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经济影响几何? 六位首席经济学家这样把脉支招

黄蕾2020-02-24 18:51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黄蕾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不同行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月20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组织业界专家召开了“宏观论道:当前形势下的经济前瞻与资本市场展望”网络视频会议。

包括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等企业和机构的六位首席经济学家受邀参会,对疫情影响进行了讨论分析。总体来看,此次疫情对我国行业影响分化,中小企业困境背后的就业问题需被重视。 

行业影响分化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从对行业中观的影响,聚集性服务业损失大,以万亿计,就业形势严峻。他指出聚集性行业,比如旅游、餐饮、酒店、交运、地产,受的冲击比较大。从大致测算来看,受重灾的这些行业,占GDP和就业比重高达30%。当然也有一些行业受益,比如说医药、在线娱乐和在线办公,但是占比总体比较低。同样从简单测算可以看到,比如电影、餐饮,加上交运,根据已有的数据,7天的时间,这三个行业损失了1万亿。

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从线上零售的情况来看,相比传统行业,电商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相对较小,机器人和智能城市等新兴科技领域需求显著上升。对于电商行业,最大的掣肘是道路阻塞、封城、封路等措施,对人员到岗和物流配送造成的影响,但线上销售方面还是不错的。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认为,在供给过剩的大背景下,此次疫情带来的需求缺口比预期中小,同时由于我国互联网经济相对普及,不少需求转移到网上实现和新创造,因此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比预期中乐观。比如消费的创造和转移可能能够对冲一些过度悲观的预期。消费创造方面,如生鲜食品网上订购和快递中间产生配送人员的GDP创造,还有远程办公、云服务等。消费转移方面,比如从电影院消费转移到网络游戏中。

鲁政委表示一些因疫情而新创造的GDP和变化,都可能是未来经济中长期的结构性变化,改变之后就会相当大一部分成为持续的需求,不会再变回来。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表示我国的新增就业主要来自于服务业,这次受冲击的主要就是一些餐饮、娱乐、文化、家政、交通等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所以就业的压力非常大,主要是农民工就业压力很大。

中小企业困境背后

此次论坛上,浦发银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薛宏立表示,从2月中旬的商业银行信贷数据看,此次疫情对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的影响非常大,加剧了中小企业的洗牌,带来较大的就业压力。

鲁政委指出,疫情事实上加速了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优胜劣汰的过程,当然,在企业可能更快被淘汰的同时,使得我们必须面对失业率过高的风险。对于如何援企稳岗,他表示目前大量企业认为造成困难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员工薪资。他建议,对于不解雇员工的企业,财政对员工基本工资的进行补助和承担。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分析称,目前就业问题并没有开始暴露,但随着疫情的深层次影响逐渐显现和传导,部分中小企业可能会受到更大的影响。从宏观角度看,就业压力未来可能大幅上升。他建议,在政策上必须做前瞻性准备,如创造就业机会、对中低收入人群给予消费补贴、失业保障等。

对于中小企业纾困与就业问题,祝宝良建议,一是将政策的着力点放在解决企业的短期困难和就业上。财政要加大力度,赤字率可提高到3.5%,另外要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额度。二是货币政策要关注物价,短期增加流动性没问题,疫情缓解后,要恢复到常态上去。三是社会政策要托底,要保就业和失业人员,对在校学生、贫困人群等受物价影响比较大的群体,也要补贴,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脱贫的要求。

德意志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则认为,与以往不同,当前的主要矛盾不是GDP增长,而是如何尽快复工,以及解决未来的就业问题。他认为当前经济本身对劳动力有很强的需求,不需要刺激,但如果短期疫情不结束,情况就比较严重。政策应该主要关注地方政府如何兼顾防疫和复工,而不是大规模的刺激经济。

在如何兼顾疫情防控和复工方面,任泽平建议,可以以县为基本单位,每万人确诊人数低于0.1人的,可以认为是低疫情区。按照这个标准,有20个省份是可以有序复工的。同时他还建议,应该提前储备项目,疫情后可以启动基建投资和减税等安排。对人口流入的城市群,进行适当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放松地方债务的要求,尤其是债务终身追责制。加大对交运、教育、医疗等基础行业的投资,有助于刺激需求、稳定就业,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提高经济的潜在增长率。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机构新闻部记者
主要关注银行、上市公司、证券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