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毛利车型助长城二季度净利增160% 但全年目标仍余超60%

干群芳2020-07-27 22:26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干群芳 实习生 胡耀丹 在销量加速回暖后,长城汽车二季度财报也显示出复苏态势。7月24日,长城汽车发布的2020 年中期业绩快报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长城汽车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和净利润的降幅都有明显的收窄,这主要是受到今年二季度业绩回暖的拉动。尽管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45.13%,净利润同比下滑184.08%,但长城汽车二季度主营汽车业务同比大幅增长,单季实现营业收入235.1亿元,同比增长25.4%;实现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142.3%;扣非归母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160.4%。

根据长城汽车的销量公告,今年1月份至3月份,其单月销量分别同比下滑了28.16%、85.48%、41.75%。而进入4月份,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渐平息以及车企营销投放的加大,长城汽车开始加速回暖。数据显示,在4月份销量同比微降3.59%后,长城汽车5月和6月的销量分别同比大幅增长30.92%和29.6%。以此计算,长城汽车整个第二季度的累计销量为24.5万辆,同比增长16.8%。

从销量结构来看,长城汽车第二季度的销量增长主要依靠哈弗H9、哈弗M6、长城炮、风骏皮卡等车型的拉动,其中,6月份哈弗H9销售1448辆,同比增长228.34%;哈弗M6销售一万辆,同比增长314%;风骏皮卡销售1.2万辆,同比增长62.95%。“公司销量结构的优化,二季度高毛利车型如哈弗H9、长城炮的销量实现同环比大幅增长,高毛利车型销量占比的提升使得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得到提高。”东北证券研究报告指出。

尽管如此,长城汽车整个上半年的业绩依然同比大幅下滑,完成年度目标依然有较大压力。今年3月份,受疫情影响,长城汽车将2020年销量目标从111万辆下调至102万辆,低于其2019年106万辆的成绩;而其将净利润预期从47亿元下调至40.5亿元,同样低于2019年。尽管下调了目标,但今年上半年其累计销量仅有39.5万辆,年度目标完成率也仅38.7%;上半年净利润仅有11.53亿元,年度目标完成率仅有28%。

财报显示,长城上半年总营业总收入为359.29亿元,同比下降13.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53亿元,同比下降24.02%。长城汽车表示,业绩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集团销量同比减少,以及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所致。

事实上,长城汽车的销量从去年以来一直主要靠新车型的拉动,而主力车型却一直处于低迷态势。例如,占长城汽车销量比例高达三成的哈弗H6从去年开始就持续下滑,今年上半年也下滑了14%,反之曾被其远远甩在身后的竞争车型长安CS75和博越已经加速追赶,目前月销差距缩短至2000辆。此外,代表长城汽车品牌冲高的WEY品牌销量也难以突破,6月份WEY品牌销量同比下滑16.31%;1-6月份累计销量同比下滑43.18%。

在长城汽车的销量结构中,6月份销量过万的车型只有哈弗H6和哈弗M6两款乘用车,以及风骏和长城炮两款皮卡。也就是说,在月销过万的乘用车里,长城汽车仅有价位低端的哈弗M6实现了同比增长,这显然不利于其长期发展。在车市竞争加剧的情况下,长城汽车亟待重拾主力车型的竞争优势,并且建立新的高质量增长点。

长城汽车已然意识到了发展危机,近日在品牌30周年之际,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发出了“长城汽车能否挺过明年”的生死自问,并指出长城汽车接下来有一系列的变革举措。事实上,在2017年从利润巅峰跌落后,长城汽车就一直在进行内部变革调整,而今年以来对外公布的动作更加密集。一方面,长城汽车上半年一直在以数字化为导向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另一方面,长城汽车的研发平台、新车型以及营销也进入了新的周期。

今年7月20日,长城汽车发布了“柠檬”、“坦克”和“咖啡智能”三大技术品牌,分别对应智能模块化技术平台、全球智能专业越野平台以及整车智能化平台,而这三大技术品牌已经在长城汽车的多款新产品上实现了落地。在7月24日的成都车展期间,长城汽车首次发布了第三代哈弗H6、哈弗大狗、WEY全新越野SUV坦克300、欧拉ES11等新车型。从把技术塑造成品牌以及车型的命名来看,长城汽车的营销相比此前有了明显的变化。

多家证券机构对长城汽车持买入或者增持评级。“下半年疫情影响势微,长城销量有望实现更大的增长,新车占比提升+销量结构升级+成本控制,有望大幅增厚公司盈利。”安信证券认为,国内乘用车行业进入换购周期,电动化、智能化、高端化叠加新品周期,公司有望实现首购换购两端开花。受业绩复苏和多项战略调整的影响,长城汽车股价从6月30日的7.72元持续攀升,在长城汽车发布半年报后的7月24日,其股价报收13.06元,当日涨幅达到5.66%。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汽车产品报道部记者
关注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报道车企动态、行业事件、政策变动,记录新能源、智能网联新技术浪潮下的产业变革。提供新闻线索可联系ganqunfang@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