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观澜 | 台湾无缘RCEP,台商面临三个选择

王义伟2020-11-17 13:27

王义伟/文 这几天最大的新闻之一,是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于11月15日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个涵盖了23亿人口、GDP总和超过25万亿美元的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不包含台湾。

无缘RCEP对台湾的经济发展一定会产生严重而长远的负面影响,所以这件事情在台湾岛内引起激烈的反应。面对来自社会各界的责难,蔡英文当局一方面承认加入RCEP确有困难,一方面不忘甩锅给国民党,称国民党执政8年间,把台湾所有资源押宝在大陆,丢掉了参与其他区域经济整合的机会。

民进党把锅甩过来,向来言语犀利的国民党前“立委”孙大千即刻反击,对民进党连发四问:

1、是谁把国民党在2016年所留下的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给彻底破坏。难道不是民进党吗?

2、是谁硬把“九二共识”说成“一国两制”,破坏两岸默契,搞得两岸关系兵凶战危。难道不是民进党吗?

3、是谁想尽办法讨好美国和日本,最后连CPTPP的边都摸不到。难道不是民进党吗?

4、是谁硬逼着台湾民众吃美国莱猪,结果连台美BTA或是FTA的影子都看不到。难道不是民进党吗?

孙大千这四问,每一问都击中了民进党要害。问题是,鉴于两岸政治关系的现实,台湾在短期内怕是无缘RCEP这个大家庭了,那么,困守台湾的台湾企业、台商怎么办呢?

在笔者看来,台湾企业、台商有三个选择,或者说有三条路可走。

第一条路,跟着蔡英文走。

为了摆脱台湾经济对大陆越来越严重的依赖,蔡英文当局规划了两条路线,一条是南向政策,一条是加强与美国的经济关系。

南向政策并不是始于蔡英文时期,从李登辉时期就有了,陈水扁时期也有。蔡英文上台后,将南向政策的实施范围由原来的东盟10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增加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不丹等6国,共18个国家。为了这项政策,蔡英文当局每年编列数十亿(新台币,下同)的专门预算(2018年为71.9亿),筹资10亿元成立“工业国际投资公司”,并鼓励岛内公营企事业南下投资起带头示范作用。

这项政策实施多年,结果并不好,被媒体形容为溃不成军。

和美国加强经贸关系,重塑产业链,困难也很大。目前,仅仅开放含有莱克多巴胺的美猪、美牛,台湾岛内已经矛盾重重,至于所谓台美自由贸易协定,或者加入新的区域经贸组织,怕是更难。

第二条路,加强研发,以高科技产品、不可替代产品开拓海外市场。

这一点,台湾方面已经想到了。日前,台湾经济部门负责人王美花就表示,RCEP对台湾的冲击主要集中在机械、石化、纺织、钢铁四大领域。台湾当局有关部门将在两周内举办座谈会商讨对策,初步计划以研发补助的方式帮助企业面对冲击。

笔者认为,台湾方面的思路是对的,但是,台湾的产品,不可替代的已经不可替代了,比如台积电的芯片;而机械、石化、纺织、钢铁这类传统产业领域,一方面技术升级困难,需求的资金量也十分庞大,另一方面国际市场竞争激烈,要想突出重围,怕是很难。

第三条路,到RCEP区域投资设厂、或者离开台湾将工厂搬迁过去。

这也算是一条可行的路,只要将工厂搬迁到RCEP区域,就可以享受区域内自由贸易的诸多便利。当然,这样做所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台湾本岛的产业将面临被掏空的风险,也会对台湾的就业、台湾当局的财政收入造成冲击。

以上三条路,是为台湾企业、台商设定的,不是为蔡英文当局设定的。

对于蔡英文当局而言,应对RCEP带来的冲击,她还有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就是,承认“九二共识”,在这个基础上,重启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相关谈判和实施。

这条路,马英九时期走了一半。

不知道蔡英文有没有胆识回头,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海外部主任,台海问题专家,长期关注民营经济、国际经贸和反倾销,对宏观经济也有深入观察。