行动。

新华社4月12日发文称,“长期以来,视觉中国动辄挥舞版权大棒索取高额图片版权费用的做法让很多媒体苦不堪言。视觉中国究竟是要揽尽天下图片,还是把它变成一门自己主宰定价权的版权生意?”并表示,“希望跟视觉中国有同样行为的公司能引以为戒,莫把版权变霸权,这样的做法不合理,也行不通。”

资本市场对视觉中国选择用脚投票。在最近两个月时间里,视觉中国的股价从22.37元一路上涨至最高的30.99元,涨幅超过30%。

4月12日,视觉中国亦发布了公告,称公司当日收到天津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约谈公司网站负责人,责令公司网站全面彻底整改并在此期间暂时关闭网站。

根据此前视觉中国的公告,其于4月12日应有3.88亿限售股上市流通,占公司总股本的55.39%。但是截至4月11日,深交所网站上查不到视觉中国关于这部分限售股解除限售的公告。

经济观察网记者尝试询问视觉中国网站何时能够恢复以及限售股解禁的情况,但视觉中国董秘办公室电话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视觉中国2018年三季报显示,2018年初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合并层面营业收入 70,122 万元,较 2017 年同期增长 20.9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2,006 万元,较 2017 年同期增长 35.31%。其中占上市公司总收入 81.81% 的公司核心主业:“视觉内容与服务”实现营业收入 57,369 万元,同比增长 34.48%,核心主业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3,223 万元,较 2017 年同期增长 43.74%。体现了公司聚焦核心主业,持续提升公司长远价值的经营策略。

目前,视觉中国的总市值约为177亿元,其2018年度业绩尚未披露。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资本市场部记者
从事新闻行业超过12年,专注于时政、公司新闻报道,擅长采访、调查、取证和突破。2006年起在经济观察报华东新闻中心(上海)工作,2008年派驻重庆,负责西南地区新闻报道。常驻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