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长回应防护服是否紧缺、关闭离汉通道、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信披及时性等争议问题

黄蕾2020-01-27 17:50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黄蕾 实习记者 孙昊曈 1月27日,武汉市长周先旺接受央视记者专访时回应了包括防护服是否紧缺、关闭离汉通道、信息披露不及时等争议问题。

防护服问题:武汉市缓解 省内仍紧缺

周先旺指出目前湖北省的防护服特别紧缺,武汉市的防护服紧缺问题已得到全面缓解。他表示,湖北省长指出的是全省的情况,他主要说的是武汉的情况,武汉市在国家动员的大背景下,防护服紧缺问题得到全面缓解,但是还存在结构上的不足,比如进入医院隔离区的防护服还是紧张。

此前,在26日晚间的新闻发布会上,湖北省长王晓东表示医用防护服、口罩等防护物资仍然特别紧缺,武汉市长周先旺指出武汉防护服紧缺问题已得到全面缓解。

关闭离汉通道决定:非常艰难 疫情来得非常突然

对于关闭离汉通道的决定,周先旺指出,这是非常艰难的决定。它的突然在于疫情来得太突然。他认为此次疫情是突如其来的,他举例洪水还有天气预报,其他的问题还有很多隐患可以知道,比如标准不到位,整改不到位。病毒性疾病是没有预警的,没有预警突然来了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将不可想象。在人类史上大的传染病曾经对人类的威胁不可想象。此次疫情会产生的后果谁也说不清楚,因此要果断地关闭城门。

周先旺指出,一个超千万人口的城市采取“封城”,有人说在人类史上没有,在人类的城市发展史上也没有。但是面对今天疫情的威胁,我们把门关了,有可能把疾病阻断了,但是在历史上可能会留下骂名。但是我们认为只要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只要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安全,我们承担什么责任都可以。因为关门,最后说要问责,说人民群众有意见,我们革职以谢天下,只要把疫情控制好,我们都愿意。所以当时下的决心还是很大的。

关闭离汉通道效果:武汉人外出的大幅下降

对于关闭离汉通道的效果,周先旺表示因为武汉市是这次病毒性肺炎的疫源区,把疫源区管控好,可以阻断继续传播。传染病的控制首先是控制传染源,武汉人在这时候少出去就是对全国的贡献,就是对人类的贡献,所以按有关程序作出了关闭离汉通道的决定。从目前看,关闭离汉通道得到了武汉市民的理解,更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武汉人外出的大幅下降,因为没有通道了,这是强制性的。在阻断传染源上这个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周先旺表示关闭离汉通道是减少武汉被感染的人到外面去传染,对于区域内已经被感染和发病的,存量不会随着通道关闭而减少的。从流行病学的发病规律来看,12月27日发现首例,再溯源到12月12日第一个病人住院,按这个周期看,现在进入高发期,所以在这个时候(武汉的)病人量是增加的。

医护人员通勤、正常就医需求保障:社区配备3-5辆出租车

周先旺表示,目前武汉市每个社区配备3-5辆出租车,第一个作用就是接送医护人员,第二个作用是为居家观察的人送菜送餐送就医。他指出,目前这种方式在对接在磨合上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周先旺举例说比如有的司机愿意送餐送菜,但是不愿意运送发烧病人及运送医护人员。他表示目前正在完善,比如在医院的附近征用一些酒店。他表示问题是逐步暴露的,暴露后的应对措施肯定会比问题的出现要慢一些,所以他表示这段时间医护人员确实不容易。

对于居民客观存在、非常急迫的就医需求如何保证呢?周先旺指出,从出行的角度,要让居民的就医需求尽可能在社区得到满足;对于孕妇生产、老人突发疾病的就医需求,周先旺表示,社区配备的车辆也有保障这一块的功能,另外还在配备志愿者服务,并且目前120机制是健全的,只是比较紧张而已。

连轴转还转得不好:应对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还需提高

说到工作状态。周先旺表示,疫情发生后,疫情不断发展。从最初的判断是一般的病毒,毒性不强传播力不强,到后面发展到人与人之间有限的传播,到人与人之间的快速传播,我们的工作不断升级,至少近十来天都是连轴转。周先旺表示此次疫情对武汉是严峻的考验。对于战胜病毒性的困难,大家有一个认识过程

周先旺接受专访时直言,武汉应该说是全国重要的医学医疗中心,在这方面能力强于很多城市,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医疗医学资源需求就捉襟见肘了,各方面矛盾都充分暴露,这个时候大家都背负巨大压力,连轴转,而且还转得不好。

我们应对危机的能力,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还需要提高。

周先旺认为,目前武汉应对疫情的物资肯定是不够的。他表示如果是一个城市的常态,是不可能按照如此大的疫情来配备资源的。截至目前,武汉紧缺的防护衣、N95口罩、护目镜以及其他防护耗材得到了来自全国的物资和医疗队伍支援。

前期信息披露不及时

周先旺表示,这次疫情,各方面对我们信息的披露是不满意的,我们既有披露信息不及时的一面,也有我们利用很多有效信息完善我们的工作不到位的一面。前面信息披露的不及时,大家要理解,因为它是传染病,传染病有传染病防治法,必须依法披露。作为地方政府,获得信息后,授权之后才能披露,所以这一点在当时不被理解。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机构新闻部记者
主要关注银行、上市公司、证券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