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电直连”这本账怎么算

经济观察报 关注 2025-07-26 17:37

最近一段时间,在则鸣电力为客户所做的光伏电站施工方案中,除了常见的光伏板、储能电站外,还新增了变电站、升压站、汇流站、高压线路等电器设备。则鸣电力是一家主要为新能源电站提供电力施工服务的企业。

根据使用场景不同,这些新增的电器方案的电压等级也有所不同,涵盖了除特高压设备外的其他电器,其中最常见的是电压等级是35kV(千伏,电压单位)和110kV。

之所以出现这些新增的电器方案,是因为光伏电站持有者希望自行铺设增量配电网,将电站直接输送到客户手中。

业内将此称为“绿电直连”。绿电直连是指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不直接接入公共电网,而是通过直连线路向单一电力用户供给绿电。按照负荷是否接入公共电网,“绿电直连”分为并网型和离网型两类。目前,大部分“绿电直连”项目均为并网型,因为新能源项目需要通过上网收益来保证基本收益。

今年5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650号文”)对绿电直连的模式、权责等作出了进一步规定,其中提出了“绿电直连项目以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水平为目标”。此后,云南、山西、江苏也相继出台了“绿电直连”的具体管理细则。

从短期来看,“绿电直连”有助于提升新能源的消纳能力;从长期来看,“绿电直连”更重要的是为工业等领域带来的绿色价值。

多名业内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目前“绿电直连”的建设成本较高,如果以成本倒推电力成本,甚至会高于电网输电的成本。因此,目前建设的项目主要集中在成本负担能力较强,对绿色电力要求较高的高耗能国央企。

“绿电直连”的建设成本

此前,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只需要通过变压器改变电压即可,部分光伏电站甚至可以使用电网提供的公共变压器。但是,如果要实现“绿电直连”,电站则需要提供电源、变电站、升压站、电线电缆、降压站等电器,并自建一套增量配电网。这极大地提高了投入的成本。

一名在头部光伏企业负责项目开发的员工告诉经济观察报,现在其公司推进的“绿电直连”方案落地速度较慢,主要原因是成本高且收益具有不确定性。

则鸣电力电力工程项目经理韩丹为经济观察报提供了“绿电直连”工程建设的成本。据韩丹介绍,“绿电直连”建设的主要成本包括输电线路和升压/降压站两部分。其中,项目线路成本大约在每公里100万元;升压/降压站等设备和电站容量有关,大约为每兆瓦100万元。

韩丹说,线路成本是其中的关键,因为低压电缆价格昂贵,每米成本超过1000元。这也是为什么电站接入条件在决定大型地面电站投资的评估中非常关键。汇流站是“绿电直连”的一种妥协方案,通过汇流站可以将电流从低压升至中压,再用成本较低的中压电缆输送,中压电缆每米成本为600元—700元。

以大同经开区绿电园区为例,该项目共有光伏电站322MW(兆瓦)、风电200MW、储能50MW/100MWh(兆瓦时),电网电力占比50%,新能源电力占比50%。园区规划负荷200MW,年用电量14亿kWh(千瓦时),绿电直连总投资约28亿元。

该项目包含约38公里输电线路、一座新能源汇流站、一台220kV变电站。电网电力通过变电站进入汇流站,再通过增量配网供电线路进入绿电园区;新能源电力直接进入新能源汇流站,再通过新能源供电线路进入园区。

据前述开发人员介绍,目前其公司推进的“绿电直连”项目,通常以整个项目成本来倒推给予客户的电价水平。由于目前增量配电网造价成本较高,最终导致电力输配费用甚至比电网还高,难以给终端客户提供合适的电价。因此,从项目收益来看,“绿电直连”与传统模式相比,还没有形成优势。该开发人员还提到,目前大多数“绿电直连”项目均在高耗能的央国企落地,因为这些客户能在更长的使用周期内摊平建设成本。

绿色价值

尽管推进速度较慢且面临成本高、收益模式不确定等问题,但新能源业内普遍将“绿电直连”视为一种可行的发展方向,因为其潜在的“绿色价值”。

浙江正泰智维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总监吴云来表示,光伏电站开发商目前正逐步转型为综合能源服务商,势必要在新能源项目中建设增量配电网系统。比如,正泰智维投建的无锡松下新能源园区综合能源项目,包含2.98MW光伏电站、10kV升压站和新能源车辆充电系统。

韩丹向经济观察报表示,“绿电直连”通过把传统地面光伏电站的并网点移至工厂的用电侧,可以解决绿电来源是否清晰的问题,便于统计产品碳足迹,有利于解决欧盟最新实施的CBAM(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对进口产品的限制问题。

如果新能源发电通过传统电网的形式进行传输,在没有绿证的情况下,计算电力碳排放因子时以电网平均碳足迹因子为准,中国电力碳排放因子为620.5gCO2/kWh。作为对比,光伏发电电力碳排放因子为29.92gCO2/kWh,风力发电为15.31Gco2/kWh。

今年7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在电解铝行业基础上,2025年增设钢铁、水泥、多晶硅行业和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色电力消费比例。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陶冶在7月24日举办的2025光伏行业供应链发展(大同)研讨会上表示,未来在全国会逐步差异化地设定绿色电力消纳要求,进一步扩大绿色电力消费比例目标的适用性范围。据统计,中国工业增加值占国内GDP的34%,工业能源消费占总能源消费的66%,工业园区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总排放量31%,能源系统碳排放占比超过90%。

因此,陶冶认为,“绿电直连”有多重好处。对于发电企业而言,“绿电直连”等同于“给新能源项目在中长期市场中绑定一个永久性的大电力用户”;对电力系统来说,可以减少对远距离输电网的依赖,也可以保障电力供应安全;对地方政府来说,可以借助“绿电直连”来驱动产业升级,作为招商引资的抓手。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产业与政策中心记者 关注能源与制造 欢迎联系panjuntian@eeo.com.cn,微信z13463578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