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国有色金属景气指数发布:产业依然徘徊“偏冷”区间

李紫宸2020-06-20 17:35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紫宸 6月19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经济日报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5月,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为17.1,较上月略有回升。

上述指数发布机构认为,初步判断,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仍处于 “偏冷”区间下部运行。

在构成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的12个指标中,位于“正常”区间的仅有4个指标,包括M2、有色金属进口额、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营业收入;位于“偏冷”区间的有8个指标,包括LMEX指数、商品房销售面积、家电产量、汽车产量、有色金属固定资产投资额、发电量、利润总额有色金属出口额。

经济观察网记者梳理发现,从过去12个月的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看,景气指数最高点为2019年9月,达到22.7,进入2020年后,景气指数一直在20以下徘徊,到2020年4月进入过去12个月内的最低点17。

从更长的时间周期看,2009和2010年,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曾经到达80-90的区间,为“过热”。2010年之后,有色金属产业开启了一个漫长的震荡下跌过程,到2016年,景气指数进入过去14年以来的最低点,仅为10左右,此后,伴随中国开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色金属景气指数再度开始回升。

该指数发布机构认为,经历了2020年一季度的短暂低迷之后,国内有色行业逐步恢复到正常的生产经营状态。

有色金属包括铁、铬、锰三种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材料,包括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电力、通讯、建筑、家电等绝大部分行业都以有色金属材料为生产基础之一。

本月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报道分析认为,国际方面,5月份全球经济继续处于衰退之中,前景令人担忧。受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全球服务业及制造业均遭到沉重打击,国际贸易也受到冲击。各国经济除美国以外,均出现严重萎缩,下行风险进一步加剧。

一季度欧盟27国GDP环比下降3.3%;日本经济连续两季度萎缩,一季度GDP按年率计算下降2.2%。虽然各发达国家不断加快复工复产步伐,但由于全球疫情仍在持续蔓延,导致经济完全复苏将比最初预想的更加漫长。

国内方面,5月份国内企业生产经营逐渐恢复,在宏观政策不断加大力度的背景下,经济持续修复。但受全球经济萎缩影响,国内经济也面临较大压力。受益于建筑业复工复产加快和宏观政策的大力支持,房地产与基础建设投资明显回暖,但制造业投资需求仍然疲弱乏力。进出口方面保持回升势头,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企业对前期积压订单的消化。消费方面,尤其是汽车的消费增长明显,但整体消费依然差强人意。

事实上,有色金属的景气程度与黑色金属在疫情发生后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业内人士向经济观察网分析认为,这是与二者的产业应用结构不同有关。从关联度上看,基建与房地产对黑色金属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这也解释了有色金属产业恢复程度为何要弱于黑色金属。

具体到产业方面,伴随各地疫情形势逐渐好转,十种有色金属生产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矿山产品产量降幅收窄,加工产品产量由降转增,有色金属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收窄。

5月份,国内宏观经济持续向好刺激了铝产业的发展,期货和现货市场的铝价平稳上涨,月内主力合约最高值13260元/吨,为近期高位。铜市也出现明显涨幅,上期所5月份沪铜主力合约收盘于43940元/吨,环比上涨1000元/吨,涨幅为2.3%。

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发布机构认为,考虑到目前境外疫情仍在蔓延,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世界经济发展正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这也会对有色金属行业运行回归正常产生负面影响。但随着国内经济生活逐渐得以恢复,以及陆续出台一系列稳经济新政。这些对有色企业信心的恢复和金属价格的提振逐步起到效果。

另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制定的有色金属企业信心指数显示,二季度有色金属企业信心出现回升,至49.1,环比上涨4.3个点,不过虽有好转,但仍低于50临界点。

具体来说,10项指标中的4项指标高于临界点50。环比来看,所有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7项指标均出现两位数的增加。其中,新订单量、生产量、原材料采购量及原材料购入单价都在临界点50以上,表明目前企业的生产基本都已在正常水平。从业人数、企业盈利水平及企业经营环境等指标较上期指标数虽有较大回升,但即期和预期指标都低于50,反映出当前企业在经营上仍面临一些困难。

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发布机构预计,近期景气指数将处于“偏冷”区间下部运行,或有小幅回升的可能。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科创新闻部资深记者
长期跟踪工业、信息化领域产业政策和发展动态,重点关注钢铁、能源、通信等相关产业,相关领域上市公司以及大宗商品市场等。擅长深度、人物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