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际货币论坛:稳定币推动香港数字金融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再迎机遇

2025-07-28 16:35

作者 胡群

7月2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南开大学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南开大学国家创新与金融研究院承办的“2025国际货币论坛”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

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稳定币、数字金融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指出,稳定币具备创新金融便利的作用,但也存在影响支付安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香港稳定币理应链接中国与全球,助力人民币国际化。HashKey Group董事长兼CEO肖风博士表示,任何负责任的监管者,对于稳定币的反洗钱等监管一定会提出很严格的要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实践教授及副院长肖耿强调,香港历来是各项前沿金融创新的试验场,香港与内地的数字金融发展成效显著,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可以对先进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稳定币作为新兴的金融工具,正逐渐成为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它不仅影响着跨境支付,还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产生着深远影响。在当前全球金融格局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稳定币的作用,成为与会专家们关注的焦点。

金融效率与系统性风险并存

稳定币已成为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议题。李礼辉在论坛上表示,美国希冀捆绑稳定币与美元,推动全球去中心化、金融市场美元化以维系全球货币金融霸权。美元稳定币链接加密资产与传统金融市场,同时捆绑两者风险,若美国无法改善双赤字,或影响币值稳定性。香港稳定币理应链接中国与全球,在满足条件时可放宽境内准入,适当放宽跨境证券投资/短期资本流动的限制,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有必要从技术、架构、制度三个层面跟踪以美国为代表的去中心化金融市场的动态和趋势,提升中国在全球货币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香港在这一进程中扮演关键角色。肖耿认为,香港具备探索先进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的条件,香港历来是各项前沿金融创新的试验场,具备优良创新传统,推行试验的制度与市场基础良好,来自相关利益集团阻力较小;香港与内地的数字金融发展成效显著,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可以对先进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坚实支撑;此外,从法律和监管层面上看,香港开放、市场化、国际化的制度环境有条件试点,而其相对清晰有限的特区边界(人口、空间、机构、GDP、金融资产规模)使得风险可控,但如果试验成功,对大湾区、全国、甚至全球金融秩序与格局都有重大及深远影响。

李礼辉认为,中国与全球的跨境支付是一个巨大且成长迅速的市场,香港稳定币理应选择链接中国与全球,香港稳定币作为跨境交易的支付工具,就将广泛应用于中国内地的市场。香港稳定币在满足发行人和支付场景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可考虑放宽境内市场准入。

金融基础设施第三次革命

肖风博士在演讲中回顾了人类记账方式的演变历程。他指出,从苏美尔文明的单式记账法,到14世纪意大利的复式记账法,再到2009年比特币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金融基础设施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分布式账本的主要特点是“公共账本”模式,所有交易参与者共享同一账本,无需依赖中央机构对账,从而大幅提升交易效率。

稳定币的出现标志着“数字孪生”趋势的兴起。肖风解释,2014年USDT等稳定币的诞生,使得现实世界资产(如美元)能够以代币形式在区块链上流通。与此同时,比特币ETF的批准则代表“数字原生资产”进入传统金融体系,形成链上(On-Chain)与链下(Off-Chain)的互动。这种变化正在重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例如香港的虚拟货币交易所已实现7×24小时交易,而传统股市仍受限于清算时间。

肖风认为,美国GENIUS法案的意义不仅仅是明确确立了“美元稳定币”在美国法理体系中的合法性与主权属性,而且传达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就是区块链和加密资产开始从灰色地带走向主流金融体系,金融基础设施的一次新的革命正式启动。

肖风认为,分布式账本技术已通过16年的稳定运行证明其可靠性,下一步是如何在合规框架下推动大规模应用。他预测,随着监管逐步完善,稳定币和央行数字货币(CBDC)将成为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他同时强调,任何负责任的监管者,对于稳定币的反洗钱等监管一定会提出很严格的要求。

离岸人民币稳定币试验田

肖耿在论坛上提出,香港可成为与人民币挂钩的稳定币试点地区。他指出,香港金管局已推出港币稳定币计划。在此基础上,香港可进一步探索离岸人民币稳定币,为离岸人民币市场提供现代数字金融基础设施。这一举措不会冲击现有港币体系,而是以增量方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香港具备独特的试点优势。肖耿分析,香港的法律体系、金融市场成熟度及国际化程度使其成为理想的试验场。同时,香港金融体系的边界清晰,风险可控,即使试点出现问题,影响范围也有限。如果成功,这一模式可推广至大湾区乃至全球,助力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发挥更大作用。

此外,香港的稳定币试点可服务于“一带一路”投融资。肖耿指出,当前离岸人民币市场缺乏高效、低成本的支付工具,而稳定币可填补这一空白。例如,东盟国家与中国贸易频繁,但美元结算仍占主导。如果香港推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可降低跨境交易成本,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并增强全球金融体系的多元性。

8月1日,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在数字资产监管方面迈出关键一步。这一政策不仅为稳定币市场建立了明确的合规框架,也为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稳定币和分布式账本技术正在深刻改变全球金融体系。美国试图通过美元稳定币巩固其货币霸权,而中国内地和香港则有机会通过金融科技创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并增强全球金融体系的韧性。

然而,技术革新并非万能解药。稳定币的推广需平衡效率与安全,开放与监管。香港的试点至关重要,但其成功取决于政策协调、市场接受度及国际监管合作。未来,全球货币体系可能呈现“多极化”趋势,美元、人民币、稳定币及CBDC将共同塑造新的金融格局。中国能否抓住这一机遇,关键在于能否在技术创新与风险防控之间找到平衡点。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金融市场研究院院长 主要关注银行、消费金融领域市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