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抗疫来信|回不回国?留英学生的艰难选择

张文扬2020-03-20 09:56

张文扬/文 伦敦时间3月18日下午18点,来自BBC的直播视频显示,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Boris Johnson)宣布英国学校将从周五(3月20日)开始停课,以应对冠状病毒的流行。

这是英国政府第一次正式给出学校停课的通知。此前,虽然很多英国大学已经自动取消了线下课程、开始网上授课模式,英国的中小学并没有停课。

截至3月18日,英国确诊达2626例,死亡103例。但是,由于英国政府目前的政策,真正的确诊数据不止于此,很多轻症居家隔离的人,并没有进行新冠病毒的测试。即使如此,增长的趋势依旧很明显。

现在,一张考卷已经在留学生面前展开:疫情当前,归国还是留守? 这是一场只有一道选择题的考试,它事关生死和前途。更为艰难的是,没人知道哪个选择才是正确答案,因为无论最终选择哪个答案,你都将经历很多未知的困难和危险,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大意,都有可能对你以及身边的人发生意想不到的人生影响。

受欢迎的防护服

几乎就在鲍里斯宣布停课的同一时刻,我在学校附近的五金店里,幸运地发现了几件防护服,并不是专业的医疗用防护服,而是刷墙工人们用的。即使是这样,我还是买了几套,因为这已经是目前我能力范围内找到的最好的选择了。五金店的非裔收银员告诉我,最近一段时间,防护服非常畅销。

“来买的大多数都是中国人,我完全理解他们为什么要戴着口罩。实际上我认为我也应该戴口罩,但是,”他瞄了一眼站在不远处的五金店老板,“显然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点。”

像这样没做任何防护的店员在英国的大小商店里很常见,只有中国超市的店员把防护做到了极限。学校附近的中国超市里,收银员戴着帽子、护目镜和口罩,甚至在外衣下穿着整套的一次性防护服,手上戴着一层塑料手套。

为什么防护服如此受欢迎?如果你看一眼从英国飞回中国的飞机舱内,就可以很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多中国留学生都在飞机里穿着防护服。”晓辰说,“我不知道这些防护服究竟有没有用,不过有很多人都在穿。可以确定的是,口罩、护目镜、手套这些肯定是很有用的。”

也正是鲍里斯宣布学校停课的这一天,晓辰搭乘的俄罗斯航空的飞机落地北京。从上午9点左右填入境表格,经过两次体温检测,到达新国展再次被分流,最终于下午4点入住北京的隔离酒店,晓辰共历时7个小时。再加上飞机上的15多个小时,满打满算约一天的时间。在这一整天的时间里,他处于高度紧张中,全程都不曾摘下口罩,甚至把耳朵都磨破了。

“下飞机的时候不要捂得太严实,不然体温会高,检测人员会以为你发烧了,还要重新检查,直到你体温恢复正常。”

“隔离是按区分着隔离的,一定要和自己的社区提前沟通好,不然没有人来接你。”

“我在机场听说,3月19日以后会有新变化。”

顾不上休息,晓辰在留学生群里一条一条地分享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

自3月13日收到学校“海外留学生可以自行归国”的通知时,晓辰几乎第一时间就抢到了票,是留学生里犹豫最少、行动最早的那批人。他的逻辑非常简单:学习很重要,生命更重要。

“一方面我的家人都很担心我的安危,他们认为国内情况好转,回国会更安全和方便一点;另一方面,一旦在英国被感染,我不认为我可以在当时的政策下可以得到妥善的照顾。”晓辰说。

晓辰是幸运儿,因为有很大一批飞机票都在近期被取消,由于国家政策或者中转地疫情爆发等各种原因。晓辰的同学里,有人买了国航的机票被取消,又重新买了阿联酋航空的机票。3月18日,他看到群里的那个同学在抱怨,说阿联酋的也取消了。

另外还有行李托运的问题,有些国家和地区,比如日本、香港,在转机的时候需要入境领行李,如果没有当地的签证或通行证,这趟行程将无法实现。

机票价格疯涨的问题也一直存在。一位来自山东的留学生易阳告诉我,现在机票涨得很疯狂,上周买机票时还是5000多(人民币),现在已经涨到两万多(人民币)一张了。

买机票了吗

在伦敦的留学生圈子里,“买机票了吗”取代了“你吃了吗”,成了新的中国式寒暄。

甚至连我公寓楼下的前台Anastassia,这位英国本地人都开始用“你有没有打算回中国”来跟我打招呼了。

“为什么这么问呢?有很多中国人回去了吗?”我有点好奇地问她。

她没有介意我戴着口罩跟她说话这回事,翻了翻旁边的表格,告诉我,公寓里大概有30个中国人已经回中国了。

“他们还会回来吗?我问她。

“有些人已经把房间里的东西都清空了,有些人还留着一些东西。根据我们的房租政策,他们拿不到任何退款,但他们还是走了。我猜想他们一定非常害怕。”Anastassia说。

在伦敦,一栋18层高、每层约20个房间的公寓可以算得上一个小的社会缩影。在这栋公寓里,有约300个租客,其中约1/3是中国人。这就意味着,目前这栋楼里约30%的中国留学生都选择了回国。剩下的那70%,有可能即将回国,也有可能留守在伦敦。

我身边的留学生朋友里,选择回国的比例较高。24个人里,只有4个选择留下。我是其中之一。

选择留下的决定并不容易。随着英国疫情的影响一步步扩大,国内的亲人朋友也都很担心;我平时用不惯微信的父亲,也破天荒地发信息给我,问我要不要回国。我告诉他,中转地大多数是疫情爆发地,加上回国要隔离的14天,归国路途中被感染的几率远远大于在伦敦留守在家被感染的几率。

“你知道什么人比留学生更迫切想要回国吗?”我告诉父亲,“是那些已经发烧但无法接受检测的留学生。”

“我觉得最好的方式就是原地不动,这也是对疫情最大的帮助。”我的另一位留守伦敦的同学对我说。

在他看来,留在伦敦也没什么不好,考试虽然取消了,还有很多作业需要写,平时的网课还是要听,除了不出门以外,其实没什么不同,“回到中国能干什么?不过也是在家跟父母大眼瞪小眼。还不如趁这个机会专心在宿舍闭关写论文。”

我的朋友俞子也是这样想的,她对我立下宏愿,要在留守伦敦期间减肥到92斤,并且努力学习。她的宿舍共5个人,已经回去了3个,只剩下她和另一位保加利亚的同学。俞子听保加利亚室友说,目前保加利亚已经封锁航线了,没办法回去。

我的朋友Tracy则是逆人流而上的一个独特例子——这位母亲决定留在英国,照顾疫情期间在英国约克读中学的16岁女儿。当春节前她来探望女儿的时候,也许想不到,自己会在英国停留如此漫长的时间,并且可能会在未来的几个月一直停留下去。

“我觉得让孩子自己折腾回国,风险更大;就算没有病毒,一来一去也很耽误学习。”Tracy的女儿即将面临一场对于学业非常重要的GCSE(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即普通中等教育证书,是英国学生完成第一阶段中等教育会考所颁发的证书)考试。该考试成绩将影响到大学的申请。

“英国病例出现爆发性增长的时候,我就跟孩子说好,咱们哪都不动了。”Tracy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女儿学校校长的邮件,通报学校的应对措施;她听女儿说,学校宿舍到处都是消毒洗手液,平时宿管阿姨消毒也很认真。

“任何一个人,都要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不能盲从。信息总是很多,自己要有判断。”Tracy对我说。几乎每天下午4:40,她都会看BBC的首相记者招待会消息,以判断英国目前的疫情形势。

她了解到,接下来会是高峰期,但一旦确诊人数出现下滑,就说明情况控制住了。“国内全部在家隔离的办法,英国是做不到的。英国首先现在是通过警戒病毒的严重性,让大家减少外出,推迟高峰期的到来,为疫苗争取时间。”Tracy认为,在疫苗出来以前,减少外出、增强抵抗力就是最好的办法。

留在英国还意味着,这位母亲在国内的工作会受到一部分影响。Tracy目前只能远程办公,所幸同事们都很理解;此外,她还在准备CFA(特许金融分析师)的考试,有空闲的时候看一些美食视频学新的菜谱,每天过得很充实。

那些人性的闪光点

“无论回国与否,我相信这都是你理性的选择和考量。自己把握好,我都支持你。”这是父亲对我的回复。

归国还是留守,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每个留学生都有对着这个问题辗转反侧的时候,我也不例外。在下定决心前的那几天,我半夜经常会失眠,完全无法放下手机。我忙着看英国政府公布的确诊人数有没有更新,看新的机票信息,看微信、微博和知乎,看到世界各地的惨烈数字,心中没有一刻不在惶恐。

可是,每次我熬夜熬到天明,看到房间落地窗外的太阳又一次升起,又会重新平静下来。我有充足的物资、充足的准备,我阅读了很多有关国内疫情的资料,也知道如何才能给自己恰当的防护。留守在伦敦看起来似乎很愚蠢,因为这是一场漫长的战役,是一个刚刚吹响号角的战场,但正如我的朋友们所说的,即使顺利归国,也会面临隔离、学业等的问题,不同的选择只是带来了不同的战场而已,并不代表谁就比谁更加轻松。

这些天,我看到一些国内媒体的报道,一些留学生归国过程中有很多不规范、不理性的行为,让中国人失望了。我作为留学生,同样也很失望。但这只是小部分留学生的行为。就我的观察而言,大部分的留学生很守规则、也很负责任,他们随时关注国家出台的新入境政策,在归国旅程中做好防护,积极填报个人信息,尽量不给国家添麻烦。

同样是这些天,在人们的选择中,我看到很多人性的闪光点,它让我在这个异国的城市觉得不那么孤独。此前只见过一面的同学,选择用原价把多出去的N95口罩卖给我,他说,他只是想要为自己和家人多积点德;中国超市的员工是我的山东老乡,他买到了防护服以后,就不遗余力地告诉身边的人在哪里可以买到,他说,能帮一点是一点,希望所有中国学生都平安;有很多像晓辰一样顺利飞回去的同学,到隔离酒店的第一件事不是休息,而是立刻分享自己的回国经验,给一些即将乘机归国的同学提供建议。

这些选择,让我们无论在哪里,都觉得生活还有希望。

3月18日,Tracy得知,英国教育大臣加文·威廉姆森(Gavin Williamson)也表示,本学年将不会进行考试。这意味着,Tracy的女儿今年的GCSE考试也被取消了。我发信息问她,现在还要留在英国吗?她回复说,“对我来说这一天真是惊心动魄,但我们还是不会回去的。首相说,会给出一个解决方案,孩子的学习还是不能放松。”

同一时刻,我的一位朋友已经在北京的酒店开始14天的隔离生活;我的另一位朋友则登上了回国的飞机。

我留在伦敦,储备物资、努力生活。

生活依然在继续。

(作者系经济观察报前记者,目前在英国留学。应采访对象要求,晓辰、易阳、Tracy为化名)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