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共情能力比智性学习更重要 ——从一所学校的免费手纸谈起

尼德罗2019-04-26 14:02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尼德罗/文 去年下半年,我去一所私立学校当选修课老师。为此,我有机会深入到这所学校内部考察学生的日常状态。经过一个学期的上课、走访,有几个细节令我印象颇深,其中一个细节,就是这所学校的洗手间配有免费手纸。

在我印象中,绝大部分中小学校的洗手间都没有免费手纸。原因很简单,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喜打闹,经常把手纸弄得到处都是。为了省去收拾手纸的麻烦也为了避免浪费,很多学校干脆不提供免费手纸。

但这所学校洗手间配免费手纸已有3年。一开始,的确出现过有孩子把卷纸拖出很长,弄得到处都是的现象。很自然,如何应对这些“破坏分子”,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一般而言,如果要继续实施这项制度,存在两种做法:一是加强监督,比如安装摄像头,鼓励学生之间举报;二是进行心灵教育,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明白浪费手纸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这所学校采取的是第二种办法。不过,所谓心灵教育,并不是那么简单。说得不好听一点,这年头的孩子都很有个性,不是你想教育就能教育的。

免费手纸被大量浪费的事情出现之后,校长并没有要求彻查到底。相反,校长把地上洒落的手纸捡起来,抱成一团,去该楼层的每个教室,对学生们展开宣讲。校长讲话的大意是这样的,他并不想查出这是谁干的,但是请同学们反省自己的行为。另外,他也提醒所有学生,如果继续有人捣乱,免费供应手纸的制度就没办法继续下去,所有人以后上洗手间,都需要自备纸巾。请同学们为他人着想。

校长的讲话明显起到了成效,因为从那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明显浪费手纸的现象了。校长说的话,孩子们当然都能听懂。但是,在实际的校园生活中,听得懂和做得到并不是一码事。校长或老师的一席话,为何就能止住这样的冲动,唤起他们的责任感呢?

就我的观察,校长不深究、抱着一团手纸宣讲,这只是第一步,也仅仅是表面步骤,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来自学校日常管理的理念和做法。这种理念就是尊重孩子的权利,允许孩子犯错,并鼓励孩子多为他人考虑。

在这所学校的操场上,时常可以看到初中生带着小学一二年级的弟弟妹妹们一起踢球。混龄玩耍的后果,就是年纪大的可以照顾年纪小的。偶尔,我也参与其中,跟孩子们玩得特别开心。学校的操场周围有几棵树,一般来说,爬树是危险的事,但学校对孩子们爬树举动并不禁止,所以在课堂间隙,我偶尔就可以看到有孩子在奋力爬树。

除了常规的课程,每个学年,学校都会举办一次文化艺术节和体育科技节,老师、学生和家长,对“两节”的重视程度不亚于对成绩的要求。除了需要准备中考的9年级学生之外,其他八个年级的孩子都会积极准备节目。许多学习成绩并不突出的孩子,因为有了这两个盛大的节日,也有机会站在舞台中央,展示自己的特长,收获众人的掌声。

学校每周一举办国旗下讲话的活动,校方从不会刻意推荐某个“优秀生”上台,而是由每个孩子轮流上台,人人都可以获得上台发言的机会。

学校对所有孩子一视同仁的态度,更体现对自闭症孩子的接纳上。在我上课期间,全校共有8名确诊的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孩子,他们并不是组成一个单独班级,而是融入到各自年级的不同班级。就我自己的观察来说,虽然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做到对自闭症同学一视同仁,但学校、班主任和授课老师、心理老师一直在倡导这种平等精神。那种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理念,已经深入到全体老师的内心。

对于学生来说,即使不能完全理解自闭症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他们也已经习惯把自闭症同学看作班级里的一员、世界的一部分。让孩子意识到人和人之间是不同的非常重要。因为这是理解的第一步,也是包容的起点。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所学校的学生总数只有1200人。因为人数较少,所以师生之间更容易形成熟人网络。在这张网络上,通过正面的引导、训练,就可以存在一定的规范和信任。按照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罗伯特·帕特南的说法,这张根植于学校师生间的社会网络,以及网络上的规范与信任,正是非常宝贵的“社会资本”。

在充沛社会资本的土壤里,最终孕育出了学生的共情能力。帕特南认为,在教育层面,社会资本比金钱资本对于学生的成长更有帮助。对此,我深有感触,因为免费手纸制度之所以能够实施下去,就在于这张网络上所生成的规范与信任,以及由此激发出的学生的共情能力。

作为面向未来的教育,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共情能力的培养可能更为关键。对于未来的孩子们来说,共情能力就像进入他人内心世界、生活情境的密码。拥有了这串密码,“囚徒困境”式的竞争就可以被规避,深入持久的合作也就变得可能。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