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哑铃型” 到 “新主线”:淡水泉投资解构A股结构性机会

经济观察报 关注 2025-07-26 18:54

7月25日下午,淡水泉投资(下称“淡水泉”)举行了2025年中期线上策略会。淡水泉创始人赵军带领投委会成员李天、周期工业组张庆泽、TMT组佟雨珂等核心团队成员集体亮相,详解上半年市场表现,分析投资中的得失,并展望下半年值得关注的结构性机会与潜在风险。

展望下半年的投资机会,淡水泉认为,随着全球风险偏好回升及资金再平衡趋势显现,下半年市场乐观预期升温,重点布局在优质中国资产重估、优势产业全球化、科技自主可控等三大方向。

“哑铃型”特征

回顾上半年,淡水泉指出,自去年9月下旬以来,A股与港股市场风险偏好持续抬升。尽管主要指数整体波动幅度有限,但市场内部结构性机会丰富。投资者信心维持高位,资金积极寻找投资方向。内需、关税、地缘冲突等宏观事件虽对市场形成短暂冲击,但其影响呈现中性化收敛趋势,表明市场对宏观前景预期相对稳定。

对于上半年投资机会,淡水泉认为呈现出显著的“哑铃型”分布特征。一方面,价值红利类资产在过去几年表现相对亮眼,但今年整体表现较为平淡,内部结构分化明显。其中,银行板块表现一枝独秀。新兴成长类资产则呈现快速轮动特征。年初由AI算力、机器人等主题引领,后续则由新消费与创新药接力上涨。

从上半年经济情况来看,淡水泉认为,首先,政府部门在稳经济、稳增长方面持续发力,但企业和居民部门的信心仍有待修复。其次,从价格指数来看,股价企稳回升,房价和物价(CPI/PPI)尚未完全扭转。最后,出口成为过去一段时间中国经济总需求的主要拉动,下半年在美国全球加征关税的背景下存在不确定性,还需进一步观察。

全球视角下,“美国例外论”的松动可能推动全球资本进行再平衡。经历4月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极限压力测试后,美国、欧洲及亚洲等新兴市场均从下跌中恢复,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热情重燃,全球风险偏好同步抬升。

淡水泉向投资者展示的一份数据显示,全球基金对中美市场的配置比例自2021年对中国配置见顶后,近一年出现低位企稳迹象。未来海外资金能否系统性回流中国市场,将高度依赖于中国经济复苏进程的确定性。

投资得与失

在回顾上半年投资的得与失中,淡水泉坦言其再某些领域抓住了投资机会,但也因一些投研指标的严格要求错失了部分机会。

谈及上半年被热议的新消费板块,淡水泉透露,“对于新消费的布局发生在去年,当时在内需相对乏力的背景下,我们更多想从出海角度找消费亮点。上半年我们较好地把握到了一些具有出海特征的新消费机会,但与此同时,恰恰也是因为对于出海权重的要求较高,我们也错过了有的偏内需主导的机会。”

事实上,近些年的内需消费有一个共性特征,女性消费力量的作用更加明显,例如在黄金饰品、奶茶、零食、美妆护理,甚至是某品牌汽车等领域,都体现了这样的特点。女性消费有两个特点,一是对新品牌的接受度高,也容易形成品牌的迁移;其次是传播力强,愿意分享,但这也可能意味着短时间内对品牌消费的超前透支。

淡水泉表示,“这两点往往会对品牌持续性带来较大的挑战,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我们对复购、留存等消费持续性的要求比较严格,导致错过了其中的一些机会。”

在科技类投资机会的回顾中,淡水泉透露,上半年的科技行情分为一季度和二季度两段主线。一季度核心叙事是由DeepSeek引发了对中国AI信心的提升,这个阶段其在投资上的收获主要得益于去年底的布局;二季度在经历了关税的短期扰动后,市场重新回归到海外算力主线。淡水泉表示,其也抓住了这一阶段的部分机会。

“整体来看,上半年科技板块的波动很大,我们有一个正贡献比较大的重仓股,上半年股价涨幅挺大,但是上涨过程中由于关税等外部事件的影响,多次出现大幅波动。一方面我们加紧对该企业基本面的跟踪研究,确认公司基本面趋势没有问题,另一方面在选择坚定持有的同时,股价下跌时我们还在不断加仓。”淡水泉如是表示。

在对周期类投资机会的回顾中,淡水泉在今年上半年主要围绕电力设备、汽车等成长类资产进行布局,近期“反内卷”浪潮带来的顺周期机会,其也做了左侧买入。

其中,淡水泉分享了在周期类投资过程中跨团队协作捕捉细分机会的案例。淡水泉透露,“周期工业组上半年的一个机会是与TMT(科技、媒体和通信)组协同完成的。当时TMT组研究PCB(印制电路板)和CCL(覆铜板)产业链时发现,上游电子布环节有特别缺货的现象,而这个环节的主要玩家是相对传统的建材公司,由周期工业组来覆盖。两个组一周之内进行了很密集的调研,TMT组负责调研需求端下游客户的情况,周期工业组则负责供给端,于是两个组摸排了日本和中国台湾竞争对手的扩产节奏等,最终交叉验证了产业的高景气,较好地把握住了机会。”

三大结构性机会

对于投资者最为关注的下半年市场机会,淡水泉给出了明确的三大结构性机会,但同时也提示了需要警惕的风险。

7月以来,主要指数向上突破,显著提升了市场对下半年的乐观预期。淡水泉主要看好三类结构性机会:优质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不仅有市场变化带来的估值切换,也有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后带来全球资金增配;中国优势产业的全球化——很多优势产业的头部公司因为具备更优秀的全球化能力,展现出较强的个股阿尔法;科技自主可控——关注卡脖子领域的国产替代机遇,以及伴随AI技术突破带来的投资机会。

此外,重点关注方向还包括基本面边际改善叠加增量政策带来的机会,一些调整充分的经济敏感类资产,如果有边际改善预期或者增量政策,也可能成为股价的催化。例如雅江水电站激发了投资者对国内经济的改善预期,“反内卷”政策对低位资产的催化。抓机会的同时,也需关注风险点。一是如果股价过于领先于基本面变化,涨幅过快可能引发回调风险;另外中美关系目前维持在相对平衡状态,也不排除会有波折。过去几年不确定性是常态,淡水泉认为要通过快速行动、快速反应去应对外部变化。

在潜在风险方面,淡水泉坦言,股价涨幅过快可能脱离基本面,引发回调;中美关系虽当前平衡,但不排除短期波动;出口、内需等经济数据若不及预期,可能影响市场情绪。

在新消费领域的投资机会上,淡水泉表示将持续聚焦新趋势与出海机会。在科技类投资机会方面,淡水泉则重点关注AI产业链与国产替代。并表示下半年AI机会将体现三大方面,一是海外算力,目前景气度较高,其更多关注结构变化带来的机会,如GPU(图形处理器)组网形式的变化、ASIC(定制集成电路)和GPU的占比变化;二是国产算力领域,尽管目前仍处于相对被压制的状态,但长期来看依然存在机会。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大厂和政府国央企的持续投入,国产自主可控大模型和GPU将会是趋势;三是AI应用领域,当前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很多公司都加入了AI的功能,所以淡水泉看好主业基本面趋势好、同时AI对其能有加成作用的公司。

汽车的投资机会集中于高端化、智能化、出海与产业。淡水泉认为,首先,中高端自主品牌正迎来量价齐升的黄金期。其次,智能化决定了汽车的差异化,车企通过智能驾驶功能提升品牌溢价,通过订阅模式升级自身商业模式,消费者也通过智能驾驶感受到科技改变生活,驾乘体验大大提升。出海方面,中国汽车出口超越日本居全球第一,欧洲市场取代美国成为出海主战场,中国汽车的全球影响力正在实实在在地有所增强。淡水泉认为在新能源车产业链上,未来机会集中在少数头部企业,“唯有强者留其名”,腰部或尾部企业会面临较大的压力。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财富与资产管理部主任、资深记者 长期关注公私募基金、银行理财、资产配置、金融创新以及大资管背景下的一切人与事。新闻线索请联系:hxt082420@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