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观澜 |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模糊还能维持多久

王义伟2020-10-16 12:54

经济观察网 王义伟/文 众所周知,多年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一直采取一种战略模糊的策略,具体而言就是,假如将来有一天大陆被迫采取非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美国会不会插手干预,再具体一点,假如大陆武力统一台湾,美国会不会出兵协防台湾。在这个问题上,美国无论是官方还是学术界,均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均郑重提醒海峡两岸最好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这就是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模糊。

这种战略模糊,是有法源依据的。1979年1月1日生效的美国《与台湾关系法》在其第二条B款中载明“任何企图以非和平方式来决定台湾的前途之举,包括使用经济抵制及禁运手段在内,将被视为对西太平洋地区和平及安定的威胁,而为美国所严重关切。”“维持美国的能力,以抵抗任何诉诸武力、或使用其它方式高压手段,而危及台湾人民安全及社会经济制度的行动。”

上述条款并没有明确赋予美国武力干预中国统一的权力,所以美国朝野对此问题的答复也就一直是模棱两可。当然,这又是一个两岸关系以及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并被中国人民持续关切。

最近一段时间,两岸关系发生十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也促使美国学术界反思,是否应该摒弃以往的战略模糊策略。

为此,本月12日,美国乔治敦大学美中全球治理对话项目举行了一场主题为“美国的对台政策:关于战略性模糊与亚洲安全未来”的研讨会,邀请美国、大陆、台湾的学者与会讨论。这场研讨会最大的亮点,就是两位重量级的美国学者就是否保持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模糊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一位是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CFR)会长哈斯(Richard Nathan Haass)。9月2日,哈斯在该会所属的《外交事务》网站发表题为“美国支持台湾必须不模糊”的文章。他是主张美国将战略模糊调整为战略清晰的。

一位是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高级顾问葛来仪(Bonnie Glaser)。葛女士是主张维持战略模糊的。

两位学者的争论非常激烈,但仔细审视他们各自的观点,笔者发现,哈斯虽然主张美国必须支持台湾,但却有一个明确的前提,就是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他认为,美国的一中政策没有任何变化,只是美国需要将自己影响方式进行改变。没有人谈论承认台湾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我建议的只是改变方式,而不是终结政策。”哈斯认为,战略明晰化有利于美中关系的稳定。

哈斯的观点得到与会的大陆专家、清华大学阎学通教授的肯定。阎学通认为,中美双方在对台战略上的模糊性,让三方都不知红线何在。中美对台战略的清晰化反而比模糊性更有利于稳定两岸关系。

与哈斯的观点针锋相对,葛来仪认为,美国如果采取战略清晰策略,一方面可能会刺激大陆方面对台采取行动,另一方面也可能为“台独”支持者提供一张空白支票。所以美国对北京和台北的“双重威慑”仍是必要的。美国应当专注于真正的挑战,而不是以清晰化的宣示分散注意力。这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倒可能产生危机。

笔者认为,无论是哈斯还是葛来仪,包括这场研讨会,都忽略了、或者说没有意识到一个更加重大的问题,那就是美国的战略模糊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的战略模糊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促使中国在迄今为止很长的时间内采取了料敌从宽的策略。

因为你的战略是模糊的,我不知道你是敌是友,本着“料敌从宽”的原则,我把你当成敌人。

因为你的战略是模糊的,假如我用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不知道你是否插手,本着“料敌从宽”的原则,我就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坏的准备,于是就有了解放军的“区域拒止”策略和相关的军事斗争准备。

更重要的,是美国的这种战略模糊对中国民心、民意的影响。这种战略模糊使得中国人有一种普遍的认知,美国大概率会干预,两岸统一可能要付出不小的代价。这种认知也成为中国国防建设的深厚的民意基础。

在这场研讨会上,葛来仪说,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在谈论美国打台湾牌来对抗和遏制中国。作为一名出色的中美关系、台湾问题学者,葛女士敏感地注意到了中国的主流民意,但她大概没有意识到,这种专门针对美国的、对抗性的主流民意,正是美国的战略模糊引发的。

从这个角度看,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是否有必要继续维持战略模糊,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严肃话题。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海外部主任,台海问题专家,长期关注民营经济、国际经贸和反倾销,对宏观经济也有深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