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进博会的真正价值不是“711亿”,而是一场高频而广泛的联结

宋笛2019-11-11 15:38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宋笛 711.3亿,这是今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按一年计的累计意向成交总金额。

11月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闭幕。按照进博会官网披露信息显示,第二届进博会,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711.3亿美元,比首届增长23%。

711.3亿意味着什么,它是进博会取得的最后成果吗?

711.3亿并不是一个小数字,但是在2018年中国进口了14万亿的货物,与这一数目相较,进博会的增量并不突出。其次,这还只是意向成交金额,其落地仍旧需要时间和耐心。

那么,对于中国经济的微观主体而言,进博会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这是进博会会场上发生的一系列小事情:11月7日,一位交易团成员——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地方投资促进部门人员——在场馆外抽烟的时候碰到了一位来会场采访的记者,记者之前刚刚采访了一家德国家族企业,这家企业正好希望在中国进行新的投资,记者把这个信息提供给了交易团成员,第二天,交易团成员拜访了这家外企。

此后,交易团成员又将一家他熟识的跨境贸易企业推荐给记者,在这个企业的签约会上,记者发现在电商市场已经被瓜分殆尽的情况下,在一些美容消费品类的跨境品类上,竟然还有如此广阔的空间,随后他将这个消息告知了他的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在济南经营一家美容店,正苦于缺乏店内流量,想在一楼开辟美妆品销售区域进行引流。

联结,广泛而高频的联结,这或许就是进博会的真正价值所在。

无论展商和交易团人员是因为何种原因聚集在此处,行政命令或品牌宣传的需求,但是最终的结果是,进博会成为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在 6天时间中,来自世界150个国家,超过3000家企业和数万来自中国企业和政府的交易团人员,超过91万的参展观众前所未有的被“锁定”在这一片30万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内。

他们会想尽办法的不虚度这6天的时间,哪怕仅仅是在场馆内毫无目的地游荡,都不断闪出转瞬即逝的 “小亮点”。

在这里,一位地级市的市长会站在一家小型外企展板的一侧,静静地听工作人员讲述一个关于冶金自动化的产品设计理念;一位食品行业从业者则从装备找到了一台可以自动组装箱子的机器人;甚至,两位银行业从业者因一个偶然提起的养老院合作话题,与欧洲一个经济大区的中国代表进行了长达40分钟的交谈。

这些琐碎而即兴的灵感、交谈甚至冲突,就是进博会的魅力所在。或许在中国任何一场行业论坛和峰会中,都会偶现这些火花,但是其行业、区域的跨度远无法达到进博会这一平台。我们时常提到中国经济的韧性,或许在进博会上展现的这些特质就是韧性之所在:巨大的规模、密集的要素和快速形成的联结。

正如中国一次又一次上演的故事:它或许始于政策的意图,但最终将走向政策意料范围之外,并走的更远。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科创新闻部主任
主要关注于科技类、创业类产业政策、创投领域以及交通物流领域。擅长深度报道和人物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