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不安与纠结中解封重启

陈季冰2020-05-18 16:30

(图片来源:壹图网)

陈季冰/文

最近发生的一连串事件和数据传递出相互矛盾的信号,将正在寻求从新冠病毒疫情中解封和重启的世界抛入一种纠结不安的微妙情绪之中。

在关闭了3个半月之后,5月11日,上海迪士尼乐园重新开放。虽然它设定了重重限制,例如游客入园必须提前预订、戴口罩、测量体温并提供数字“健康码”,且乐园接纳游客人数限制在其接待能力的1/3以下等等,但这是全球所有大型游乐场所中第一个正式解封的。对于中国来说,这是向世人展示这次新冠疫情防控成果和社会经济逐渐步入“正常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据媒体报道,5月8日网上预约开始3分钟后,首日门票即告售罄。这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经济重启所蕴含的巨大潜力。对停滞中的世界来说,这既提供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路线图,也注入了信心。

而在全世界感染和死亡人数位列第一和第二位的美国和英国,解封和重启也在谨慎而又艰难地推进中。

就在上海迪士尼乐园重新开园迎客的前一天,从新冠肺炎中初愈不久的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发表电视讲话,公布了英国复工的一个三阶段计划。尽管这些解封步骤是小心翼翼的,而且将“与抗疫进展挂钩”,约翰逊及其内阁同僚此前也一再释放各种信息,试图为已对封城政策极其不耐烦的英国公众的乐观情绪泼冷水,但当他以“保持警惕”(stay alert)取代先前“呆在家里”(stay home)的抗疫口号时,仍然显示了英国政府对抗这次疫情的基调已大幅转向。

不出所料地,约翰逊的重启计划遭遇了反对党的批评,工党和工会领袖警告称,由于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政府的仓促复工计划正在将大批蓝领工人置于危险境地;苏格兰和威尔士地方政府则表示,不会执行首相的计划,将继续封锁政策。政府原本想让一些岗位在5月11日就复工,但旋即又宣布推迟48小时。这种欲行又止的犹豫举动泄露出英国政府高层内部的分歧和心中缺乏把握。

同一日,美国纽约州州长安德鲁·科莫表示,该州部分地区已做好重启的准备,其它地区也将“很快”紧随其后。过去一个多月来,纽约州一直是美国乃至全球新冠病毒疫情大流行的“震中”,科莫也因为在这次抗疫过程中表现果断,并屡屡与特朗普强硬互怼而声名鹊起。他的话被解读为一种信心展示,并有力地提振了华尔街的市场行情。

……

就在好消息纷至沓来之际,世界卫生组织(WHO)却在上周末发出了相反的声音。它宣称,在全球担心出现第二波疫情之际,各国在放松为遏制新冠病毒传播而实施的封锁措施时需要“极度警惕”。

本周,中国报告了两处聚集性感染,一处位于中国疫情最初爆发的源头武汉市一个居民小区;另一处发现于东北吉林省舒兰市。虽然规模都不大,但足以警醒人们,疫情反弹的风险依然存在。

一度曾被国际舆论誉为“抗疫模范国家”的韩国在5月10日报告了34例新增病例,其中大部分是本土病例。这是时隔28天,韩国单日新增病例数再次突破30例。首尔一个叫做梨泰院夜生活区域发生群体性感染。即使首尔市长已经下令重新关闭该市所有酒吧和夜总会,人们依然担忧韩国接下来可能爆发第二波疫情,流行病专家则批评政府的解封和重启步子过于仓促。

在另一个备受赞誉的“抗疫模范国家”德国,其疫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发布报告称,到上周六(9日)晚上,德国的基本传染数(R0,每个确诊新冠患者平均感染多少人)已重新回到1以上,为1.1。这意味着德国的新增感染人数将由目前的逐渐下降掉头转为逐渐回升。就在几天前,默克尔政府刚刚谨慎解封了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

最抢眼球的消息来自华盛顿。许多天以来,虽然身处当下的疫情中心,但美国总统特朗普却一直在嚷嚷着“解放”美国人民、让所有人复工,然而Covid-19病毒的威胁从未像今天这样离白宫这么近。上周五,特朗普总统的一名贴身警卫和副总统彭斯的新闻助理确诊感染,后者的丈夫还是特朗普最亲近的顾问之一。同一天,特朗普女儿伊万卡的私人助理也被曝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但据说该名助理已有数周时间未曾接触过伊万卡。

……

上述这些令人焦虑的信息凸显了当下世界各国政府和全社会面临的两难和挑战。

回顾历史,我们沮丧地得知,1918年开始出现的“西班牙大流感”前后持续了近两年,经历了大约3轮爆发。它曾感染全球5亿人口,夺去几千万人的生命,其中死于第二轮疫情中的人比最初第一轮中的更多。不幸的是,无论是中国“网红医生”张文宏还是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都预测,第二波疫情“几乎肯定”会出现。他们一再提醒政府和公众,做好抗击更加艰巨疫情的准备。

在尚无疫苗和有效药物的情况下(目前唯一有可能做的就是更大范围的检测),社会解封和经济重启必然意味着第二波疫情爆发的风险骤然加剧。

从一开始,封城与解封、停滞与重启就是两难。“不是病死就是饿死”,这句玩笑话说的过头了点,但无论是决策者还是民众,的确一直在做着风险巨大的选择和艰难无比的探索。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爆发新冠疫情并实施封城的国家,理所当然地,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尝试解封和重启的国家。回顾从1月23日武汉封城到本周的3个半月里,中国的解封和重启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过程,其中可以清晰地看到4个重要节点。

实际上,中国试探性的复工早在武汉封城、举国抗疫30天之后就开始了。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在强调抗击疫情的同时,第一次改变口径,督促各地有序推动复工复产。那时,除了邻近的日韩等国,整个世界仿佛还什么事都没有呢!我本人所在的工作单位差不多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陆续复工的,只是最初是有限复工,要求同一个办公室里每天保持1~2位员工在岗,以后逐步放宽。

如果说中国复工复产过程中的上述第一个重要节点因为缺乏一个标志性事件而不容易被记住的话,那么第二个重要节点就显得格外醒目。4月8日,拥有1100万人口的武汉市结束了76天的与世隔绝,解除出行限制。这一刻,也顺理成章地被视作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初步胜利的第一步。此时,正值大部分欧美国家疫情发展到最严重的阶段。

中国解封的第3个重要节点出现在20天之后的4月29日,这一天,当局正式对外宣布,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将于今年5月21日开幕,比正常年份推迟了两个半月。几天后,中国首都北京市和疫情中心湖北省相继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机制从最高的一级调降为二级。今年“两会”日期的最终确定并公布表明,中国政府认为国内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此外,由于“两会”是每年中国政治生活中备受关注的大事件,政府显然也希望通过确定召开“两会”来向社会释放强烈的信心。在那个时候,大多数西方国家的疫情看似也已经过了高峰期,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寻求解封和重启。

中国重启的第4个重要节点便是紧接着的“五一”小长假。这个节点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次考验,因为这是疫情发生以后第一个可以自由出行的长假。在这么一个特殊的小长假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6亿元人民币。虽然大大低于正常时期,但没有发生聚集性疫情就是最大的成功,民众对疫情防控的信心进一步上升。

小长假过去以后,国务院发文称,随着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中国的防控工作已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这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几乎所有公共场所——包括最令人担心的电影院——都可以重新开放,所有工作岗位都已全面复工。

与中国相比,也许是由于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截然不同的缘故,欧美国家的封锁与解封过程更加拖延和摇摆,一波三折。这大概也是造成它们在这场大流行病中感染和死亡人数比中国更多的重要原因,并且未来还可能令它们的解封和重启比中国更加困难。

在疫情最严重的美国,特朗普总统从一开始就对封锁政策极不情愿。早在纽约等地新增感染和死亡人数每天都在上升的3月24日,他就首次向媒体表示,“希望在复活节(每年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今年是4月12日)之前重启经济活动”。

在错过了对很多美国人来说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复活节之后,4月16日,特朗普正式宣布了分三阶段逐步解除抗疫封闭措施并重启美国经济的指引。这份指引将解封的权力赋予了各州政府,但特朗普不断敦促各州加快恢复经济活动步伐。此前两天,加利福尼亚州政府公布了全美第一个解封路线图。那段时间里,特朗普还与多位民主党籍州长在究竟谁对解封和重启拥有决定权的问题上争执不下,大打口水战。

特朗普在4月17日连发三条推文——“解放密歇根!”“解放明尼苏达!”“解放弗吉尼亚!”公开鼓动这些州的右翼示威者反抗民主党籍州长的封城令。随后他又称,一些州可能在5月初解封和重启。但安东尼·福奇对美联社说,总统的这个目标“过于乐观”而不切实际。当时美国确诊病例总数已经超过80万,死亡人数也突破4万。

特朗普的最新盘算是将“阵亡将士纪念日(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今年是5月25日)”作为这次抗疫过程中政策转向的时间节点。对极富爱国主义精神的美国人来说,这又是一个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日子。

眼下饱受右翼民众压力的美国大多数州也的确正在尝试放松封锁,重启正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但这立刻引发了对“第二波疫情”的担忧。美国目前的情况与中国有很大差别,甚至与欧洲也不同。大多数正在解封的州并没有达到特朗普政府公布的解封指引中的条件——例如感染率连续14天下降等。有些州的感染率并未明显下降,甚至还有仍在继续上升的。

就连特朗普自己也承认了这种风险,他最新的预计是,美国最终将有超过10万人死于感染新冠病毒。虽说远低于白宫最初估计的24万死亡人数,但专家说,这正得是益于成功的封锁政策,一旦贸然解封重启,感染和死亡人数将会激增。在我动手写这篇文章时,美国的累计感染人数已过140万,死亡人数超8万。

但特朗普仍急于推动复工,他在月初视察凤凰城时表示,即使没有疫苗,即使更多人因此感染,甚至死去,美国人也应尽快开始回归正常生活。他还说,美国政府正在为应对疫情的“第二阶段”做准备。他鼓励美国人在考虑走出家门的时候将自己视为“勇士”,换一个角度来看,这相当于默认了民众对于解封过快的强烈担忧。

在疫情同样严重的欧洲,自从4月7日奥地利成为欧洲第一个放松封锁政策的国家以来,一大半国家已经或正在着手实施解封和重启,其中包括疫情最为惨痛的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

当然就像我前面提到的英国一样,这些国家的解封和重启都是相当有限的,并且经过了一再推迟。这充分体现了它们的纠结和为难。不过,欧洲的情况看起来比美国要稍好一些,它们的疫情爆发得比美国早一拍,因此到4月中下旬,大多数欧洲国家的疫情似乎都已经过了高峰,新增感染人数呈现逐日下降的趋势。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新增感染者人数都已降至1个月来的最低水平,类比地看,它们目前大约处在中国两个月前的状态。

当然,无论是罗马、巴黎、还是伦敦,甚至柏林,现在还远没有到欢呼“自由”的那一刻。疫情起伏反弹、甚至爆发更大规模的第二波,都是大概率事件。

许多人认为,特朗普之所以急于“解封”,主要是为了半年后的总统大选。3年多来一直处在各种丑闻和争议旋涡中心的特朗普能够打的最有力的竞选牌,无非是强劲的经济增长和股票市场,以及50年来最低的失业率。疫情以及封城政策把美国经济打成了自由落体:股市在10天内4次熔断,3个月内抹去了特朗普上任以来的所有涨幅;官方名义失业率现在已高达近15%,但连财政部长姆努钦都承认,实际失业率可能已达到25%;今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预测是将近-40%……如果继续实施封锁,特朗普赖以赢得第二个总统任期的最重要的本钱就丧失殆尽了。

现在看来,抗疫将是一个长期过程,疫情绝无可能在11月4日大选日之前“神奇般地消失”(特朗普先前的话)。也就是说,在抗疫这件事情上,不论他付出了多少努力,都从选民那里得不了什么分,不失分已是万分侥幸。但在11月4日之前推动经济出现“爆炸式反弹”(特朗普先前的承诺),却不是一点可能性都没有。

这大概就是他不惜一切代价要求尽快复工的逻辑。从他特地选择复活节和“阵亡将士纪念日”这两个时间节点(它们对美国人非常重要,对右翼保守派选民、也就是共和党的基本盘,尤其意义重大),从他近来在推特上不断攻击民主党人执政的州推迟解封是“为了政治目的”等一系列举动来分析,为赢大选而促复工的动机非常明显。

因此,有许多声音批评特朗普是为了自己的选战利益而罔顾美国人民的生命,或者至少也是“要钱不要命”。这些评论者出于他们自己的政治立场对特朗普政府作出如此批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我们看一件事情,更多地应该关注它的客观结果,而不是将重点放在揣摩主事者的主观动机。从这个意义上看,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尽快推动经济重启、企业复工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必须的,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继续封锁将使经济进一步恶化,这样的代价是无法承受的。某种程度上说,这的确就是在“病死”与“饿死”之间做选择。

不管特朗普及其复工政策的支持者的动机是什么,但他们的这个观点无疑是对的:封锁及其他限制措施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伤害很可能比病毒本身危害更大。就像特朗普说的,“我们不能让解决问题的方案比问题本身杀死更多人。”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撇开直接的经济损失不论,长时间的封锁加上由此引发的贫困问题将给公众生活造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可能会导致暴力冲突、自杀、心理疾病、酗酒吸毒、药物滥用、营养不良等情况显著增加。如果封锁减少了感染新冠肺炎的死亡,但却造成了更多其他死亡,这能说是抗疫成功吗?

退一万步说,就算我们可以完全不考虑经济,人人都视金钱如粪土,让经济完全停摆也是行不通的。治病需要药物和器械,生产药物和器械又需要成千上万种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所以有人说,美国现在连口罩都不够用,如果停摆状况再维持60天,那就什么都没有了,也就别谈什么抗疫了。

相比选择余地比较大的欧美富裕国家,世界上更多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情况更不允许它们的经济长期停摆,它们可以说完全没有选择。就拿我们相对熟悉的邻国印度来说,这个国家有1/5、也就是2.7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他们中有不少人只要一个星期不外出打工干活,全家就可能会真的连饭都吃不上。在非洲,类似的情况更多、更明显,这些赤贫者没有任何社会保障可言。在这样的情况下采取极端封锁政策,大多数人还没机会染上病,可能就已经先饿死或死于其他“非命”原因了。

然而,反对仓促解封和复工的声音也有充分的理据,也是基于更为理性的深思熟虑,而非盲目的乐观情绪。

他们认为,解封和重启必须要满足一些最基本的条件,在每天新增感染病例仍未下降、甚至仍在增长的情况下盲目解封,将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还有很多人认为,这甚至不是在保经济与抗疫情之间做选择。在他们看来,即便是仅针对于经济而言,仓促盲目复工也是有害无益的。

几个月来,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一直在提醒过早解封的危险。在他看来,应该何时解封并不由人说了算,而是由病毒说了算。病毒会在“眨眼之间扩散”,“如果大量群众病亡,我不认为市场可以得到经济增长”。5月12日,福奇在出席美国参议院听证会时再次警告,过早解封可能会使美国控制新冠疫情的努力受挫,并且可能会触发新一轮“无法控制的疫情”。他认为,那将不仅导致原本可以避免的痛苦和死亡,还可能使经济复苏之路受挫,“因为它几乎是使时钟倒走,而不是向前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首席经济学家、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奥利维尔·布兰查德(OlivierBlanchard)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警告说,如果过早解封引发第二波疫情暴发,那么经济受到的冲击将比我们已经看到的情况更加严重。世界将难以应付。

在美国,围绕解封和复工之争还涉及更深的政治考量,进而还加剧了政治分裂。各种民调都显示,不同党派归属的美国人对于疫情有着截然不同的判断。3月中旬NBC和《华尔街日报》所作的一份民调表明,超过2/3的民主党对疫情非常担心,只有40%的共和党人有此担心;80%的民主党人认为最坏的时期还没到来,而也只有40%的共和党人这么认为。

在欧美政治体制下,政府决策时不得不基于选民的态度立场。而选民的立场往往又是高度多元和分裂的,于是政府也只能在多重目标任务中根据轻重缓急作出平衡。美国政府很难确定某项工作目标作为某一阶段的唯一或压倒性任务,不计成本地去推进,并且让其他工作都围绕着它来展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各级政府内部的不同部门之间就会发生矛盾,有时还会达到尖锐程度。

特朗普急于重启,但却遭到了他的首席顾问福奇的一再反对。福奇是一位医生,他的首要使命是拯救更多生命,而就算不考虑选举,特朗普也需要兼顾全局。很难说孰对孰错。

同样,联邦政府希望尽快重启,但以纽约州州长安德鲁·科莫为代表的民主党人掌控的州政府们却谨慎的多。科莫不止一次地宣称,经济和公众健康都很重要,自己不会“为了经济拿生命做交换”。4月,在特朗普扬言唯有自己才有权对解封重启“说了算”之后,科莫升级了口水战,威胁这将引发“几十年不遇的宪法危机”。甚至就连马里兰等一些共和党籍的州长也反对总统急切重启。归根结底,不同位置上的人有不同的首要考量。

企业与政府之间围绕解封与重启的纷争也在加大。5月9日,著名的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马斯克在推特上扬言准备起诉阿尔米达县政府,并威胁将公司总部和生产厂迁出加利福尼亚州。马斯克一直反对封锁政策,并希望自己的公司尽快复工。他说,“鉴于特斯拉上海工厂的经验,特斯拉比阿尔米达县的临时基层健康官员更懂得如何做才更安全。”但小小的阿尔米达县政府硬是迟迟不肯给他开绿灯。更有意思的是,马斯克的主张得到了阿尔米达县当地弗里蒙特市市长的力挺……

激烈的党派纷争还助长了许多阴谋论在社交媒体网络上的疯传。这就令解封和重启的决策变得更加复杂。

重启是必须的,在我看来,欧美国家即使现在就重启也可能已经晚了。这不仅是因为前面提到的那些经济和非经济的原因,更重要的可能是人们容易忽略的另一个问题:封锁与重启并不是一些人以为的“反方向操作”,而是两种性质非常不同的行为,它们遵循完全不同的逻辑。

为了遏制疫情蔓延和爆发,只要下了决心,政府就可以按下“暂停键”,经济和社会顷刻间就会停顿。在封锁这件事情上,行政力量对于市场秩序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但当政府下了同样大的决心按下重启以后,却会发现经济与社会并不会闻风而动。说得更准确一点,根本就不存在这样一个“重启键”。企业接到政府的封锁命令之后就不得不立刻停工停产,但当它接到政府的重启命令后却不可能立刻回复到之前的生产运转状态。原因很简单,企业的生产取决于市场需求。如果接不到订单,如何复工复产?在重启这件事情上,市场力量说了算。因此,封锁的逻辑是纵向和垂直的,而解封和重启的逻辑是横向和网状的。

政府的重启只是通过它自身行为的改变为社会经济提供一个转机,但真正要恢复到封锁以前,还需要很长时间。而且显而易见的是,封锁和停顿的时间越久,对社会经济的伤害也越大,要彻底恢复,难度也越大。

中国是第一个解封和重启的国家,因此,在这个棘手问题上,中国的经验和现实对于全球是一个宝贵的参照和指引。中国从2月底开始逐步解封,到目前差不多已经可以宣告实现了全面的正常运转,大多数企业也已复工。但是,不论是数据还是直觉都告诉我们,复工不等于复产,更不等于有了正常的销售和消费。目前的情况充其量只能说是避免的经济继续直线下滑,中国距离赢得最终的胜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的基本状况是:中国的工业生产正在快速恢复,但服务业远未复苏。许多分析人士还担心,即使是工业生产,复苏可能也是昙花一现,因为前期的封锁导致了国内需求的积压所致。接下来,因为封锁导致来自欧美国家的外部需求骤降,中国出口企业无法获得订单,从而可能影响到整个制造业产业链。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也并不令人鼓舞。由于前期防控做得比较好,韩国并未采取严厉的封锁,然而,谷歌对手机定位数据的分析表明,韩国零售、娱乐和交通场所的人流量在2月底和3月初时比正常情况下降了大约40%。

欧美国家的情况也类似。从手机追踪情况上看,美国已经解封的各州的人员流动和消费活动都没有比解封前有明显改善。即使一些州放开社交距离的限制,三分之一的美国人仍表示,逛商场会让他们感到不安。德国在上月底逐渐解封,但交通运输也没有提高多少,顾客们也没有回到商店里去。瑞典是西方国家中唯一采取放任政策的国家,但调查显示,瑞典人削减的消费开支与采取了严厉封城的邻国丹麦人几乎差不多……这些都意味着,经济不太可能迅速复苏,实现特朗普所说的“爆炸性反弹”。重启之路漫长而坎坷。归根结底,经济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网络,重启需要经历一个反复传导、促进和提升的漫长过程。另一方面,只要疫情的风险还在,疫苗和特效药物没有诞生,公众对疫情的恐惧也会大大压制重启经济的努力。

西方经济的重启很可能比中国更加困难,因为在它们的经济结构中,需要人们相互紧密接触的服务业所占的比例比中国更高,而它们的电子商务占零售业的比例却比中国低得多。

更加可怕的是,正因为市场是相互联系和依赖的网状结构,封锁的时间越久,破产倒闭的企业和因此失业的人也就会越多。经济学家警告说,从最近的数据来看,即使政府解除封锁,第二波失业潮也可能即将冲击发达国家。如果更多人失业,整个市场的需求就会进一步下降,而且是从短期停顿转变为长期下降、甚至永久消失。

加快重启是必须的,并不意味着防控疫情就变得不再重要。相反,我认为,在经过了几个月的摸索之后,今后的疫情防控工作应当水平更高,要形成一整套适应解封和重启的新的疫情防控体系。

首先,解封需要一个科学的、精细的、可操作性的路线图——例如,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解封?需要有一个有利于压制疫情扩散的相对安全的指标体系,比如说基础传染数(R0)低于多少?解封还应当辅之以严格的伴生政策,比如继续要求全民在公共场合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限制聚集等。解封还应该是有步骤的、群序渐进的。有些地区、行业(如户外作业)、人口(如30岁以下的年轻人)可以先于其他地区、行业、人口解封;解封的企业和单位也逐步从有限的部分运转提高到满负荷正常运转。

在缺乏疫苗和特效药的目前,抗疫的关键是尽快推进更大规模的检测,建立完备的接触者追踪手段,完善对感染者的隔离和治疗。

最后,不得不提的一点是:在解封和重启之前,就要为有可能到来的第二波疫情做好充分准备。一些国家,像在这次抗疫中表现出色的德国,也包括中国和美国,现在都在添置更多针对性的医疗设备……

负责任的政府现在要做好这样的准备:一旦疫情再度大规模爆发,甚至比第一波更加严重,也能够确保不在发生医疗资源挤兑,让所有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在我们尚未生产出疫苗和特效药(或治疗手段)之前,或者说的更加悲观一点,在我们尚未形成所谓“群体免疫”之前,我们不可能永远处于封锁和停顿状态。然而,我们能不能从第一波猝不及防、一无所知的疫情遭遇中获得充分的经验教训,以便第二波疫情一旦真的再度来临,我们能够挽救尽可能多人的生命?

这是当下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一道最急切的挑战,这需要综合各学科、各专业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根据各国情况摸索总结出一个最科学的方案。

 

经济观察报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