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性”就诊、医疗资源“挤兑”困局下,远程医疗步入疫区,这次它能发挥作用吗?

沈怡然2020-01-28 21:00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沈怡然 还在建设的武汉火神山医院已成目前中国5G基站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36小时内,在中国铁塔公司的配合下,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如竞赛般先后完成了火神山5G基站的建设。移动拔得头筹,从1月23日晚启动应急预案至25日12点整,火神山首个5G基站的开通仅仅用了两天时间——在5G基站落成之时,上百台挖掘机还在宽阔的土地上工作。火神山一位参与建设的人士对经济观察网表示,移动的硬命令是三天内建成。

火速建成的通讯网络是为了设想中的远程诊疗。工信部官方微信在1月27日发布的一篇名为《湖北管局迅速组织电信运营企业全面建设火神山医院通信设施》的文章中提出“5G网路的开通将保障临时医院实现远程会诊”。此前,四川电信披露了一则信息,基于四川电信的5G网络,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组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成功完成了两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急重症患者的远程会诊。

在医疗体系外徘徊已久的远程医疗正在进入疫区,正在面临时代给新技术带来的一次大考,按照以往的经验,通过大考的技术有可能被赋予带来广泛改变的资质。

那么,在此次的疫情中,远程医疗能够证明自己吗?

步入疫区

1月27日,超过1万人涌入了武汉发热门诊,平均每个医院一天接诊的发热病人174人,而真正需要留观的只有377人,一天后,武汉市决定当地发热门诊要24小时开诊。

一位要求匿名的北京资深医生表示,当前公众普遍存在恐慌情绪,缺乏基本医疗常识,由于知识落差和信息混杂,公众无所适从,只要出现感冒症状,就很可能去医院就诊。由此造成医疗机构超负荷运转,医护人员应接不暇,疲惫不堪,防护用品短缺,医疗秩序被打乱,同时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十分不利于疫情的控制。

此时,如果远程医疗能够有序开展,进行医学知识普及和专业疏导,对于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等患者给予指导,将会有效缓解公众紧张情绪,有助于恢复医疗秩序,促进社会稳定。

恐慌性的就诊、医疗资源的“挤兑”,这是所有疫情控制中不得不面对的困境,如今,技术公司希望能够提供帮助。

多家远程医疗科技公司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正在积极向武汉疫区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其中部分企业已进入疫区,有的企业还在积极寻找供应体系。

1月27日,小鱼易连公司CEO袁文辉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公司正积极向疫区提供云视频技术,该技术让需要联络的双方或多方,使用手机或电脑或硬件终端和公网,便可实现视频的实时交流。

小鱼易连是一家“云+端”音视频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曾经向湖北卫计委,山东卫计委,河北卫计委等提供远程应急指挥系统,也给北京协和,华西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提供过远程会诊系统。

袁文辉表示,对于武汉医疗机构,以及在建中的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公司正积极参与。而公司目前公开的远程医疗案例中,尚未有武汉市内医院。

在远程医疗中,小鱼易连的云视频,相比远程图文、影像传播,技术门槛更高。技术可应用在医护人员沟通、远程监护、病患家属远程探望方面,场景广泛,但一直以来,该类技术的市场拓展多限于对新技术比较敏感的区域。

袁文辉表示,目前,公司已经能和武汉疫情应急管理体系的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并对接服务。

深入医院

1月24日,联影医疗的UIHCloud远程诊断设备在武汉市某医院部署并开通。

1月28日,一位来自联影医疗人士对经济观察网表示,疫情期间,医院就诊压力巨大,在这里,医生将部分患者影像,通过远程医疗系统,上传给武汉当地一家三甲医院的放射科,对方可直接通过这个系统阅片并回传诊断报告,只要双方机构连接公网,实际用到的仅仅是一台工作站、一个远程系统App。

这是远程医疗一个典型应用。联影医疗是一家提供医学影像、放疗产品及医疗信息化、智能化解决方案的民营企业。公司自2014年起在武汉布局医疗系统,在疫情之前,已经向部分武汉医院提供服务。

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远程医疗并不仅仅限于技术,相比之下,目前更大发挥作用的企业,是先前就已经打通体系、交付使用的。而利用远程医疗技术实现疫区医院导诊,对缓解机构压力是有帮助的。

目前,联影医疗生产团队已经向武汉等地紧急发出近100台设备支援各地医院。其中近20 台具备全智能工作流的低剂量CT(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近10 台具备“可视化曝光功能”的 DR(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已经快马加鞭运抵武汉地区多家医院,并调配近百名工程师与相关销售团队。

接受大考

根据卫健委在官方文件中给出的定义,远程医疗服务是一方医疗机构邀请其他医疗机构,运用通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本医疗机构诊疗患者提供技术支持的医疗活动。

远程医疗在技术上,以远程影像、图文、视频等诊断系统为主,在内容上,以远程诊断、远程手术指导、远程监护等为主。如果从“互联网+”的概念算起,它并不是新鲜事物,近年,市场出现一批研发、销售远程医疗产品的商业公司,但是整体的发展并没有如预想般的顺利,错综复杂的医疗体制和技术本身不足都是限制因素。

上述医生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目前远程医疗技术以体制外的商业公司为主,需要深入到体系内医院进行连接,时间和协调成本较高。

该医生称,相比技术和产品,远程医疗要想发挥作用,更需要一个有组织的、专业性较强的、业内公认的体系。目前疫情特殊时期,卫生主管部门应尽组织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医疗企业,共同打通体系,实现服务。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科创新闻部记者
关注硬科技领域,包括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无人机、虚拟现实(VR/AR)、智能穿戴,以及新材料领域。擅长企业深度报道及上市公司分析报道。发现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