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进博会 | 进博会第三日:交易团的要求

姜鑫2019-11-07 21:01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姜鑫 宋笛 11月7日,进博会开幕后的第三天,越来越多的交易团成员涌入国家会展中心,部分展台不得不增加销售和工作人员。

为了吸引交易团的目光,外资参展商们悉数拿出自己的拳头产品。而“买买买”主力军亦不含糊,“安全”、“特色”、“品质”、“差异化”一个不能少。

王强是来伊份的一名采购员,他的主要目标是位于8.2馆的参展食品及农产品,为来伊份旗下进口品牌寻找新的品种。在8.2展馆,经济观察网记者遇到了正在“品货”的王强。

“转了一圈,尝了二三十家的产品,大部分都还是不错的,但是也有一些产品不太适合中国人的口味”,王强介绍称,中国人的口味比较中和,过甜、过硬的东西可能销量有限。

王强介绍,口感之外最重要的是安全问题,“我们会优先挑选一流大厂,使其在品质和知名度上有一定保障,过去一段时间可能国内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度不够,但是现在对健康问题非常关注。”

作为食品采购商,王强的另一个标准要有特色,“进口商品嘛,进入中国要有其独特性,最为明显的就是他是否是当地的特色产品。例如,说到牛奶想到的是新西兰、澳大利亚这种纯天然无污染的地方,讲到巧克力就想到瑞士、比利时等欧洲国家。”除此之外,还会考虑流行趋势,例如最近流行咸蛋黄口味的零食,王强也会在这个角度上做选择。

“与首届进博会相比,第二届进博会的交易团规模更大更专业”,一位医疗器材的参展商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去年很多交易团成员走马观花,今年的目的则相对明确,这也使得交易落地更快,据其介绍,就在进博会开幕的两天里,公司已经达成10余单的合作意向。

据了解,交易团主要由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企业组成,以省为单位进行参展。这也意味着,交易团的诉求不仅仅是商品那么简单。

经济观察网记者曾在场馆中遇到两位来自地方政府的交易团成员,他们诉求是能够引入新的资本和企业。上述地方政府交易团成员对经济观察网表示,进博会有溢出效应,一些外企在参加完进博会后,如果获得了不错的反响,也会想着能够直接在中国落地,这个时候交易团的招商部门就可以有所收获。

该交易团成员任职于当地的投资促进办公室,负责地区招商业务,他来进博会的目的就是希望为当地引进一些海外企业,在11月7日上午,他们刚刚和一家贸易企业沟通,希望能够引入当地。

也有的交易团成员在寻找解决方案。在11月7日下午,毕马威在展馆内做了一场关于银行业和金融科技结合中的税务痛点的分享,吸引了不少企业高管驻足。

渣打银行展区一位工作人员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今天接待了几组客户,在进行互动过程中,他们很想听一些案例,关注一些新的东西,如何对现有的服务进行升级。例如有一组客户就比较关注区块链、AI技术的应用。”

挑剔的交易团一旦进入“下单”模式,也给参展商带来了不错的收获。据了解,多省交易团都开设了采购需求发布暨现场签约会。以河南交易团为例,河南参会的7659家单位(其中企业和机构6145家)共签下了106个贸易合作合同,涉及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客商。

据浙江省商务厅厅长盛秋平介绍,在第二届进博会上,浙江省交易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根据前两天的统计,今年会比去年的成交增长两位数以上。签约项目中,服务业和装备产品占比较高,服务业采购达到了30%以上,比如浙江长龙航空与GE公司签订了4.77亿美元的订单。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机构新闻部资深记者
关注证券、新三板、保险行业与上市公司相关领域。擅长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