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姗 《慈善法》正式实施的第四个完整年度(2019年9月1日到2020年8月31日),我国慈善信托也经历了从诞生到快速发展的四年。
民政部慈善中国信息平台公开数据显示,从2019年9月1日到2020年8月31日,全国成功备案了215单慈善信托,对应慈善信托规模达到8.76亿元。4年来,累计备案的慈善信托数量达到446单,财产规模达到32.32亿元。
作为一种新型慈善方式,慈善信托具有信托制度特有的安全性、灵活性、长期性、创新性等制度优势。社会各界不断挖掘慈善信托的功能价值,一些信托公司亦积极打造慈善活动品牌,形成专业、高效的慈善项目执行能力。
9月5日,在2020年“中华慈善日”主题活动上,“上信上善慈善信托”成为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上海市推荐对象,即荣获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上海市提名奖。
记者从上海国际信托处了解到,截至2019年底,上信上善慈善信托累计募集信托规模2900.8万元,已捐赠支持了5个子信托和14个慈善项目,共计完成慈善支出1438.65万元。据介绍,受益人群覆盖基础教育薄弱地区的学生、教师、医疗欠发达地区的医护人员、认知症老人、困境儿童以及不特定的贫困家庭,覆盖沪、云、黔、川、渝、蒙、甘、藏、赣、新10个省市,直接、间接受益人群已经达到百万人次。
上海国际信托是业内较早通过信托形式进行公益慈善的信托公司之一,2014年即成立了首单公益类信托。
2018年7月25日,上海国际信托正式成立其首款慈善母信托——上信上善慈善信托。其是金融行业参与慈善领域的首创,也是金融与慈善相结合的创新架构。据悉,上信上善慈善信托的成立目的便是将信托资金有效运用于教育助学、医疗救助、艺术文化、绿色环保、济贫救困、助残救灾等公益领域,尽可能聚焦社会资源,助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抗击武汉疫情上,上信上善发挥优势,短时间内直接出资认购了“中国信托业抗击新型肺炎慈善信托”,“上海赴鄂救援医护人员关爱补助慈善信托”,直接参与“医疗物资采购项目”。
诚然,教育和医疗是上海国际信托慈善项目聚焦的重点。
教育方面,上海国际信托主要资助了中西部地区校长、骨干教师来沪培训项目、中西部特色教室建设、组织区域性的教育论坛、建立流动美术馆以及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智慧育人项目。覆盖区域已经从云南拓展到了贵州、内蒙古、甘肃、四川、西藏、重庆等省市。截止到目前为止,通过上善系列教育慈善信托直接受益校长/教师数量接近1000人次,间接受益学生达到100万人次。
医疗领域,主要支持了贫困地区医护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旨在建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减少贫困人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据悉,上海国际信托通过设立慈善信托支持项目运作,在未来三年内,将组织上海市中山、华东、肿瘤等重点医院为江西全省医护人员提供菜单式的专业培训机会;同样为配合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医疗救护工作,上海国际信托计划为当地上百名医护人员提供当地或来沪进修培训机会。
业内人士表示,“在慈善项目实践过程中,上海国际信托做到了'三个精准'。”其一,精准聚合资源,借助信托工具将慈善事业各参与主体“互联互通”,为脱贫事业引入创新性架构;其二,精准挖掘需求,提供更加切合当地脱贫发展的实际需求,为脱贫事业导入多类型项目;其三,精准对接资金,融通社会慈善力量,为脱贫事业注入多元化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业内普遍看好慈善信托的发展前景。有分析人士认为,慈善信托有望成为信托业务的重要支撑。未来随着配套政策法规的完善,慈善信托的良性商业模式将逐渐清晰,有望成为信托转型的重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