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能源巨头协鑫两家上市公司微盈利 出售资产降负债仍是今年重点

干群芳2020-04-01 12:25

经济观察网记者 干群芳

艰难扭亏盈利

3月31日,中国民营光伏巨头协鑫集团的两家上市协鑫新能源(00451.HK)和保利协鑫能源(3800.HK)的财报。其中,协鑫新能源2019年度未经审核业绩显示,该公司年度收入为60.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毛利为39.54亿元,同比增长5.6%;股东应占溢利为2.95亿元;每股基本盈利为1.54分。

公告显示,集团大多数光伏电站均位于中国且几乎全部收入来自国家电网的附属电站。国家电网是中国国有企业,违约风险极低。期内收入大幅增长主要由于光伏电站电力销量增长9%,原因为2018年加强开发光伏电站及2019年全面并网所致。中国平均电价(扣除税项)为约每千瓦时0.77元(2018年:每千瓦时0.76元)。

2019年度,就中国电价区所得收入而言,1区、2区及3区分别贡献收入约15%、31%及54%(2018年:1区:16%、2区:29%及3区:55%)。与集团现行的策略一致,集团更专注在拥有强劲本地电力需求的富裕地区(即2区及3区)开发光伏电站,以尽量减低1区的电网限电风险。因为热电属于公用事业,目前该公司业绩比较稳定。

另一家公司是保利协鑫,这是协鑫集团曾经最盈利的企业,而在去年交出五年首亏的业绩单后,保利协鑫在今年通过出售资产的方式实现了扭亏。3月31日晚,保利协鑫公布2019年年报。2019年,公司共生产多晶硅57394吨,生产硅片31852兆瓦,年内收益达192.5亿元,毛利润约46.78亿元,利润约1.1亿元。

财报显示,2018年,保利协鑫营收为205.6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6%;净利润为亏损6.93亿元。2014-2017年,该公司扣母净利润分别为13.22亿元、11.47亿元、18.55亿元、19.3亿元。但在2018年,利润从上一财年的19.3亿元跳崖式降低到-6.93亿元。

保利协鑫曾经是协鑫集团中最赚钱的公司,但随着531新政实行,其业绩受影响严重。2018年5月31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旨主要是三点:暂不下发普通电站指标、项目规模限制在10GW以内以及上网电价补贴每千瓦时降低0.05元。这个被业内人士称为“531”主要是给光伏“断奶”,这个新政使得火热的光伏行业一下子掉进了冰窟。

“对整个行业来说,要紧的是把之前的补贴赶紧发放下来。”协鑫集团一位内部人士称。

出售资产降低负债率

由于受到利润下滑和补贴资金不到位,光伏企业在资金方面明显压力增大,而对于能源巨头协鑫来说也是如此。从2018年到2019年,协鑫集团都在内部推进降低负债率,改善现金流的调整。在2019年,协鑫新能源完成四项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公布的资产出售交易协议,收回现金合共约人民币26.5亿元(经扣除交易成本)用作偿还债务,加上项目相关的债务终止合并入账,使公司债务规模缩减合共约人民币94.3亿元。截至2019年末,企业负债率较去年同期下跌约2个百分点至约82%,公司流动资金状况亦获改善。

同时,公司与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达成最优化合作方案,共建双赢局面。2020年1月21日,协鑫新能源公布与中国华能集团订立首批购股协议,出售总装机容量约294 兆瓦共七座光伏电站,本次交易将为协鑫新能源带来约10.8亿元现金流,并减少负债约26.6亿元,交易所得现金也将用于偿还债务,是其“轻资产”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协鑫新能源表示,其与中国华能将进一步探索其他合作机会,包括但不限于协鑫新能源现有的光伏电站。双方已在积极推进其他批次光伏电站出售事项,计划在不久的将来达成及落实签署更多光伏电站出售协议。

而另一家公司保利协鑫也在努力改善资金情况。在调整资本结构降低资产负债方面,2019年9月,完成了向徐州中平协鑫产业升级股权投资基金(徐州基金)出让新疆协鑫31.5%股权的交易,这一举措在保证公司仍保留新疆项目控股权的前提下,获得44亿元的一次性出售收益和13.3亿元的现金净流入,大幅度改善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及流动性,大幅降低了光伏材料业务的资产负债率。如果没有这笔收入,保利协鑫去年亏损将会非常巨大,这从侧面再次印证了531新政的巨大冲击。

在出售资产的同时,保利协鑫还通过与乐山政府和上海中平国瑀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合作基金,实现资产保值升值。2019年内,保利协鑫新疆多晶硅项目成功获得25亿元人民币银团贷款,帮助保利协鑫债务结构进一步优化,公司称,这为未来业务拓展和转型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和资金空间。

对于未来,保利协鑫表示,聚焦光伏材料主营业务,通过硅料和硅片环节各自的核心产品,灵活调整产品结构;通过现有资产再利用,发展培育期资产,推进资产出售进程,打造新业务,优化存量业务,提升资产价值。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汽车产品报道部记者
关注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报道车企动态、行业事件、政策变动,记录新能源、智能网联新技术浪潮下的产业变革。提供新闻线索可联系ganqunfang@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