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五道口金融论坛】金融供给侧改革要怎么推 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谈了四点体会

胡艳明2019-05-25 15:41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艳明 5月25日,2019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金融供给侧改革与开放”在北京召开。证监会副主席、党委委员阎庆民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对“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

他表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大变局的时候,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复杂严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稳增长、防风险的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就此问题,阎庆民讲述了自己的四点体会:

一、优化金融市场体系结构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要解决金融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结构性问题,重点任务就是要调整优化金融市场体系结构。

阎庆民表示,一要逐步改变我国当前“货币多、资本少”的金融结构。去年年底我们做了一些数据对比分析,我国的货币化率用M2占GDP测算下来大概是203%,美国和英国同期做了一个对比,我国的货币化率基本上是美英的三倍左右。同期资本化率(用的是股票的市值加上债券的余额再加上GDP),我们基本上是英美的1/3,这个数据倒过来看当然金融化率各地用的时候不太一样。我们用两个数据得到货币多,资本少,这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从上市公司情况看,我们一共有90多家金融机构,银行占主导,32家上市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占到整个3610家上市公司总和的44%。非金融类的上市公司大概实现的净利润还没有上市的金融机构多,上市的金融机构加上保险、证券大概有97家,非金融上市公司大概有3000多家,所以从这一情况观察,也要逐步改变当前货币多、资本少的金融体系结构。

二要下大力气补短板,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从“十二五”开始,我国一直在提高直接融资比例,2018年我们统计的数据大概是17.9%。当然这个数据远远低于以直接融资为渠道的美国、英国等其它国家。在优化金融市场体系结构当中,我们需要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显著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更好提升金融供给效率。

三是要努力化解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发展的制约因素。我们金融市场发展还是不太充分,不太健全。现在各种债券还是分割的、碎片化的,怎么来建立一个统一的市场,统一的债券市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二、加快金融机构改革是推进金融工作改革的重要抓手

一是要大力发展普惠性金融。要大力发展普惠性金融,增加中小金融机构的数量和业务。

二是大力发展政策性金融。我们现在也面临问题,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大量的像铁路、水利,我感觉这块我们发展的还不够,需要政策性金融支持。

三是大力发展新金融。新金融还是缺资本的时代,怎么样有助于资本的形成。从2017年8月份开始到今年4月份为止,整个私募股权的创投资金大概9万多亿,如果加上私募证券基金大概2万亿左右。再加上非标的,就是大的资产管理大概还有一万多亿,加起来可能13万亿左右,整个公募基金也有13万亿。所以新金融最大的问题我们可以给科技型企业帮助它解决资本的困难。在学习深入理解怎么来解决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我觉得这是一个切入点。

三、提高金融产品的质量和可获得性是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

金融要素的供给最终要以金融产品为载体才能实现,要注重提高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质量与可获得性。

一是提高金融产品的适应性。目前,金融机构在设计金融产品时,出于利润和安全等因素考虑,更倾向于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忽略了我国实体经济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例如,银行信贷部门在考评客户信用风险时,更关注担保物价值,对现金流、净利润等第一还款能力重视不足,这使得轻资产多、重资产少的创新、创业、成长型中小企业较难获得足够贷款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应从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原则,针对实体企业堵点、痛点、难点开“药方”,下大力气提升服务质量。

二是增强金融产品的灵活性。去年,我国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较为突出。中央高度重视,相继推出各项缓解措施,包括人民银行设立了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商业银行也优化了循环授信和贷款业务。但是可能感觉这个灵活性方面还是不够。

三是要提高金融产品的复合性。实体企业的金融需求受所在行业、规模、发展阶段等不同而千差万别。金融产品过于“单一化”、“同质化”增加了企业的搜寻成本负担,金融机构可考虑研发复合型产品,全方位、多角度匹配企业需求。例如,在服务科创企业作为特定对象时,仅有银行或仅有证券公司服务能力均有限:银行资金实力雄厚,但侧重于服务传统行业,证券公司估值定价能力强,但服务规模有限。因此,可考虑采用“投资先行、投贷联动”的符合金融产品服务模式,由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证券公司先行进入,实现价值判断;贷款机构随后参与,支持企业成长,切实解决企业后顾之忧,使其能够专注主页、做大做强。

四是丰富金融产品的避险性。实体经济对金融的需求不仅是融资,还要考虑怎么避免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包括利率的风险。我们此前做过一项研究,2015年至2017年,一季度我国上市公司参与衍生品市场进行风险管理的比例只有11.6%,而早在2009年,国际互换与衍生品协会(ISDA)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世界500强中94.2%的企业均参与衍生品业务。我国实体企业参与衍生品市场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也与我国生产、贸易、进出口等经济活动的巨大体量不相匹配。当前,我国深入融入全球分工,直接面对全球竞争,如果没有充足、有效的避险性金融工具保驾护航,实体企业将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要深入了解实体经济需求,以更具前瞻性、创新性的理念,设计和提供更多避险工具,帮助企业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提升整个经济社会抗风险能力。

四、促进金融监管提质增效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保障

金融监管是维护市场安全稳定的基础。阎庆民谈了自己的四点想法。

首先,增强金融监管的一致性。金融监管水平与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相适应,既不能因为监管能力不足导致实体经济发展受阻,反过来讲也不能监管过于超前而制约了金融要素供给。我们形容监管就像骑自行车,你得把平衡掌握好。我们也在反思,十年前的金融危机,对照中国怎么看?我们的金融改革是不是快于国内企业的改革了?或者有些是因为我们监管的能力不能适应,也会影响了实体经济在改革当中对金融提出的融资需求、服务需求。

第二要增强金融监管的协同性。主要是在分业监管前提下,如何在金融委的领导支持下,协调联动,形成监管合力。

第三是增强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当前我国经济环境、外部因素多变,监管机构目标多重,政策有效性降低。金融监管政策要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形成稳定预期,有效增强市场信心。作为资本市场的监管者,首先,要加快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步伐,完善发行、上市、退市、交易、并购重组等一系列规则;其次,压实中介机构的责任;第三,优化交易监管制度,不允许行政干预股指,最大限度实现投资者的公平交易;第四,强化交易全程监管,督促上市公司准确、完整、及时披露信息;第五,提升违法违规成本,加快推进《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修订,实现持续监管和精准监管。第六,构建多渠道提高投资者教育和保护的阵地;第七,进一步推动债券市场统一监管,形成统一的债券市场(国债、金融债、公司债、企业债、中期短期融资券等)。

第四是要增强金融监管的安全性。要始终坚持党对金融监管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战略部署,强化监管主体责任和分工,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稳妥处理好股票质押、债券违规、私募基金、地方交易场所等重点领域的风险,切实维护金融稳定安全。

(根据嘉宾现场演讲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机构新闻部记者
主要关注上市公司、证券、银行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